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考虑的,不仅仅是钱和资源,还有理念是否一致,以及……我们团队在未来公司中的话语权。”
他的目光扫过众人,最终落在墨小染身上。
所有的分歧,最终都需要核心来拍板。
墨小染安静地听着每个人的意见,翻看着齐司衡那份极其专业的分析报告。
她纤细的手指在一行行数据和条款上划过,眼神专注。
她知道,这个决定,将直接影响“启明”这艘刚刚建造好的小船,驶向何方。
“我同意司衡的看法。”良久,她抬起头,声音清晰而平稳,“估值和资源很重要,但并非唯一。我们需要的是能理解并支持我们长期愿景的‘合伙人’,而不是急于套现的‘财务投资者’。”
她指向其中一家并非出价最高,但在教育科技领域口碑极佳、且愿意给予创始团队更大自主权的基金,“我认为,‘长青资本’更符合‘启明’的调性。他们看重的,是项目的核心价值和长期成长性。”
她的分析切中要害,既考虑了陆景云对资源的渴望,也兼顾了陈珂对技术环境的看重,更与齐司衡对控制权的担忧不谋而合。
陆景云张了张嘴,想反驳最高报价的诱惑,但看着墨小染那沉静却不容置疑的眼神,以及齐司衡明显赞同的神色,最终还是叹了口气:“行吧,听你的。你说得对,不能只看眼前。”
陈珂也点了点头,他对墨小染的技术判断有着近乎盲目的信任。
团队的意志再次统一。
经过几轮艰苦而专业的谈判,最终,“启明”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接受了长青资本领投的A轮融资,墨小染担任CEO,齐司衡任COO,陈珂任CTO,陆景云任CMO。
一个由高中生创立的、估值惊人的公司,悄然起航,在京市的创投圈激起了一阵不小的涟漪。
公司成立初期,千头万绪。
租用办公场地、组建核心团队、完善产品、制定发展策略……虽然长青资本派来了经验丰富的项目经理辅助,但主要的决策和执行压力,依然落在了四个年轻得过分的创始人肩上。
墨小染的生活节奏更快了。
白天在学校上课,放学后直奔位于京市CBD的临时办公室,处理邮件、参加会议、听取汇报,常常忙到深夜。
她身上那股属于学生的青涩正在迅速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属于决策者的果决与沉稳。
她在数学习题的逻辑和商业合同的条款间无缝切换,在实验室的精密仪器和公司财务报表的数据中寻找平衡。
齐司衡是她最得力的臂助。
他展现出惊人的商业天赋和管理能力,将内部运营打理得井井有条,对外谈判时冷静犀利,完全不像一个高中生。
他与墨小染的配合愈发默契,常常她一个眼神,他就知道下一步该如何推进。
两人在办公室里并肩作战的身影,落在员工眼中,俨然一对完美的“黄金搭档”。
陈珂则彻底沉浸在他的技术王国里,带领着新招聘的几名工程师,疯狂地优化产品,修复BUG。
他对商业运营不感兴趣,但只要墨小染提出的产品需求,他总能想方设法实现。
陆景云在外奔波,利用他的人脉和热情,为“启明”拉来了第一批种子用户和合作伙伴,虽然过程偶有莽撞,但成效显着。
就在“启明”业务逐渐走上正轨,准备召开首次产品发布会时,暗流再次涌动。
一家名为“智学未来”的在线教育公司,几乎在同一时间,宣布推出了一款与“启明”核心功能高度相似的产品,甚至连UI设计都颇有“借鉴”之意。
更令人警惕的是,“智学未来”背靠的,正是星耀集团旗下新成立的教育投资基金。
“抄袭!**裸的抄袭!”陆景云第一个炸了,拿着“智学未来”的宣传资料冲进办公室,气得脸色发红。
陈珂检查了对方产品泄露出的部分代码和功能逻辑,眉头紧锁:“不完全是抄袭……他们在我们核心算法的基础上做了规避设计,但核心理念和关键路径非常相似。这需要对我们前期的技术方案有很深的了解。”
墨小染和齐司衡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凝重。
这绝不是巧合。
星耀集团,或者说顾宸,终于不再满足于暗中观察和试探,开始正面出手了。他们利用资本优势,快速复制、甚至企图弯道超车。
“看来,有人不想让我们安稳发育。”齐司衡冷声道。
面对“智学未来”的强势竞争,“启明”团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星耀雄厚的资本,可以让对方不计成本地烧钱推广,抢占市场,这对于初创的“启明”极为不利。
这一次,三位男生再次用各自的方式,站在了墨小染身后。
陈珂几乎住在了公司技术部,带着团队日夜不停地迭代产品,加固技术壁垒,开发更具差异化和吸引力的新功能。
“他们模仿得了外形,模仿不了内核。”他眼神执着,要用绝对的技术优势碾压对手。
陆景云则发动了全部人脉,甚至拉下脸求到了父辈那里,硬是在“智学未来”铺天盖地的广告中,为“启明”撕开了几条重要的渠道口子,争取到了几家权威教育媒体的专访机会。
他拍着胸脯对墨小染保证:“放心,论砸钱我们可能砸不过,论人脉和口碑,咱们未必输!”
齐司衡的策略则更为深远。
他一方面调整“启明”的市场策略,避开与“智学未来”在正面战场的硬碰硬,转而深耕细分领域和口碑传播;
另一方面,他加紧与长青资本沟通,推动B轮融资的进程,并开始接触一些对星耀集团有戒心的潜在战略投资者。
他甚至起草了一份关于“智学未来”产品可能存在的知识产权风险的分析报告,预备在必要时给予反击。
墨小染看着为她、为“启明”奔走的他们,心中暖流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