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初夏的潇湘,雨水丰沛,政坛的风也悄然变向。
李一凡坐在省政府会议厅中,看着手中一叠厚厚的干部调整建议报告,目光沉静。窗外树影婆娑,一如他内心翻腾的波澜。上任省长已满月,潇湘官场初稳,但真正的“李一凡时间”,才刚刚拉开帷幕。
这份干部建议名单上,几个熟悉的名字格外醒目——
王正刚,现任召阳县委书记,提名为潇湘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正处级);
刘新成,现任召阳县县长,调入省政府办公厅,任综合二处处长,列入重点培养干部序列;
吴德安,召阳县常务副县长,拟任星城市宁海区区长,正处级实职;
周广天,召阳市委书记,列入省委组织部重点关注对象,拟调任潇湘省政研室副主任;
王建华,召阳市市长,提名为潇南新区副主任,主持产业板块工作;
许静雅,召阳市委组织部长,即将出任省委组织部干部三处副处长。
这些名字,不是别人,正是李一凡当年在召阳县和召阳市任职时,一手提拔、共同奋战的老部下。他们伴随李一凡,从基层起步,从电商试点、食品产业园,到三位一体扶贫改革、教育体制创新,再到现代物流体系落地、阿里腾讯共同助力小商品出口,他们一砖一瓦,构建出一个跨越式发展的县域样板——全国百强县召阳县。
回望那段时间,李一凡从常务副县长、县长,再到召阳市委副书记、市长,脚踏实地,一步一个台阶,正是这一套团队与理念,将“召阳模式”打造成京城智库中的经典案例。
如今,他主政潇湘,进入省级权力核心,怎能不带上这些久经考验、理念相符的旧部?
—
潇湘省委常委会会议室,气氛庄重。
赵建国坐于主位,翻阅着省委组织部送审的中青年干部晋升建议名单。他看了许久,开口道:“这些人……你亲自定的?”
李一凡点头:“他们都是我在召阳任职期间一线磨砺出来的干部,熟悉产业、基层治理、数字平台建设和招商体系,既有专业能力,又有政治忠诚。现在是潇湘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我需要一批实干型、懂系统的干部来协同。”
赵建国望着他,沉默片刻,缓缓一笑:“你这是把你的‘召阳系’带到了省里来了。”
李一凡也笑:“召阳不是我个人的成绩,而是一种治理理念的实验室。现在,我们要把这种实验室放大到整个潇湘。”
赵建国点点头:“行,我支持你一试。”
组织部长许宏志随后出列:“书记、省长,王正刚调农业厅,我建议他兼任省农产品出口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他在岭南镇推动农企合作、电商出海方面经验丰富,可助一臂之力。”
李一凡点头:“同意。”
赵建国也批示:“列入会议纪要,按程序走。”
—
与此同时,李一凡单独召见了王正刚、刘新成、吴德安三人。办公室内,气氛松动又庄重,三人神色难掩激动与敬意。
“省长……”王正刚刚一开口,李一凡便摆手打断:“咱们还是跟以前一样,不必套话。”
他目光灼灼地看着三人:“这次把你们调来,不是提拔你们一个人,而是要将你们这一批干部的实战经验,作为潇湘全省的干部体系调整试点。我知道你们行,也信你们能扛得住。”
“记住,过去我们在召阳搞出了产业、教育、医疗改革,那是小试牛刀。现在,是要在全省上阵。你们,是我手里的第一批‘执行引擎’。”
刘新成眼眶微红:“我们……一定不负您信任。”
吴德安则满脸坚定:“我们不止是来帮您做事的,是来帮‘李一凡模式’扎根潇湘的。”
李一凡起身,拍了拍三人肩膀,语气沉稳却极具力量:“召阳模式,是我人生第一次实践理想。你们,是我理想的延伸。”
—
与此同时,省委组织部、人社厅、发改委等多部门同步启动相关配套工作:
1. 干部横向调配流程开启,王正刚等人将进入正处实职编制,接受政治考核与公务行为监督,为后续副厅级晋升打基础;
2. 潇南新区干部公开遴选机制重启,王建华的产业经验与电商实绩成为遴选亮点,打破“市长只会管财政”的旧印象;
3. 组织部专报《年轻地方主官成长报告》上交中组部,李一凡“召阳系”干部梯队被定义为“数字产业治理型”,在中央层面受到关注;
4. 省委党校启动干部训练营,召阳与星城市干部同班集训,“凡系”力量逐渐在省域铺开格局。
—
月底,李一凡在全省机构改革工作专题会上公开表态:“我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基层。召阳,是我重新定义一名干部价值的起点。今天,我将那些从县市摸爬滚打出来的干部带到省里,不是为了回忆过去,而是要用他们的战斗力,为潇湘赢得未来。”
台下掌声雷动。
不少原本观望的市州书记与主官,面露深思——新的权力序列,正在重塑。
—
夜晚,李一凡坐在办公桌后,重新翻开那本召阳时代的笔记本。上面记录着一句话:
“从一县出发,踏上权力顶峰的,不是权谋,而是实干。”
他轻轻合上笔记本,窗外灯火通明,潇湘的夜,正在因他而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