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庚子这一天,李治颁布了一道重要的旨意。这道旨意的内容是将两万八千二百户高丽人,以及一千零八十乘车、三千三百头牛、两千九百匹马和六十头骆驼,全部迁移到大唐内地。

这个计划其实早在之前平定高丽时就已经确定下来了。

之所以要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防止这些高丽百姓在原来的地方惹事生非,另一方面也是希望他们能够学习大唐的耕种技术和生活方式,从而更好地融入大唐社会。

此外,将这些人口迁入内地还可以充实内地的人口数量。

旨意下达之后,莱州和营州的官员们立刻忙碌起来。

他们首先要做的就是仔细清点人数和牲畜,并按照每户进行登记造册。然后,他们还要安排好车马,分批次地护送这些高丽百姓前往内地。

在出发前,莱州刺史特意召集了所有的高丽百姓,向他们解释了这次迁移的目的和意义。刺史告诉他们:

“到了内地之后,朝廷会给你们分配空闲的土地,并且会派人来教你们如何耕种。只要你们努力劳作,以后的日子一定会过得越来越好,再也不用担心战争的威胁了。”

听到刺史的话,有些高丽百姓提出了一个问题:

“我们能不能带上自己家里的农具呢?”刺史微笑着回答:

“当然可以啦,这些农具都是你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你们尽管带上吧。”

护送的队伍浩浩荡荡地出发了,他们分成了好几个批次,每一批都有官差严密跟随。

这些官差不仅负责保护队伍的安全,还会在路上精心安排食宿,确保大家能够顺利前行。如果遇到恶劣的天气,他们会果断决定暂时歇脚,以避免任何意外的发生。

经过漫长的旅程,队伍终于抵达了内地。

江、淮以南,以及山南、并州、凉州以西的各州官员早已得知消息,提前准备好了宽敞的空地,按照每户的人口数量分配土地。不仅如此,他们还慷慨地赠送了种子,帮助这些远道而来的人们搭建临时住处。

面对如此周到的安排,一些高丽户不禁感激涕零:

“多谢朝廷如此关怀备至,我们一定会在这里安居乐业,好好生活。”

当地的官员们微笑着回应:

“大家都是一家人了,相互帮助是应该的。”

到了六月戊申朔这一天。

清晨,天空尚未破晓,钦天监的官员们就敏锐地察觉到太阳正在逐渐被黑影所遮蔽。他们紧张地注视着这一现象,因为这意味着日食再次降临。

按照惯例,李治当天下令暂停朝会,并在宫廷内设立祭坛,诚心祈祷上天的庇佑。

与此同时,朝臣们也都坚守在各自的官署,不敢有丝毫懈怠,一直等到日食结束,才恢复正常的办公秩序。

然而,令人始料未及的是,没过多久,各地的灾报就像雪片一样接连不断地送到了京城。

首先传来的是括州的消息,那里突然刮起了狂风暴雨,凶猛的海浪如同一头发狂的巨兽,咆哮着向陆地扑来,海水倒灌,无情地冲击着永嘉、安固两座县城的城墙。

在这股强大的力量面前,城墙显得如此脆弱,最终不堪重负,轰然倒塌。

与此同时,六千八百四十三间百姓的房屋也在这场灾难中被冲毁,无数家庭流离失所。

更令人痛心的是,这场灾难还夺去了九千零七十人的生命,五百头牛也被汹涌的洪水冲走,四千一百五十顷田苗更是在瞬间被摧毁得面目全非。

紧接着,冀州也传来了噩耗,同样是一场可怕的大水,几千间民房在洪水的肆虐下瞬间倒塌,百姓们惊慌失措,只能纷纷逃往高地避难。

面对这接二连三的灾难,郝处俊和张文瓘心急如焚,他们深知时间紧迫,必须立刻采取行动。

于是,两人毫不犹豫地决定先派遣使者前往灾区,带去朝廷的赈济物资,以解百姓的燃眉之急。同时,他们将自己的想法详细地写成奏报,快马加鞭送往九成宫,呈给李治御览。

李治看着手中的奏报,脸色愈发凝重,眉头紧紧地锁在一起。

他毫不犹豫地拿起朱笔,在奏报上迅速批复:

“速令使者携带着足够的粮食、布匹以及药品,火速赶往灾区!首要任务是妥善安置好受灾百姓,绝不能让他们忍饥挨饿,更不能让他们因疾病而失去生命。至于那些倒塌的房屋,后续再另寻良策进行修缮,当务之急是先保住百姓的性命。”

使者领命后,正准备启程之际,郝处俊特意叫住了他,并郑重地嘱咐:

“此次前往灾区,你务必要查清受灾的具体人数,以便合理分配粮食。切不可让那些贪官污吏有可乘之机,克扣百姓的救命口粮。若有百姓受伤,必须立刻寻找大夫为其医治,不得延误。如有任何棘手之事难以解决,应及时传回消息,不得擅自做主。”

使者恭敬地躬身:

“请您放心,下官必定全力以赴,不负朝廷所托,定将此事处理妥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括州的使者风尘仆仆地赶到目的地后,连水都来不及喝一口,便立刻着手组织人手分发粮食。他深知这些粮食对于受灾的百姓来说意味着什么,因此不敢有丝毫耽搁。

在分发粮食的过程中,使者留意到有些百姓没有地方居住,只能在寒风中瑟瑟发抖。他毫不犹豫地指挥着士兵和那些没有受灾的百姓一起动手,搭建起一顶顶帐篷。尽管大家都很疲惫,但为了让受灾的同胞们能够有一个遮风挡雨的地方,每个人都全力以赴。

与此同时,使者还安排人烧了大量的热水,供大家饮用。在这寒冷的天气里,一杯热水不仅能温暖身体,更能温暖人心。

当一切都安排妥当后,一位老人颤巍巍地走到使者面前,紧紧地拉住他的手,感激涕零地说:“多谢朝廷惦记着我们这些可怜的人啊!要不是你们及时送来粮食和帐篷,我们这些老家伙恐怕都活不下去了。”

使者连忙安慰老人:

“您别担心。朝廷不会不管你们的,后续还会派更多的人来帮助你们修建房屋、补种庄稼。相信用不了多久,你们的生活就会恢复正常,日子也会慢慢好起来的。”

冀州的使者们行动迅速且有条不紊,他们不仅迅速地将物资分发到受灾群众手中,还同时展开了对受灾情况的详细统计工作。

此外,为了防止洪水再次泛滥,使者们还组织人力对河道进行了疏通。

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地的灾报也不断传来更新的消息。这些消息令人欣慰,报告称百姓们都得到了妥善的安置,没有再出现因饥饿或疾病而导致死亡的情况。

郝处俊将这些消息汇总整理后,立即撰写了一份详细的奏报,并派人快马加鞭送往九成宫。

李治在收到奏报后,仔细阅读了其中的内容,心中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他对身边的内侍感慨:

“还好郝处俊他们办事效率高,没有让灾情进一步恶化。等灾情完全稳定下来之后,再派人去调查这场灾荒的起因,这样以后我们就能提前做好防备措施了。”

张瑜连忙点头应是:“大家您真是宅心仁厚啊,百姓们都会铭记您的恩德的。”

李治微笑着嗯了一声,然后又拿起另一份关于高丽户安置的奏报,聚精会神地看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