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知白顿了顿,语气变得更加诚恳。

甚至带了点不好意思。

“尤其是,儿臣当时只想着一劳永逸,却没算到某些人,特别是秦王、晋王两位殿下……会一不小心一头栽进来。

儿臣差点把好事办成了家丑,这是儿臣思虑不周,罪过,罪过……”

听到这话,朱标脸上露出一丝微妙的笑。

朱元璋却眼睛一瞪,大手一挥,满不在乎地骂道:

“那两个混账玩意儿,是他们自己贪心,猪油蒙了心!这也能怨你?”

“咱要是不罚他们,他们还不知道这天底下谁说了算!”

骂完,朱元璋的脸色又倏然转为严肃。

他盯着陆知白:

“不过,你说的也对,此事干系太大,手段也……有些阴诡。”

“这大黄计的里里外外,严加保密。”

“绝不可让第四个人知道!”

“谁敢牵扯你,就办了谁!”

他扫了一眼朱标,又看了一眼陆知白,语气斩钉截铁。

“对外,就说是北元气数已尽,内乱自亡!谁敢瞎猜,就是妖言惑众,给咱往死里办!”

朱元璋的目光,满心满眼都是欣赏。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一个文弱书生,能立下这等军功,谁信啊?

这样的功劳,如果能够公开出来,加封国公也不是没有可能……

不过。

不能公开。

所以,陆知白一脸平静,透着淡淡的喜悦。

“你小子,立下这等不世之功,却不居功,晓得有天大的风险,咱就喜欢你这谦虚谨慎。”

朱元璋顿了顿,脸上露出了一个极为难得的,真心实意的笑容。

“咱心里……甚慰!”

……

不久之后。

洪武十九年,东元1607年的正月。

北疆大捷的消息,伴着初初解冻的春风,吹遍了应天府的每一个角落。

脱古思帖木儿身死,北元内乱覆灭。

朝堂之上,文武百官山呼万岁,歌功颂德之声响彻云霄。

然而。

狂喜之后,一股无法言说的寒意,却在许多老谋深算的官员心头,悄然升起……

北元,怎么就突然自己崩了?

太巧了。

巧得就像是有人提前写好了剧本,就等着他们按部就班地去死。

一些聪明的人,将一条条看似不相干的线索串联起来。

一年前。

向来严格管控边贸,推行茶马贸易的皇帝陛下,对两国贸易忽然放开了些许。

开设了一些榷场。

主要交易的货物,不是茶叶,不是丝绸,而是大黄。

大黄的价格,开始诡异的上涨。

逐渐,惹得许多人都疯狂了,不远千里跑去买卖,为的就是一转手就暴富……

后来。

大黄的价格,实在太离谱。

很多武将,也难以抵挡那样的诱惑。

永昌侯蓝玉,挪用军饷,豪赌大黄,现在锒铛入狱。

秦王、晋王两位殿下,因倒卖大黄被陛下召回京城,痛斥了一番,幽禁王府,闭门思过。

最后,便是北元,财富大缩水,天寒地冻之下,军队哗变,内乱而亡……

……

某一处宅邸。

烛火摇曳。

户部员外郎王景瘫坐在椅子上,一口气吐出来,仿佛魂也跟着一起丢了。

他面前的一位御史,此刻面色凝重。

“坐井观天……”王景的声音干涩沙哑,带着一丝自嘲的笑意,“你我,皆是井底之蛙。”

御史嘴唇翕动,却一个字也吐不出来。

“我等皓首穷经,读的是圣贤文章,学的是治国平天下。”

王景摇头一笑,眉头却紧皱:

“自以为能洞察人心,揣摩上意。”

“可结果呢?”

“一年前,大黄是什么?是通便的药材,是商贾牟利的玩意儿。”

“谁能想到,这味药,能变成斩断北元国运的刀?”

“谁又能想到,陛下严惩蓝玉,整顿勋贵,看似是家事,是朝堂内务……

实则,剑锋早就指向了千里之外的草原,要的就是今天的局面!”

王景的身体开始微微颤抖。

不是因为愤怒,而是源于一种最原始的恐惧。

“这不是谋略。”

“这是天道。”

他缓缓站起身,朝着皇宫的方向,整理好衣冠,无比郑重地,深深一躬。

这一拜,拜的不是君王,而是一种超越了凡人智慧的,近乎神明的布局!

“陛下……非凡人也。”

“真的是……天命加身啊!!”

类似的评价,在应天府的官僚圈子里,悄然发酵。

那些同样看出端倪的官员,无不是毛骨悚然。

发自骨髓的寒意!

原来,在他们为了一点俸禄、一点权位斗得你死我活时。

皇帝的棋盘,早已是整个天下。

皇帝的手段,凡夫无法想象。

恐惧,催生了最纯粹的敬畏。

朝堂的风气,一夜之间,变得无比肃穆。

歌功颂德的奏章,忽然是多了起来,如雪片般飞向武英殿。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字里行间,少了谄媚的油滑,多了发自真心的战兢。

“陛下智勇神威,算无遗策,不动干戈而定天下!”

“此非人力,乃天命所归,文成武德,远迈三皇五帝!”

翰林院的学士引经据典,论证此乃千年未有之圣君气象,其言辞恳切,仿佛亲眼见证了神迹。

武英殿内。

朱元璋翘着腿,捻着胡须,将一份奏章当成话本子看,看得嘿嘿直乐。

“这帮酸儒,骂咱的时候,引经据典,祖宗十八代都能给你骂个遍。”

“夸起人来,这词儿一套一套的,听得咱自个儿都快信了……”

他随手把一份肉麻的奏章丢开,脸上满是笑意。

但过了不久。

朱元璋脸上的笑容,一点点收敛。

神人?

天威?

这一次,大家伙儿拍的马屁,可是有点不对。

虽说,老朱觉得自己,确实是有非比常人的魄力,冒着风险,做出了决策。

并且,始终没有动摇过。

但朱元璋心里比谁都清楚,大黄之计,是陆知白的主意!

如此的天马行空,看似大胆,却又严丝合缝——

从大黄开始,撬动整个大明的民间力量;

用人性的贪婪,制造一场完美的经济风暴,把北元全部卷进去……

顺带,把一些贪婪、愚蠢、恶毒的勋贵,也都卷了进去。

这一次。

最大的收获,自然是北元国力空虚,内部分裂,至少要十年的休养生息。

甚至,大明许多人,包括国库、内库,都从中赚了不少。

但。

那些不安分的武将,露出了狐狸尾巴,把柄送上门来了。

这也让老朱心头一快!

“麒麟儿……”

“不,这小子是咱大明的镇国神器,国士无双!”

此等人杰。

幸好,是自己的女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