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知道,她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她综合了三人的优势,制定了“技术驱动、口碑传播、资本护航”的应对策略,沉着指挥,步步为营。

“启明”科技的产品发布会如期在一家精品酒店举行。

到场的有投资人、合作伙伴、媒体记者,以及众多教育行业的从业者。

气氛热烈,但也潜藏着紧张——很多人都知道“智学未来”的存在,想看看“启明”这个正主如何应对。

墨小染作为CEO,压轴出场进行主题演讲。

她穿着一身剪裁利落的浅灰色西装套裙,长发挽起,露出光洁的额头和优美的脖颈,妆容清淡,却气场十足。

她站在舞台上,灯光聚焦,台下是黑压压的人群和无数闪烁的镜头。

她没有急于介绍产品,而是从当前教育面临的痛点和“启明”创立的初心讲起,语言真挚,逻辑清晰。

当她展示经过深度迭代、功能远超“智学未来”的新产品时,台下不断爆发出惊叹和掌声。

她从容地演示着产品的独特优势,回应着之前外界对“启明”被模仿的质疑,姿态自信而优雅。

“……我们相信,真正的创新,源于对教育本质的敬畏和对技术潜力的不断挖掘,而非简单的模仿与堆砌。”她目光扫过全场,声音坚定,“‘启明’不怕竞争,我们欢迎一切良性的竞争,因为这能推动整个行业的进步。我们只担心,有些人,走得太急,忘了出发时的方向。”

这番话,既彰显了格局,又不卑不亢地回击了对手,赢得了满堂彩。

然而,就在发布会即将圆满结束时,一个不和谐的声音在提问环节响起。

一位自称是独立评测人的男子,拿着“智学未来”的宣传册,语气尖锐地提问:“墨总,据我所知,‘智学未来’的产品上线更早,功能也与贵司产品高度重合。您如何解释这种‘巧合’?是否贵司在创意上有所……借鉴?”

问题一出,现场气氛瞬间有些微妙。

这是直指“启明”抄袭的恶意提问!

陆景云在台下气得差点要站起来,被齐司衡用眼神按住。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墨小染身上。

只见她脸上没有丝毫慌乱,甚至露出一抹极淡的、带着些许怜悯的笑容。

她没有直接回答提问者,而是转向工作人员,轻轻颔首。

大屏幕上,立刻切换了画面。

上面并列展示着“启明”和“智学未来”两款产品的核心功能上线时间轴、部分技术专利申请书截图,以及陈珂团队监测到的、对方产品在早期版本中遗留的、指向“启明”技术架构的痕迹。

铁证如山!

“这位先生,”墨小染看向那位提问者,声音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时间线和技术证据,我想已经说明了一切。至于‘借鉴’……或许您应该去问问‘智学未来’,他们是如何在如此短的时间内,‘领悟’到我们经过长期研究和验证的技术路径的?”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全场,语气带着一丝凛然:“‘启明’尊重知识产权,也坚信市场的公平。我们会用持续的技术创新和用户价值,来回应一切质疑和挑战。谢谢。”

没有激烈的辩驳,只有摆事实、讲道理的从容,以及那份基于强大实力的绝对自信。

现场在短暂的寂静后,爆发出更加热烈的掌声!那位提问者面红耳赤,在众人的目光中讪讪地坐了下去。

这场发布会,不仅成功展示了“启明”的强大产品力,更在舆论上漂亮地反击了“智学未来”的抄袭指控,为“启明”赢得了更多的尊重和认可。

发布会后的庆功宴,气氛比上次更加热烈。“启明”团队不仅成功发布了产品,更打赢了一场漂亮的反击战。

陆景云兴奋地到处敬酒,陈珂依旧安静地坐在角落,但脸上带着轻松的笑容。

齐司衡端着酒杯,走到正在露台透气、俯瞰城市夜景的墨小染身边。

“今天很精彩。”他轻声说,与她并肩而立。

“是大家的功劳。”墨小染转过头,夜风吹拂着她的发丝,霓虹灯在她眼中闪烁。

“你总是这样,”齐司衡看着她,目光深邃,“把功劳归于集体,把压力留给自己。”

墨小染微微一笑,没有否认。

她望向脚下这片繁华而充满竞争的土地,知道与星耀、与顾宸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今天的胜利,只是阶段性的。

“B轮融资要加快了。”她轻声说,像是对齐司衡,也像是对自己,“星耀不会善罢甘休的。”

齐司衡点了点头:“放心,已经在推进。另外,我收到消息,顾宸……最近和星耀那位赵副总走得很近。”

墨小染眼神一凝。

顾宸果然深度参与了此事。

他像一条隐藏在暗处的毒蛇,伺机而动。

“看来,我们的对手,比想象中更迫不及待。”墨小染的声音在夜风中显得有些清冷。

齐司衡看着她沉静的侧脸,那上面有着超越年龄的坚毅与担当。

他心中一动,一种难以言喻的情愫愈发清晰。

他想守护这份美好,想与她并肩,面对前方的一切风浪。

“无论如何,”他声音低沉,带着一种承诺般的坚定,“启明’会走下去。”

墨小染转头看他,对上他专注的目光,心头微暖。

她点了点头,与他轻轻碰杯。

玻璃杯相撞,发出清脆的声响,如同敲响了进军下一战场的号角。

夜色温柔,却掩不住商业战场上弥漫的硝烟。

十六岁的CEO墨小染,带着她的团队,即将踏入更广阔、也更凶险的天地。

发布会的大获成功,如同给“启明”注入了一剂强效催化剂。

市场反响热烈,用户增长曲线陡峭上扬,之前持观望态度的投资机构也纷纷主动抛来橄榄枝。

B轮融资,被迅速提上日程,估值预期水涨船高。

然而,与A轮时相对纯粹的选择不同,B轮的局面变得异常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