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人指了指站房。
\"不过这会儿他可能在货场检查。\"
苏建国道了谢,顺着指引往货场方向走去。
货场里,几列货车正在装卸。
苏建国远远就看见一个穿着呢子大衣、头戴大檐帽的魁梧身影正在训话,周围几个穿制服的人连连点头。
虽然二十多年没见,但苏建国一眼就认出了周大福。
那标志性的国字脸和浓眉一点没变,只是头发已经白了,肚子也发福了不少。
\"周主任!\"
苏建国站在安全线外,扯着嗓子喊了一声。
周大福转过头,眯起眼睛看了半天,突然一拍大腿。
\"哎哟!这不是建国吗!\"
他几步走过来,一把抓住苏建国的手。
\"诶呀,咱们同学俩得多少年没见了!\"
\"是啊,得二十多年了。。\"
苏建国笑着回答。
周大福随即哈哈大笑。
\"可不是,咱俩都成老头了!\"
他转头对下属说。
\"你们先忙,我接待个老同学。\"
周大福亲热地揽着苏建国的肩膀,把他带到了自己的办公室。
房间不大但很整洁,墙上挂满了奖状和锦旗,办公桌上摆着一台崭新的电话机。
\"坐坐坐!\"
周大福给苏建国倒了杯热茶。
\"你说你,来之前也不打个电话。\"
他指了指桌上的电话,语气中带着几分自豪。
苏建国捧着茶杯暖手,笑着说。
\"我哪知道你办公室电话啊。刚才在站里打听了好几个人才找到你,都说周主任忙得很。\"
\"再忙也不能不见老同学啊!\"
周大福给自己也倒了杯茶,在苏建国对面坐下。
\"我记得你后来分到轧钢厂了?电工是吧?\"
\"早不干了。\"
苏建国摇摇头。
\"现在自己做点小买卖。\"
\"哦?\"
周大福来了兴趣。
\"做什么买卖?\"
\"开了家蔬菜店,卖点反季节蔬菜。\"
苏建国轻描淡写地说。
周大福眼睛一亮。
\"可以啊!现在放开了,做买**在厂里强。\"
他压低声音。
\"不瞒你说,我那小舅子也开了个家具店,一个月能挣这个数。\"
他伸出三根手指。
三百?
苏建国心里暗笑,但面上不显。
\"还是你们铁饭碗稳当。\"
\"稳当啥啊!\"
周大福摆摆手。
\"天天忙得脚不沾地。对了,你今天来是......\"
苏建国放下茶杯,装作不经意地问。
\"大福,听说你们这儿有专门从南方运蔬菜的车?我想打听打听行情。\"
周大福脸色骤变。
\"建国,这话可不能乱说!\"
他紧张地看了眼关紧的门,当即小声道。
\"火车都是公家的,谁敢拿来运私货?\"
苏建国故作惊讶。
\"啊?我听人说......\"
\"听谁说的?\"
周大福打断他。
\"这种谣言可不能传!现在上面查得严,抓住一个处分一个!\"
苏建国连忙摆手。
\"我就是随口一问。你也知道,我们做生意的,总想找点便宜货源。\"
周大福神色稍缓,但眼神已经带上几分警惕。
\"建国啊,咱们老同学一场,我劝你一句,这种来路不正的货,最好别碰。\"
\"那是那是。\"
苏建国连连点头,话锋一转。
\"对了,我听说有个叫'三宝蔬菜店'的,专门卖南方菜,价格高得离谱......\"
\"咳咳!\"
周大福突然剧烈咳嗽起来,脸涨得通红。
\"建国啊,时候不早了,我一会儿还有个会......\"
苏建国识趣地站起身。
\"你看我,光顾着说话,耽误你工作了。\"
他从怀里掏出一张纸条。
\"这是我店里的地址,有空来坐坐。\"
周大福接过纸条,明显松了口气。
\"一定一定。\"
送苏建国到门口时,周大福突然压低声音。
\"建国,刚才那些话......\"
\"什么话?\"
苏建国一脸茫然。
\"咱俩不就叙叙旧吗?\"
周大福愣了一下,随即会意地笑了,用力拍了拍苏建国的肩膀。
\"好!好!改天一定登门拜访!\"
走出火车站,苏建国摘下狗皮帽子,长长呼出一口白气。
周大福的反应已经说明了一切。
那列\"特快专列\"绝对有问题。
\"既然你们敢用公家的火车运私货,就别怪我不客气了。\"
苏建国喃喃自语,眼中闪过一丝决然。
他快步走向附近的邮局,从怀里掏出钢笔和随身携带的笔记本。
在邮局的长椅上,他认真地写起了举报信。
第一封是给铁路局的,详细描述了\"特快专列\"运输私人蔬菜的可疑情况,包括车次编号和日期。
第二封则是给市场监管部门的,举报马三宝哄抬物价、垄断市场的行为。
苏建国犹豫了一下,最终在两封信的末尾都郑重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和住址。
他知道实名举报的风险,但更清楚匿名信往往石沉大海。
\"同志,这两封信,一封寄铁路局纪委,一封寄市场监督管理局。\"
苏建国将信递给邮局工作人员,声音坚定。
工作人员抬头看了他一眼。
\"挂号信吗?\"
\"对,挂号。\"
苏建国点头。
挂号信,有全程追踪编号,可查询投递状态,必须签收。
如果投平信,无追踪编号,直接投入信箱,无法查询去向,很容易直接消失。
走出邮局,苏建国看了看手表,已是中午十二点半。
他长舒一口气,仿佛卸下了心头的一块大石头。
举报信已经寄出,接下来就是等待结果了。
然而,苏建国低估了刘副区长在四九城的能量。
下午三点整,四九城区政府大楼,刘副区长的办公室内。
\"刘区长,这是今天收到的两封信,您可能感兴趣。\"
秘书小王恭敬地将两个信封放在宽大的办公桌上。
刘副区长正在批阅文件,头也不抬地问。
\"什么信?\"
\"是举报信,关于...马老板的。\"
小王压低声音。
刘副区长这才抬起头,眯起眼睛看了看信封。
当他看到落款\"苏建国\"三个字时,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有意思。\"
他慢条斯理地拆开第一封信,快速浏览内容,脸上的表情越来越玩味。
\"这个苏建国,胆子不小啊。\"
小王站在一旁,大气不敢出。
刘副区长看完两封信,将它们轻轻放回桌面,手指有节奏地敲击着红木办公桌。
\"小王啊,你说这个苏建国,是不是太天真了?\"
刘副区长突然笑了。
\"他以为写两封举报信就能扳倒我?\"
\"刘区长,要不要...给他点教训?\"
小王试探性地问。
刘副区长摆摆手。
\"不急。和气生财嘛。\"
他眼中闪过一丝精光。
\"我倒要看看,这个苏建国还能搞出什么花样来。\"
他拿起桌上的电话,拨了一个号码。
\"老李啊,我这边有个叫苏建国的个体户...对,就是东单市场那个...嗯,他的举报信我收到了...不用,先别动他...\"
挂断电话,刘副区长对秘书说。
\"把这两封信,原封不动地送到苏建国家里。告诉他,我刘某人收到了他的'问候'。\"
小王惊讶得瞪大眼睛。
\"这...合适吗?\"
\"怎么不合适?\"
刘副区长冷笑。
\"让他知道,在这四九城,有些事不是他一个小商贩能插手的。顺便告诉他,我给他三天时间考虑我的提议。\"
下午五点,苏建国正在院子里修理自行车链条,满手油污。
王秀兰在厨房准备晚饭,炊烟袅袅升起。
突然,院门被敲响。
\"谁啊?\"
苏建国擦了擦手,走去开门。
门外站着一个穿中山装的年轻人,面无表情。
\"请问是苏建国同志吗?\"
\"我是。\"
苏建国心头一紧,以为是上面的人收到信,下来寻访来了。。
不过转念一想,应该没有这么快才是。
\"这是刘区长让我转交给您的。\"
年轻人递过两个熟悉的信封。
\"他说,请您好好考虑。\"
苏建国接过信封,手指微微发抖。
那正是他中午寄出的举报信,连邮戳都还在。
\"刘区长还说。\"
年轻人继续道。
\"给你三天时间,希望到时候能听到您的好消息。\"
说完,年轻人转身离开,留下苏建国站在门口,手中握着那两封被退回的举报信。
\"当家的,谁啊?\"
王秀兰从厨房探出头。
苏建国深吸一口气,转身走回院子。
\"没什么,送信的。\"
王秀兰看到他手中的信封,好奇地问。
\"什么信?\"
苏建国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告诉妻子实情。
他将信封递给王秀兰。
\"我中午寄给铁路局和市场监管局的举报信,被退回来了,是那个刘副区长派人给送来的。\"
王秀兰打开信封一看,脸色瞬间变得煞白。
\"这...这怎么可能?刘副区长怎么会...\"
\"他在四九城的势力比我想象的还要大。\"
苏建国声音低沉。
\"举报信刚寄出就被截获了。\"
王秀兰的手开始发抖。
\"当家的,咱们...咱们还是算了吧。七成就七成,总比...\"
\"不行!\"
苏建国斩钉截铁地打断她。
\"现在退缩,以后就永远抬不起头了。\"
他走到院子中央,仰头望着渐暗的天空,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既然正规渠道走不通,那就别怪我用其他方法了。\"
王秀兰惊恐地看着丈夫。
\"你要干什么?\"
苏建国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问道。
\"老三呢?\"
\"在屋里写作业。\"
王秀兰回答,仍然一脸担忧。
\"叫他出来,我有事问他。\"
不一会儿,苏明富低着头走出来,脸上还带着羞愧。
自从那天被父亲从晓梅身边抓回来后,他一直不敢正视父亲的眼睛。
\"爸,您找我?\"
少年声音细如蚊呐。
苏建国看着儿子,语气缓和了些。
\"老三,你同学里有没有家里在铁路局工作的?最好是货运部门的。\"
苏明富抬起头,有些惊讶父亲的问题。
\"有...有个叫邓大超的,他爸好像在货运处当调度员。\"
苏建国的眼睛一亮。
\"好!明天你带我去见见他。\"
\"爸,您要干什么?\"
苏明富疑惑地问。
\"没什么,就是打听点事。\"
苏建国拍拍儿子的肩膀,然后转向王秀兰。
\"秀兰,今晚我出去一趟,不用等我吃饭。\"
王秀兰急了。
\"这么晚了你去哪?\"
\"去趟货运站。\"
苏建国已经走向院门。
\"既然举报信没用,我就亲自去收集证据。\"
王秀兰追到门口。
\"太危险了!万一被抓住...\"
苏建国回头,给了妻子一个安抚的微笑。
\"放心,我有分寸。\"
夜色渐浓,苏建国骑着自行车向货运站方向驶去。
\"刘副区长,既然你想玩,我就陪你玩个大的。\"
苏建国语气坚定道。
很快,苏建国便骑着自行车再次来到货运站。
把自行车藏在货运站外围的灌木丛里。
他蹲下身,从自行车里掏出一顶的工人帽戴上,又往脸上抹了两把煤灰。
货运站外围的铁丝网年久失修,苏建国很快找到一处断裂的缺口。
他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钻了进去。
站内铁轨纵横交错,只有几列火车静静地停在那里。
苏建国猫着腰沿着铁轨慢慢搜寻。
他想找到那辆马三宝用来偷运蔬菜的货车。
站台值班室的灯光远远地亮着,隐约能听见里面传来收音机的声音。
突然,他的脚步顿住了。
前方轨道上停着一列黑漆漆的货车,上面正是写着从四九城到广州。
苏建国的心跳骤然加速。
他借着堆放的货箱作掩护,悄悄靠近。
距离拉近后,他看清了车厢上斑驳的编号。
\"京b-4419\"。
苏建国仔细的在这量火车上查看了一圈,赫然发现,有大量盛放蔬菜的箱子,还有一些没人要的破烂菜叶。
\"用运煤车运蔬菜?\"
苏建国不由得瞪大了眼睛。
这简直是明目张胆的违规!
要知道,这个时期的铁路系统管理极其严格,运煤专列是专门用来运输战略物资的,绝不允许私自改变用途。
就在这时,车厢里传来一个粗犷的声音。
\"这休息一天,明天就要走,这苦日子,啥时候是个头啊!\"
\"你就别抱怨了,来回一次,好几十的外快,你想赚了?\"
另一个声音嘲讽说。
\"你还别说,这买卖还真容易,随便带几箱子菜,回来人手几十块!\"
苏建国暗叹果然如此!
虽然已经知道了马三宝运势线路,但是,苏建国并没有轻举妄动。
他需要证据,铁证如山的证据!
既然通过正常手段,没有办法对付刘副区长,苏建国便打算将这个事情闹大。
而想要闹大,就必须。。
离开货运站后,苏建国直奔市中心的百货大楼。
然而当他气喘吁吁地赶到时,百货大楼已经关门。
\"该死!\"
苏建国懊恼地捶了下铁门。
他想要买一台相机,方便记录证据。
谁知道,时间太晚,百货大楼已经关门了。
没有相机,他怎么记录下那列违规的运煤车?
正当他转身要走时,余光瞥见街角一家\"红星照相馆\"还亮着灯。
苏建国快步地冲了过去,走进了照相馆。
柜台后,一个戴着圆框眼镜的中年男子正在整理账本,闻声抬头。
\"我们打烊了...\"
\"老板!\"
苏建国急切地说。
\"我有急事,想租台相机!\"
老板推了推眼镜,打量着这个满身煤灰的不速之客。
\"租相机?你会用吗?\"
\"会用,你这里能租么?\"
老板犹豫片刻后点了点头。
\"行吧,我这儿有台海鸥dF,可以租你,一天就收你两块钱吧,但得交五十块押金。\"
苏建国二话不说数出钱来。
老板从柜台下取出一个黑色皮套,小心翼翼地打开,露出一台银黑色的相机。
\"这是快门,这是调焦环...\"
老板耐心地讲解着。
\"记住,光线暗要开闪光灯,胶卷我已经装好了,能拍三十六张。\"
苏建国反复练习了几次,操作起来虽然麻烦,但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老板又拿出一个便携式闪光灯。
\"这个也借你,但弄坏了得赔!\"
\"谢谢老板!\"
苏建国感激地说。
带着刚刚租到的相机,苏建国再次返回货运站。
这次他绕到货运站的南侧,从一个堆放杂物的角落翻墙进入。
天空已经黑了下来。
货运站的探照灯扫来扫去。
苏建国躲在阴影中,慢慢向那列运煤车靠近。
守卫正在车厢另一头抽烟,并没注意到他。
苏建国抓住机会,迅速接近车厢。
他颤抖着手打开相机,对准车厢编号按下快门。
\"咔嚓\"一声轻响,在寂静的夜里格外刺耳。
苏建国的心跳几乎停止,但幸运的是,远处火车的汽笛声恰好响起,掩盖了快门声。
他壮着胆子,又拍了几张车厢内部的照片。
透过门缝,可以清楚地看到里面码放的蔬菜筐,与车厢外\"煤炭专运\"的标识形成鲜明对比。
正当苏建国准备离开时。
一个身影从车厢另一端转了过来。
是个穿着铁路制服的列车员,正叼着烟往这边走。
苏建国迅速躲到车厢阴影处,但已经来不及完全隐藏。
列车员走到离他几米远的地方停下,掏出火柴点烟。
\"兄弟,借个火。\"
苏建国灵机一动,主动从阴影中走出来,装作刚到的样子。
列车员吓了一跳,烟差点掉在地上。
\"你哪部分的?怎么没见过你?\"
\"机务段新调来的。\"
苏建国自然地伸出手。
\"今晚第一次跟车。\"
列车员狐疑地打量着他,但还是递上了火柴。
苏建国接过,装模作样地点了根烟。
\"这趟车够辛苦的吧?\"
苏建国吐出一口烟,闲聊道。
\"听说跑广州线?\"
\"可不是嘛!\"
列车员抱怨道。
\"明天早上就发车,二十八个小时不停车,到那边休息一天,就得往回赶!\"
苏建国心中一动。
\"这么赶?不是应该休息两天吗?\"
\"哪能啊,这车都是加急的!\"
列车员压低声音。
\"来回一趟就得五天,第五天早上五点能回来,就不错了。\"
苏建国一脸好厉害的表情,让列车员很是满足。
两人抽完烟,便各自散去。
苏建国直接走出货运站,寒风扑面而来,苏建国却感到一阵燥热。
他摸了摸怀中的相机,里面装着足以撼动刘副区长地位的证据。
但仅仅有这些照片还不够,他还需要拍下火车从南方拉蔬菜回来,马三宝带人接货的照片。
好在,下一趟火车回来的时间,苏建国已经知道了。
五天后的,早上五点。
接下来的两天。
苏建国过得前所未有的惬意。
他把\"苏记蔬菜行\"的店门一关,挂上\"歇业\"的木牌,带着全家人好好享受这难得的闲暇时光。
刘副区长那边,眼见苏建国把店都关了,还以为苏建国放弃抵抗了,也就没在搭理苏建国。
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进房间,苏建国伸了个懒腰,转头看向还在熟睡的妻子。
王秀兰的睡颜安详,眼角细细的皱纹在晨光中显得格外温柔。
苏建国轻手轻脚地起床,生怕吵醒她。
院子里,岳父王老爷子已经起来了,正在慢悠悠地打着太极拳。
见苏建国出来,老人停下动作,笑呵呵地说。
\"建国啊,今儿个带我们去哪儿转转?\"
\"爹,今天咱们去颐和园。\"
苏建国一边系着棉袄扣子一边说。
\"这个季节人少,正好可以好好逛逛。\"
王老爷子眼睛一亮。
\"那可是皇上住过的地方!\"
他搓着手,像个期待郊游的孩子。
\"老婆子!快起来,建国要带咱们去颐和园了!\"
早饭是苏玉芬做的,热腾腾的豆浆配上刚出锅的油条,还有自家腌的小咸菜。
王老太太捧着碗,感慨道。
\"这豆浆磨得真细,比我们村里石磨磨得还香。\"
\"娘,您喜欢就多喝点。\"
王秀兰给母亲又盛了一碗。
\"建国特意买的东北大豆,说是出浆多。\"
饭后,一家人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苏建国叫了两辆三轮车,他和岳父岳母、王秀兰坐一辆,苏玉芬,苏玉珍带着两个孩子坐另一辆。
两位老人好奇地打量着街道两旁的高楼大厦。
\"这四九城变化真大啊。\"
王老爷子感叹道。
\"上次来还是十年前,哪有这么多汽车。\"
颐和园里,昆明湖已经结了一层薄冰,在阳光下闪闪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