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 >  北雄 >  第2097章 帝王

兵部尚书尉迟信到底为何被夺职削爵,朝中一直议论纷纷。

兵部侍郎唐俭则是证据确凿,属于谋逆之列,至于什么私藏甲兵,蓄养死士等等,都属于是谋反的范畴。

这在隋末唐初之际,其实也挺正常的,朝中不好说,反正这些年民间时不时就会冒出个皇帝出来。

在朝臣们看来,唐俭和长孙顺德等人并无多少区别,只是唐俭更进了一步罢了,没什么好说的。

可尉迟信……

那是开国功臣,早年皇帝蛰伏于云内的时候,尉迟信就已前去投靠,立下的是正经的贪天之功。

如今顷刻间便被夺职削爵,引起的联想比唐俭可要多的多了。

有人觉着尉迟信是受了唐俭连累,有的人则认为是皇帝借题发挥,尉迟兄弟一内一外,引得皇帝不安了。

至于尉迟信坏在河北裁军之事上,着眼于此的人反而不多。

这就是政治的复杂之处,消息来源稍有不同,你就可能做出错误的判断,几乎没有什么人能一直站在正确的一边。

…………

不过苏亶作为户部尚书,皇帝的心腹之臣,他肯定是清楚内情的。

所以他想劝李破重拿轻放,便从情分上入的手,而非是就事论事。

皇帝几次三番搁置裁军之事,可谓是苦口婆心,但尉迟信不信邪,和唐俭同流合污。

以苏亶对尉迟信的了解,他觉着尉迟信肯定不想真的败坏河北局面,故意给皇帝添堵,只不过是一时糊涂罢了。

…………

只是皇帝的一番话,却让他避无可避,只能说道。

“陛下待臣等之厚,世人皆知,尉迟要君亦是如此,陛下应知其为人,对陛下一直忠心耿耿,绝无背主之心。

而今受唐俭蛊惑,犯下大错,去职削爵也在情理之中。

可他到底随陛下多年……”

罗士信听他啰里啰嗦,有些不耐,只闷头喝酒不再言语。

在他听来,皇帝不肯答应,肯定是因为你只想着劝皇帝松松手,却没拿出什么好主意来,这就像是打仗,你想劝主将后撤,避敌锋芒,可啥时候是致胜之机,你说不清楚,主将自然不会听你的。

苏元宰跟了哥哥这么多年了,还是不了解哥哥的为人啊。

罗士信有些得意的想着,他也在朝中待了很多年了,再是不乐意动脑子,耳闻目染之下,也再非当年那个只知道打打杀杀的罗三郎了。

对一些弯弯绕本能的就有了自己的看法,不然的话也不可能跟皇帝一唱一和挤兑的程大胡子那么难受。

此时不再插话,是因为他跟尉迟兄弟没什么交情,不然的话不用苏亶开口,他在闲着的时候敲敲边鼓,说不定皇帝早就把尉迟信从府里面给放出来了。

…………

他猜的虽不中,却也不远了。

此时李破干脆的打断了苏亶的话头,“卿重情重义,朕深感欣慰,朕也非无情之人,卿也不用多言。

闭门思过嘛,总要些时日才能让人改过,而且朕也没太想好,该怎么处置,卿今日既然开了口,那不如跟朕说说,朕该如何做,才能既警示众人,又不伤旧日之情?”

苏亶噎住,这个他没想过啊,他就想着能先让皇帝把尉迟信放出来,也算是他苏亶尽了心意。

至于最后结果如何,就看尉迟信的造化了。

他娘的,现在他好像堪堪握住了尉迟信的脖子,这你敢信?

不过下一刻他就清醒了过来,“臣只是心有不忍,才来为尉迟要君求求情,其他却绝不敢置喙。”

算你聪明,李破轻哼一声,“求人必要送礼,卿的礼呢?莫非是空手而来?”

皇帝有闲心说笑了,苏亶暗自擦了把冷汗,皇帝虽说没到喜怒无常的地步,可总是话里有话,让人防不胜防。

“陛下富有天下,臣哪有陛下看得上的礼物相送?”

旁边的罗士信听了,嘿嘿嘿的笑了起来,觉着苏亶这人终于变得有意思了起来,却是笑的苏亶老脸微红。

李破也觉着火候差不多了,于是说道:“卿无礼物送朕,朕却不能让卿空手而归,卿是真心想为尉迟信讨情?”

这话怎么听怎么别扭,苏亶心里念叨着,尉迟要君啊尉迟要君,若真得脱大难,看你怎么谢我。

他咬着牙拱手一礼,“陛下明鉴,臣自是真心如此,绝非故作姿态。”

李破点点头,赞许的感叹道:“以前倒是有些看差了卿,原来掌财之人也能如此情重,那朕若不松口,就是朕的不是了。

可此事雷霆而作,牵连了那么多的人,各个都是罪证凿凿,尉迟信身为兵部尚书,实在难辞其咎。

没个由头,朕怎好饶他?卿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苏亶点着头,这话说的一点毛病都没有,如果户部出了唐俭,他苏亶别的不说,一个失察渎职之罪定是逃不掉的。

丢官罢职也在情理之中,想让皇帝亲自开口放自己一马的话,确实需要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不然众口悠悠之下,即便是皇帝也会为难。

“朕也有些为难啊,前些日朕才问了问督查寺卿王珪,你猜他怎么说?

唐俭罪大恶极,尉迟信即便没有同流合污,也当为失职之罪,重处可也?宜去职流放岭南,以儆效尤。”

苏亶皱起了眉头,心说王珪这个老东西倒是不嫌事大,这是想对功臣们下手吗?

他和李纲两个人在潼关卖主求存,下作的很,可平日里却一副道貌岸然的模样,也就是看他们年纪老大,不愿搭理他们,不然,哼哼。

其实他也看的明白,这两个数朝老臣被皇帝用的飞起。

李纲主理的是长孙顺德一案,从追查到结案,李纲都是操刀之人,因为涉及到了科举之事。

如今唐俭一案,则是王珪主导。

这两人,李纲七十多了,王珪则年过六旬,也都在朝中有着很大的名望,皇帝用他们来稳定朝局,可以说信任的很。

很容易理解,他们都到了有心无力的年纪,加之德高望重,做起事来顾忌就少,比如在尉迟信一事上,王珪就不怎么怕得罪开国功臣们。

我都到这个年岁了,你们能拿我怎么样?大概就是这种心态,苏亶在祖父身上体会过的。

流放岭南,那还不如让尉迟信死在府中呢,就算是外贬,岭南也是最差的选择,何况是流放,去了人也就回不来了。

“臣愚钝,还请陛下明示。”

他终于明白了过来,皇帝还和以前一样,心里怕是早有了主意,自己来的不早不晚,许是正巧碰上了。

不然臣下为同僚求情,说什么送礼不送礼的?贿赂皇帝?开什么玩笑。

那只能算是自己倒霉,倒也没什么好抱怨的,其实不用拿那王珪来吓唬人,又不是他苏亶犯事。

李破拿起酒杯泯了口酒,看着苏亶,好像在琢磨应该在哪里下刀,才能让人满意,看的苏亶后背直发凉。

心说陛下您可悠着点,咱在云内的冬天里活下来怪不容易的……

“这样吧,朕这里倒是有个法子……近日卿可上书参尉迟信一本,至于卿寻什么罪名,自己去想想吧,结果嘛,往重了说,可以斩了尉迟信,平息朝野纷议,轻一点,就按王寺卿的话来……”

啊?苏亶呆滞,这是什么见鬼的法子?

罗士信忍不住道:“哥哥这是要杀了尉迟要君?让我去他府中一根绳子的事,哪用那么麻烦?”

他是好心,觉着苏亶干了这事怕是落不得好,不如自己来操刀,不得不说,一旦交上罗三郎这样的朋友,他是真能给你顶事。

李破则心说,你去了的话那和我赐一杯毒酒有什么区别?

挥手一巴掌过去拍在罗士信头上,“添什么乱?喝你的酒。”

得嘞,罗士信一口把酒喝了,讨好的对李破笑笑。

也不容苏亶多想,李破继续道:“卿是聪明人,想想就能明白的,你参尉迟要君越狠,朝中必定有人忍不住站出来说话。

即便是王珪可能也会改口,其中道理朕就不多说了,只是要苦一苦你,不过谁让你和他们兄弟交情深呢。”

不用李破说,苏亶现在嘴里就已经泛苦了。

这里面的道理确实不用细说,苏亶想了想就明白了过来。

王珪也只敢在皇帝问起时私下里建言,不敢真的上书言事,怕的是什么?

尉迟信是开国功臣之一,而开国功臣是一个群体,也许其中有很多派系,但有人想不利于他们的时候,必定要遭受他们的反击。

他苏亶头一个就不答应。

就算是李破,在如何对待功臣们的事上,也是左右衡量,三思而后行之,遑论是其他人了。

尉迟信此次算是在功臣们用功劳筑起的围墙上面破开了一个口子,也许很多人都想着怎么把这个口子弄的大些。

可围墙里面的人太凶,没人敢主动出头触这个霉头。

但里面的人若是挥起了锄头呢?外面的人是会选择一拥而上,去面对墙里的人疯狂的反击,还是为了讨好墙里面的其他人,拉住挥锄头的人?

苏亶想着想着,心里拔凉拔凉的,委屈的看着皇帝,“陛下这法子,是把臣豁出去了啊,若真如此,臣必死无葬身之地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