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 >  不敢折柳枝 >  第134章 甜枣

翌日。

天还未亮,京城的街道上便响起了喜庆的锣鼓声。

温照影被这突如其来的喧闹惊醒,披衣起身,推开窗棂。

晨雾中,一支浩浩荡荡的迎亲队伍正沿着青石板路缓缓前行,红绸、灯笼、锣鼓、唢呐,一切都与她当年出嫁时一般无二。

安平侯府的确家大业大,即便是迎娶续弦,也丝毫不见规格的缩减。

她静静看着那抹熟悉的红色在街道上蜿蜒,心口仿佛被什么轻轻触动,泛起一阵难以言喻的涟漪。

那个把骄傲刻进骨子里的男人,那个眼高于顶、清贵冷俊的顾客州。

他也曾在她面前,不经意地流露出不寻常的温柔。

是冬夜里为她暖手的那杯热茶,是雨天里为她撑伞时微倾的肩膀,是她偶感风寒时,彻夜守在床前的那盏灯。

他们也曾有过相敬如宾的日子,也曾有过琴瑟和鸣的时光。

那时的她,以为这样的日子会一直持续下去。

直到侯府的高墙将她困成了笼中鸟,直到那些无端的指责与猜忌,将她的骄傲与尊严一点点消磨殆尽。

温照影轻轻关上窗,将那片喧闹与喜庆隔绝在外。

她低头整理衣襟,唇角勾起一抹淡淡的笑。

那些逝去的时光,终究只是生命长河中的一段插曲。

她早已不再是那个需要依附他人的安平侯府世子妃,而是能独当一面的温老板。

窗外的锣鼓声渐行渐远,天边泛起一抹鱼肚白。

天边的鱼肚白渐渐染成浅金,温照影洗漱完毕,换上一身素雅的湖蓝色襦裙,便往店前走去。

门板刚卸下一半,她眼角的余光就瞥见了一个熟悉的身影——

江闻铃正站在对面的巷口,手里拎着个食盒,脚尖时不时蹭着地面,竟有几分局促。

往日里,这小子哪回不是大摇大摆地闯进来,活像只自在的小雀。

可今日,他却像被施了定身咒,只敢隔着几步远徘徊,连头都不敢抬太高,生怕被人注意到似的。

温照影忍不住弯了弯唇角,心里明镜似的:今日是顾客州大婚的日子,京城里多少双眼睛盯着,江闻铃这是怕自己来找她,给她招来不必要的流言蜚语。

这份细心,像颗裹了糖的蜜枣,悄悄在她心里化开一丝甜。

她故意清了清嗓子,声音带着点笑意:“那是谁家的公子,站在巷口晒太阳呢?”

江闻铃猛地抬头,一看见她,眼睛瞬间亮了。

方才那点局促一扫而空,他拎着食盒快步走过来,脸上堆着大大的笑容,语气却带着点刻意的“理直气壮”:“姐姐!我娘让我来送糕点,说这是新做的枣泥糕,让你尝尝鲜!”

说着,他把食盒递到温照影面前,还特意掀开盖子给她看:“你看,还热着呢!”

温照影看着盒里码得整整齐齐的枣泥糕,金黄的外皮上还撒着一层细密的糖粉,热气裹着甜香扑面而来。

她伸手拿起一块,咬了一小口,软糯香甜的味道在舌尖散开,暖得人心头发热。

“玉柔夫人的手艺还是这么好。”她笑着点头,又看向江闻铃,“只是不知道,是不是某人自己馋了,顺便来蹭口吃的?”

江闻铃被戳穿心思,耳朵微微泛红,却不承认,反倒凑上前,眼巴巴地看着她:“姐姐觉得好吃就行!”

青禾端着装满丝线的木盘,刚踏上二楼转角的楼梯,就听见楼下传来熟悉的笑语声。

她脚步下意识放轻,指尖轻轻搭在冰凉的木扶手上,往下望去。

晨光透过雕花窗,在地面洒下细碎的光斑。

自家小姐站在店门前,一身湖蓝色襦裙衬得她身姿愈发清雅,发间只别了支素雅的银簪。

她手里捏着块枣泥糕,唇角弯着,那笑容不是面对顾客时礼貌的疏离,也不是处理生意时的沉稳,而是带着几分自在的柔软,连眼底都盛着细碎的光。

而小姐对面站着的,正是江侯爷。

他今日没穿平日里那身张扬的劲装,换了件浅青色常服,手里还拎着个食盒。

江侯爷正眼巴巴地看着小姐,耳朵尖微微泛红,像个被戳中心事的少年郎。

青禾悄悄叹了口气,手里的丝线仿佛都变得更柔软了些。

她跟着小姐也有些年头了,从侯府到如今的绣坊,小姐的变化她看在眼里。

从前在侯府,小姐是人人称颂的世子妃,举手投足都透着端庄,却也带着股挥之不去的拘谨,笑容里总裹着层淡淡的疏离,像是怕行差踏错半分。

可如今不一样了,小姐成了“世无双”的温老板,能独当一面,能为绣娘们撑腰,连笑容都变得鲜活起来。

尤其是在江侯爷面前,小姐更是难得地卸下了防备。

这江侯爷,看似大大咧咧,心思却细得很。

青禾看着楼下,江闻铃又凑上前,不知说了句什么,小姐被逗得笑出了声,抬手轻轻拍了下他的胳膊,那动作自然又亲昵。

阳光落在两人身上,将他们的影子拉得长长的,交织在一起,像是再也分不开。

她悄悄退后几步,决定晚些再下楼。

这么好的时光,可不能被自己打扰了。

小姐值得这样的温暖,值得有人这样小心翼翼地护着她的笑容。

从前那个被困在侯府高墙里的世子妃已经远去,如今的温老板,有绣坊,有绣娘们,还有个始终站在她身后的江侯爷,日子只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