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文!刊!
墨迹淋漓的四个大字,仿佛拥有生命一般,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其每一个笔画都似乎蕴含着某种初生的、狂野的、要将天地间一切“道”与“理”都囊括其中、传播开去的磅礴意志。
顾墨笑了。
他不着书立言,反而另辟蹊径,并非妄自菲薄,而是清晰地认识到了自身的局限。
他非生而知之的圣人,也无皓首穷经的苦功,胸中虽有丘壑万千,却如散落的星辰,难以汇聚成贯通古今的不朽星河。
那些承载着天地至理、人道沧桑的煌煌巨着,需要的是一颗足以熔炼万道、背负千古的圣心,而他……似乎还差了些火候。
“可现在,不差了。”
顾墨轻轻呢喃着,眼中的迷茫尽数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近乎疯狂的明亮与坚定。
我成不了那开天辟地的盘古。
但我可为那连接天地的建木。
我凝练不出照耀万古的太阳。
但我可汇聚漫天星火,点亮整个长夜。
“我所擅长的,不过是……搭一个台子!”
念头通达,如星河倒卷。
轰。
一股无形的气浪以顾墨为中心轰然炸开,并非修为的爆发,而是纯粹“道果”的显现。
不是着书立说,而是汇聚百家。
不是独占鳌头,而是点燃星火。
不是闭门造车,而是开一道沟通万界、播撒智慧、激荡思潮的洪流。
顾墨再提笔。
笔锋落下,带着开天辟地般的意志,笔走龙蛇,力透纸背。
【创刊词:】
【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然道不可言?理不可传?谬矣!】
【今日起,‘大道文刊’立!不为一家之言,不奉一教之尊。凡有真知灼见,凡有大道感悟,无论出身,不论贵贱,皆可在此一展锋芒。】
【吾顾墨,愿为此台,承八方风雨,纳九天星火。】
【以文载道,以刊传火。】
【让这天地间的‘道’与‘理’,不再埋没于尘埃,不再禁锢于庙堂;让那微末星火,汇聚成光,照亮这漫漫求索的长夜。】
【此刊,为天下修士开!为万道争鸣启!】
【大道文刊,敬启。】
每一个字落下,都仿佛有金戈铁马之声在小小的书铺内回响。
那上好的宣纸,这一次却隐隐有些承受不住,顾墨指尖蕴含的意志与道韵,发出嗤嗤作响之声。
笔锋所向,虚空生纹。
风雷之声不绝于耳,窗外阳光射进来时,都似乎炽烈了几分,穿透窗棂,恰好笼罩在那张写字的创刊词上,将其映照得如同浩然大日。
轰隆隆。
笔落惊风雨,文成泣鬼神。
文、儒二道,再再再次被引动,天花乱坠、地涌金莲、紫气东来、文曲星临…………
“我去?这什么动静?”
书铺内,有看书之人,被这惊天异象惊动,满脸的惊骇。
“新来的吧。”
“真是少见多怪。”
“我猜啊,必然是小先生又写出什么惊天大作了,嘿嘿嘿,期待。”
“散了,散了,一群土包子。以前哪个月不来个两三回?我们都习以为常了,也就你们这些搬迁来新人,才觉得新奇。”
一众涿县老人,嘲笑般的解释道。
而后,又各自继续品书,深陷书中的美妙不能自拔。
……
笔停。
顾墨深吸了一口气,创刊词写完了,后面就该是内容了。
按照他的想法。
这:大道文刊。
不该只是连载小说、诗词的工具,若只是如此,就不该叫:文刊,而是报纸。
顾墨认为,即为:大道文刊。
那它,便当如建木,枝桠通天,根系覆地,连接起修行界的万般气象,阐述诸道。
第一个:板块
【百家争鸣·道法初窥】
(道在蝼蚁,在稊稗,在瓦甓。)
立意:此版专收世人中对大道、对功法、对天地灵气、对修行运转,独到见解的感悟文章。
第二个:板块
【大千异闻·寰宇拾遗】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奇闻异事,未必虚假;古老传说,或藏真金。)
立意:收集、考证、刊载各种奇闻异事、上古传说、秘境线索、奇异种族见闻等。真伪需有一定依据或逻辑,鼓励探索与质疑。为修士提供探索的线索,也满足猎奇之心,拓宽眼界。
第三个:板块
【红尘幻世·问道玄章】
(心念起处,便是世界。笔落纸间,可演洪荒。此间故事,非为消遣,乃心火所燃,道意所寄,或为镜鉴,或为预言,或直指本心。)
立意:连载小说、诗词、道经……将“先贤的智慧”,带来于此方世间,并分享给更多的人。
三板块既出,顾墨对于自己“道果”的理解,便越发深刻了起来。
那么【百家争鸣·道法初窥】,第一次连载,该连载什么好呢?
顾墨微微停笔思考了片刻,很快便有了主意。
【雷法篇】
【夫雷法者,驭天威之术也。】
【雷法肇始于上古巫祝,道经载:“雷城十二门中有霹雳君”,初为祈雨禳灾之术,后衍为修真者,掌天威之法。】
【其术如天道刑鞭,其势若苍龙裂空。故世人谓之“万法之锋”。】
【此法,可用于杀伐之道,亦可重炼地水火风。】
【雷法精要首在通晓阴阳枢机,天地如烘炉,雷霆乃造化之火,修士采其威烈,锻魂淬体,以证无上道基。】
【其道分三重境:行雷者,驭电光为刃。】
【心雷者,炼雷亦作甲。】
【神雷者,化雷霆为道胎。】
【然雷法乃天道也。】
【世人只需在其心中观想雷纹三千六百转,便可目中生电,掌心结雷,举手投足便是雷霆万钧……】
对于雷法。
顾墨还是有些许感悟的,主要是他自《太平经》中,领悟出了天罡神通雏形:掌握五雷(天雷)。
后。
又自《朱仙》一书中,窥得:神剑御雷真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