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 >  权力算法 >  第11章 遗物中的加密名单

瑞士·伯尔尼旧城区·Roth家族图书室

这间图书室常年封闭,墙面没有任何通电装置,所有灯具为手工油灯复刻,空气中微微潮湿,书脊上落满浅灰。

Nathan Roth站在书架边,右手撑着一摞泛黄的资料盒,左手拎着那只父亲死前三天通过“Wolfram Kurier”私信网络寄来的小铁箱。

妹妹Annelise Roth坐在书桌边,光线映在她金属色边框眼镜上。多年来,兄妹俩尝试了无数的密码组合,铁箱依旧锁死,没有数字接口,也没有声响。

Annelise轻声说:“这不是任何标准电子锁,看着像……某种冷战前遗留的结构。”

Nathan没说话,缓缓从文件夹底部抽出一页手写信纸,他们此次前来,正是因为家族信托管理人告知:他们的父亲在当年的遗嘱中附了一封信,只有在特定时间才可在家族图书室开启。

这封信是父亲Dietrich Roth的手迹,一贯斜着写的柏林字体:

“你若读到此信,说明‘黎线’已激活,我的生命线已断。箱内不是答案,是工具。记住,帷幕理事会不是组织,它是全球影子政府。要理解它,你得先学会看‘结构的隐语’。”

信的下方,有一串手写笔迹如公式,Annelise皱眉:“这是父亲给我们留下的……递归锁?”

Nathan点头,目光微动:“他早年做的是结构主义密码研究,帷幕理事会的联络图,也一定是结构本身的一部分。”

他抬起铁箱,用掌根敲了三下,节奏并不对称,却符合他们父亲常用的节拍:巴赫第826练习曲的第三段音节律动。

咔——铁箱在没有插电的状态下,弹开了。内部是一卷羊皮质感的数字绘图胶膜,被一层极薄的硅膜保护。

Annelise小心将它展开在油灯下,那不是地图,而像是一种交叉节点图谱,混合政治组织、金融路径与代号逻辑的复杂网络。

中央一行字体被加粗描黑,图上并没有“帷幕理事会”这几个字。但它的结构已经说明一切——三层组织图:

第一层为“资金节点”:用转码币地址、主权基金暗号组合构建。

第二层为“政治代理”:以简化的三字母代码出现,没有直接人名。

第三层最底,是标注为“潜伏-交叉信任者”,意味着在公开世界中,同时服务多个主结构的“灰面者”。

Annelise指着左上方一个注记:“D.NG.TZB|支援路径-739:3年级资助计划。”

Nathan眉头瞬间一跳,低声:“TZB是……蔡振邦。”他手指在空中略顿,眼神如陷冰渊:“D.NG,是东宁。”

Annelise声音变得极轻:“3年级资助……是他从政前期的资金注入吗?”

图谱的右下角,有一枚金红色印章,由数据笔刷构成:帷幕理事会私钥图代号:ZΔ-FIVE。

这一印章,Dietrich曾经在某次私人讲座中提起过:“ZΔ-FIVE是帷幕的‘非图标签名’,属于它对外联系结构的隐语识别系统。”

此刻,它不再是学术隐喻,而是黑金政治结构的核心证据。

Annelise盯着整个图谱良久,缓缓吐出一句:“这不是监控图……这是一张‘生成表’。帷幕不是在观察世界,它是制造这个世界的背面逻辑。”

Nathan点头,脸色沉静:“而我们父亲……留给我们的,不是遗产,是入口。”

窗外仍未泛光,伯尔尼图书室的壁炉燃起第二轮。

Annelise在角落翻出父亲留下的旧影册,一册二十年前的全家影集,照片背后有红外可见的笔迹。

她拿起专用的波长灯逐页扫查,直到第十页下出现一道手写痕迹,她低声读出这行字,看向Nathan:“我明白了。不是密码,是结构位移。”

她将方才那份“帷幕结构图”旋转45度,顺着火炉朝图书室“顺时针”数四格,抽出一册装帧极厚的手写札记。

打开第一页,封面写着:《观察者不写报告》,署名是父亲生前从未使用过的代号:Δ.Roth / Spector-12。

Nathan翻开内页,发现其中三分之一为代码书写,另外三分之二是父亲笔迹标记的成员路径拆解图。

第一页标题赫然为:“帷幕理事会·亚洲分支关键节点档案(739结构特化)”。

紧接着是一行极短的导语:“你若看见这些名字,说明帷幕已在向下转向。”

名单不长,却足够颠覆想象:

郭劭霆(港城郭家掌门),备注:“路径延续至梁系家族,曾主导金融制衡工程。”

邝卓霖(港城邝家掌门),备注:“现已脱离可控,具备自发资源再部署能力。”

帕努王子(澜国王室政治顾问),备注:“既是文化节点,也是血统复权工具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蔡振邦(时任东宁财政智库成员),备注:“‘沉默合作者’。接受金流,不问源头。具备强烈上升**。”

Dietrich Roth(东宁Roth家族掌门人),与Prometheus早期结构草图有极高重合率,备注:“东宁系统建模蓝图核心编程者之一。”

Annelise翻到第十页,一张贴在原稿上的微缩胶片照片吸引了她注意。她将其投影在桌上的老式阅片仪中,画面模糊,却勾勒出熟悉的轮廓:

一张早年的政治活动合影,蔡振邦坐在台下第二排,身边站着的,不是别人,正是郭劭霆和邝卓霖。

那张照片的拍摄年份,是:“2023年5月·东宁民主重建圆桌会议”。

而那次会议后不久,Prometheus的第一版治理建议报告,便出现在“复策同盟”的政策白皮书中。

Annelise轻声:“这不是巧合,是注入。”

Nathan看着那些名字,缓缓合上手稿:“帷幕从来不是观察者。”

他像自语:“它挑选人,栽种人,赋权于人,直到人误以为权力来自他们自己。”

Annelise说:“而现在,它选中的那个人,已经掌权。”

他们都没有提“蔡振邦”三个字。但他们知道,整个东宁政权的前身,已在这个名单里被定位为:“工具性个体”。

文件最后一页,没有总结,也没有提示。只有一句话,被深红墨水手写于页面底部:

“别再试图拆解帷幕。它不怕你知道它的存在,它只怕你看见它的结构。”

Nathan沉默片刻,开口道:“如果这份名单是真的,我们的父亲……从未退出过帷幕。”

Annelise答:“但他选择把图交给我们——他最终背叛的是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