奇书 >  爱无疆之竟陵王 >  第三卷 第六章 随王伴驾

萧子良带着常玉鹏,当日求得道教南天师,江南武林绝世高手,医药圣手,简寂派创始人陆道长。取得了关门弟子的江湖辈分,以及获取抄阅道教典籍的权利。又在当世理学、工学名家,恩师祖冲之处,得到了真传手书,和师兄祖暅的跟随。安排组织了自己的忠诚死士亲卫队。在离开京师之前,自己需要办理的事项,基本完成。

回到萧家以后,自己的行囊物品等,妻子袁冰妍早已置办妥当。还在帮助母亲裴夫人,安置父亲房中内眷一些事务。

祖父萧道成,有序稳妥的筹划和传达着各类命令,保障有限的时间内,可为萧家家眷的秘密离开提供保证。

萧道成年在五旬,作为萧何第二十四代族人主心骨,征伐无数的名帅,亲自部署这些小事,可看得出杀伐果断,窥一斑可见全貌。

这一切,萧子良回来后,就坐在爷爷的下首位静默的听着,因为爷爷没有让他离开。除了让他听、学、看以外,自然还是有事情要和他说。

“你自幼尚学聪明,刻苦用心,学识在家族子弟当中是出类拔萃的,我很欣慰。我虽然偏爱嫡系长子长孙多一些,但对你还是一直关注的,家族中只有你,独自留意偷着抄学萧祖典籍,又何必瞒着爷爷。”

从小到大,萧道成除了有限的时间拷问全族子弟学问,是很少单独关切自己的子孙的。

“爷爷经年为国,自祖母离世,更可谓是日夜操劳,孙儿哪能不心疼您的身体,只盼着能多学些、快长大些,好为爷爷和父亲分忧。所以常常留意家学典籍,想您操劳政务,无暇理会这样的小事,所以未曾禀告。

此一去,孙儿怕是几年内,都不能在您的膝下尽孝了。爷爷您为家国留在京城,天威难测。家中内眷众多,这些年全依仗爷爷您一个人,怎么会不让您苦闷。每次想到这些,孙儿都有锥心之痛。不如让孙儿留下陪您吧!”

听了这话,萧道成的心猛的颤了一下,年已半百,遇上一个知心的孙儿,倍感欣慰。

“子良的确是长大了,不枉费家族的栽培。假以时日,你有宰辅之才,来日方长,要稳住性子,万事三思后行!

放心,虽然越大的树越孤单,但还是扛得住风吹雨淋的,不会轻易倒下的,大树是希望树荫成林的时候,即使倒下了也感怀欣慰!”

萧子良知道爷爷让家眷离京,是要自己在京城独挡风雨了。看得出爷爷的态度是进退两难,左右徘徊。并且行动上正在思退,并没有要以退为进的丝毫意思。

萧子良怕的就是爷爷现在有破釜沉舟,有以退为进的想法。有些话,萧子良是不敢进言,也不能表露一丝心机的,不然将来会有万劫不复的后果。这都是因为,他不是嫡长孙的身份,从而制约和决定的。

“你师傅祖冲之是个有趣的人,从未在皇权倾扎,权贵斗争中参与过,为了你这个爱徒,竟然把关键的信息透漏给我们。这次我们萧家倒是欠下了他一个天大的人情!”

“爷爷您是我师傅为数不多,但时常赞誉的人,经常说是您让他修复指南车,他才有了好日子过。这次,他派了长子,我的师兄祖暅随我一同去任上。”

萧道成听到祖冲之的想法,心中是高兴的,毕竟那是个公认的学界领军、工科首推的人,可以代表着天下士人心思。

“哦!这个不倒翁的老小子,也知道把儿子弄出去,就是嘴太硬,也不知道替他儿子求个官职,你去任上一些时日后,给我回一封书信名单来。”

这句话非同小可,萧子良暗暗高兴了一下。这意味着自己的任用范围内,会在朝廷行文很方便。

“嫡长房的人今夜按兵不动,明日随王伴驾再走,夜里就不用起来了。出了长亭到任上的路上,听由你父亲安排。夜里的事,你们不用管,养足了精神,用在离开长亭之后的路上!”

“孙儿记下了!”

“子良,替爷爷好好照顾家眷!我虽已位极人臣,但难免世人揣摩猜疑。而我却非贪婪钱物之人。些许盘资,也会命人带到你此行的座舟上,你要好生经营,不可奢侈滥用。

明晨起来,就随你父亲走吧,全都不用过来问安了!爷爷的嘱咐就这么多,以后照顾好自己和家人。如今的行事,都是天时所迫,无奈之举。时候不早了,你也去早些歇着吧!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当夜三更,萧府门悄然打开,确认安全以后,一队队车马直奔京师城西,马不停蹄,在一驻军港处,车马悄然散去。家眷们全都换乘了船,又西行了五十里,至人际稀少处才靠岸抛锚驻扎,无人下船,除了警惕的兵将,所有人才暂时放下了心,昏昏沉沉的睡下。

带队出行的是萧道成第四子箫晃,文政不是他的强项,但是军事上的事,对他来说还是很上手的,得到萧道成的吩咐,又与萧子良商量一番过后,这一路是比较顺利的。看着自己的娘亲还紧张着,不由安慰道:

“娘,终于出了京师,不用担惊受怕那暴虐滥杀无辜的小皇帝了。您也好好歇息一下吧,大哥他们需要天亮,才和王爷一同出京,到时候我们再与子良会和,进入船队一同西行到江州。”

“跟各房的都讲明白,一路上不得随意漏了行迹,你父亲在京师是左右为难,苦的是他,底下的人要争气才行,熬过这几日行程,到了江州地面买下庭院,安住下以后的时候就好了!将士们也都忙活了几个时辰,好好安置仔细休息一会!”

“这些您就放心吧!孩儿都安置妥当了!”

天明早饭过后,在萧家府邸院内,所有嫡长房将行的人,都想再见见家主萧道成,却被贴身的老仆荀伯玉拦下了。

“主公上了年纪,今大伙都要走了,怕是不想面对这离别。交代话了,让各房用过早膳,就都早些出发吧,他老人家临睡前吩咐了,日子还长,都珍重着,常回家信,各位主子请吧!”

众人听完交代以后,在大公子萧赜的带领下,向着家主萧道成的居所遥遥一拜,都上了府院前的马车,只等晋熙王王爷车队一到,就随行程出发。

没等不多时,只听王府侍从鸣锣开道,徐徐而来。两队人马合并,萧赜父子参见王爷后,骑马带队直奔船坞。

萧家府邸嫡长房的队伍刚一走晚,萧道成就出来吩咐了一声,“关闭府门,自此以后,府邸正门不开,更要谨慎行事。”说完进屋休息去了,从此闭门不出。

按理来说,一位王爷出行,京师的大臣勋贵们,是要城门外送行的,即便不全来,关系要好的总得来上一些送别的。可是一路都家家户户紧闭房门,没一个出来的。

这可不是人们不喜欢、不尊敬这位王爷,实在是怕皇宫里的小皇帝,万一在他们送完小王爷回来时,截去了回家的路,看热闹送行是小事,被小皇帝无辜杀了丢了性命可是大事。

一直到小王爷上了船,随行他的人,只有他一个人恋恋不舍的回望京师,语气稚嫩叹息的说道:“此一去,本王怕是再难回京了!”

随行他的众人听闻,都嘴上安慰着小王爷,但心里可都快活着呢。当今圣上可是杀人取乐的主,这京师总算是逃出来了。天底下除了皇上最大,剩下的就要属王爷了,到了地头上您就是土皇帝,想怎么逍遥就怎么逍遥,心说您还郁闷个啥啊?早些离开京师不是更好。

正当萧赜父子,在岸上安置着随行队伍,所有人都上了船,也要登船出发的时候。从江边船里靠过来几个官员要求见他们,衣着和萧子良的差不多。其中还有一个熟人,萧子良的大舅哥,妻子袁冰妍的哥哥袁彖。他们的目的也就不言而喻了,所以萧赜便请他们过来了。

“卑职刘瓛(huan)参见长史萧大人!”

“足下此来,你们这是所为何事啊?”萧赜笑着问道,他是认识这个刘瓛的,是京师有名的儒学宗师,教书培养的文士弟子很多。

“回大人话,卑职现领邵陵王幕下郡主簿一职,这是卑职弟弟刘琎,领邵陵王南中郎行参军一职,这是卑职学生范慎,也是大人帐下范参军之子,这位是--”

“呵呵,这位就不必介绍了!既然都是履职,怕是船内还有家眷吧?我看你等船只,就随在子良船队里面吧!一同赴任,路上也好相互都照应着!”

“我等正是为此而来,谢过长史大人!”

众人又相互见了礼,登船起锚后,船队出发了。子良相邀大舅哥袁彖同船,袁彖却因为船上都是萧氏嫡长房的内眷,所以还是决定和刘氏兄弟坐一条船走。子良没有勉强,毕竟他船上可是一船的内眷,万一说些不靠谱的话,大家面子上也都不好过。

船行进的路上,自然有四叔箫晃带队的几艘船编入船队,大师兄祖暅的船也列入了编队。

整个船队,光是军兵就有三千人,加上几百人的家眷和物资,用的都是江南主力战舰四五百石上的大船。

唯独大师兄祖暅的船最特别,可用人划桨用帆,也可不用,那艘船照样日行百里远,是祖冲之创造的。

这会功夫,四叔箫晃和大师兄祖暅却是都在萧子良的战舰楼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