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 >  我在大明开医馆 >  第201章 做开颅手术!读书人直呼妖术!!

医馆后院临时充作手术室的房间,门窗紧闭,只有几条缝隙供所有人观看到里面的情形。

浓烈的烧酒气味刺鼻。

空气中只有烈酒挥发的气息,以及压抑的呼吸声。

马淳换上徐妙云递来的干净白麻外褂。

徒弟小六双手微颤,火光映照着精钢打制的特薄刀片、细如牛毛的缝针丝线。

“灯再近些。”马淳声音沉静。

徐妙云将手术灯推近一些。

他在那被清理干净、覆上消毒湿布的男孩额头瘀肿处仔细摸按。,指尖感受着颅骨的弧度和硬度。

“位置和B超一致。”他确认。“小六,递骨钻。”

一根尾部带细纹转柄、前端是锋利螺旋尖针的精致金属器具递来。

马淳一手稳固定住男孩头部,另一手握住骨钻,旋转柄顶在事先用烧酒涂画出的标记点上。

他深吸一口气。

室外,围观村民早已挤满院墙。

惊惧的低语如同潮水起伏。

“听见没?要切开娃儿的头骨咧!”

“脑袋开了瓢,人还能活?吓死人嘞!”

“马神医说里头有血堵着,不放出来就没命……”

“可开天灵盖……这是凡人能做的事?”

“嘘!”有人压低嗓门,“小声点!别惊扰了马神医做法!”

焦灼的目光,穿过窗棂缝隙,只窥见里面人影晃动,模糊不清。

每一次轻微的金属碰撞声,都让外面人群的心跟着猛地一跳。

马蹄声就是此刻由远及近的。

人群下意识回头,只见村口小路上数骑疾驰而来。

当先一人身着暗红团龙便服,胡须微翘,面沉如水。

“是……是上回那个贵人老爷!”有人眼尖认出朱元璋。

“后面的是……”

“那个大胡子护卫官!”

“还有那个山羊胡师爷!”人群像被劈开的海浪,唰地让开道路。

朱元璋勒住马,翻身落地,动作带着军人特有的利落。

蒋瓛、刘三吾紧随其后。

“何事喧哗?”朱元璋扫了一眼挤得水泄不通的医馆外院。

“老…老爷……”一个胆大的村民抖着声音回答,“马神医…他…他在给李二狗家的虎娃开…开…开脑壳子咧!”

“开脑壳?”朱元璋浓眉一拧。

“岂有此理!”刘三吾闻言几乎跳脚,“头颅乃六阳之首,岂可轻启?这是剖心挖腹的邪术!”

他转向朱元璋,“老爷,这马淳行事越发诡异,竟行此等骇人听闻之举!快阻止他啊!”

蒋瓛却冷声道:“刘学士恐怕不知道这一年来国公爷治好了多少病人吧?”

刘三吾一时语塞,不过还是梗着脖子道:“寻常病症能与开脑壳相提并论?”

朱元璋没有理会两人的争执。

他大步走到院门前,透过未关严的门缝,恰好能看到里间的光景。

马淳背对门口,低着头,动作精准而专注。

他身前躺着的孩子,小脑袋被固定着。

一缕极细的青烟正从孩子的头顶位置袅袅飘起。

隐约还有一丝轻微的焦煳味,那是高温灼骨的味道。

“他用火烫穿了骨头?”朱元璋眼神锐利。

蒋瓛凑近细看,心头也是一跳。

刘三吾气得胡子发抖:“荒谬!荒唐!”

室内。

小六瞪大眼睛,看着马淳用那枚特制的骨钻,螺旋针尖在微小的力下缓缓旋进。

接触到坚硬骨面时,发出细微的“咯吱”声。

马淳屏住呼吸,手腕极稳地施加恰到好处的压力。

钻头旋转深入,一缕青烟带着骨头灼烧特有的气味散出,那是摩擦产生的微热。

“深度到了。”马淳低语。

他小心翼翼抽出钻头。

一个细小的骨孔出现在男孩的头皮和颅骨上。

暗红粘稠的血液,如同解开了束缚的压力,立刻从那个小孔里汩汩冒了出来!

“引流管!”马淳语速极快。

徐妙云忍着晕眩,迅速递上一截软而中空的透明细管。

马淳利落将管子的一端导入骨孔,黑红色的血顺着管子快速淌入下方的接引钵盂。

噗嗤……噗嗤……

积血被引出的声音清晰可闻。

“血真……真引出来了!”小六的声音发颤,是震惊也是激动。

徐妙云脸色苍白,扶着桌案,腹中一阵翻涌。

她努力站稳。

马淳紧盯着流速,“颅内压很高。小心看着,血势会减缓。”

果然,涌出的血从最初的压力喷射,逐渐转为稳定的涓涓细流,颜色也从黑红变得鲜红,钵盂里粘稠的血块也逐渐增多。

“血肿在排出……”马淳稍稍松了口气。

他紧盯着孩子苍白的小脸,又观察着瞳孔,孩子依旧昏迷,但原本微弱急促的呼吸,似乎稍稍平缓了一丝。

室外。

朱元璋看得清清楚楚。

那黑红色的血是如何顺着管子涌出,那昏迷孩子的呼吸是如何细微变化。

他默然不语,蒋瓛也看呆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他征战半生,见过开膛破肚,却从未见过如此精准地在头颅上开个小洞引血。

这手段,堪称神乎其技。

只有刘三吾,脸色铁青,嘴唇哆嗦,反复念叨着:“邪术……妖法……伤天害理……”

村民们更是大气不敢出。

亲眼看到血从娃儿脑袋里引出,这冲击比方才的恐惧议论更直接。

“血……马神医真把坏血放出来了……”

“老天爷……”

“娃儿是不是能救了?”

良久。

流出的鲜血颜色变得正常,量也极少。

马淳轻轻拔出引流管,他迅速用消毒布按压止血。

片刻后松开,伤口很小,但血已基本止住。

“颅内压暂时缓解了。”马淳看向徐妙云和小六。“小六,缝合头皮,最细的线,两针就够。”

“是,师傅!”小六声音带着前所未有的敬服。

马淳这才看向门口缝隙投来的几道目光,隔着门缝,与朱元璋深邃的视线对上。

门,最终被轻轻推开。

马淳走了出来,额发微湿,带着疲惫。

朱元璋站在院中,众人目光齐刷刷聚焦。

“那孩子……”朱元璋开口。

“颅内积血引出了。”马淳用沾着酒渍的手抹了把脸,“命暂时保住了。”

“老天开眼!”人群爆发出压抑的欢呼。

孩子父母早已哭成了泪人,扑通跪倒就要磕头。

“别!”马淳赶紧拦住,“还没脱离危险。”

“还没?”朱元璋眉头又皱起。

“外伤易治,感染难防。”马淳直言不讳,指着自己简陋的“手术室”。

“此地并非净地,空气中尘埃病菌无数。这孩子头颅开了小孔,一旦被病邪侵入,脑颅发炎、高热不退,便前功尽弃。”他目光扫过朱元璋、蒋瓛、刘三吾。

最后落在面无人色的孩子父母身上。“接下来几日,是关键。需静养,需服药,需日日清洁换药,半分不能大意!”

马淳从袖中拿出一个小瓷瓶。

倒出数粒用蜜蜡封裹的白色小丸。

“这是……”蒋瓛对马淳拿出的药丸总是印象深刻。“抗生素。”

马淳递给男孩母亲,“一日三次,一次一粒,温开水送服。它能杀灭病邪,防止体内感染。”

他又仔细交代了伤口护理细节和发热处理办法。

朱元璋默默地看着,看着马淳如何冷静处理伤口,看着那绝望的父母因一丝希望而颤抖,看着他拿出那神奇“抗生丹”,只感觉好生震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