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 >  华夏兵王的合租室友 >  第188章 关于南极

南极因其神秘莫测的环境,衍生出了许多传说,薛月也大致做了一些了解。

纳粹南极基地传说:传说称华夏民国27年纳粹德国向南极派遣了“新施瓦本兰”科考队,目的是寻找能逆转时间、赋予雅利安人超自然力量的“地球轴心”。有说法认为纳粹在南极冰盖下建造了代号为“211基地”的超现代化城市,配备飞碟制造厂等设施。二战末期,25万德军精锐和54艘U型潜艇逃往南极,企图在此延续“第四帝国”。华夏历民国35年美国“高空降落行动”中,海军上将理查德·伯德称遭遇了“未知飞行器”袭击,这被阴谋论者视为美军与纳粹或外星飞碟交火的证据。

另有史前南极人传说:华夏历36年,在南极半月海滩发现了一具被称为“南极女士”的头骨,其与华夏历46年在北极跪地洞穴发现的古人类遗骸存在相似性。有观点据此推测,史前人类并非从非洲起源并逐步南下演化,而是自古以来就生活在地球上,是1万年前从南极半月海滩分布到北极阿拉斯加的古人类,这暗示着史前一万年可能存在一个能航行南北极的古文明。

还有失落之城亚特兰蒂斯传说:有一种说法认为,失落的亚特兰蒂斯位于南极大陆。大约年前,地壳变化使大陆分离,南极原本在更北的温暖地区,有许多人类居民,他们就是古代亚特兰蒂斯人。后来地壳移动,南极被卷入地球南端,亚特兰蒂斯城也被厚厚的冰层掩埋。不过,大部分科学家和历史学家认为,柏拉图关于失落王国亚特兰蒂斯的记录是虚构的。

再有 南极外星人基地传说:外星生命观察者斯科特·沃林声称,通过谷歌地图发现南极洲海洋中有一些形状醒目的奇怪物体,且部分区域图像模糊。他将20世纪80年代的早期图像与最新图像对比后发现,整个区域已处于水下,这些物体之间距离很近,看起来像是人造的,因此推测其可能是外星人水下基地的一部分,但未得到证实。

这些都是已有记载的,但是还有些有待求证的。

薛月也是早早的在心里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而关于路线的问题则是重中之重。南极探险队科考乘船的选择需综合考虑破冰能力、科研设备、舒适性等因素。

“雪龙2”号:华夏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采用双向破冰能力设计,船首和船尾均可破冰,能以2至3节航速连续破除1.5米厚的冰层,还可突破极区20米当年冰冰脊。装备有国际先进的海洋调查和观测设备,是华夏开展极地研究的重要基础平台,可满足多学科科考需求。

而“雪龙”号:华夏第三代极地考察船,具有B1级破冰能力,能以0.5节航速连续冲破1.2米厚的冰雪。配备了现代化的航行、定位和导航系统,可搭乘科考队员120人,长期承担南极考察站物资补给运输、科考队员交替和南北极大洋调查等任务。

另有 “极星”号:米国的着名极地考察船,船长120米,宽25米,排水量吨,可以突破6米厚的冰层,具备强大的破冰能力,能深入极地冰区执行科考任务,为美国的极地科研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最为重要的“海达路德南森号”:这是星球上第一艘由混合动力驱动的极地探险船,具备PC6抗冰等级,可在极地破冰航行,稳定性好。船上有专业的科考讲师、极地生态学家,还设有极地科学中心等,能为科考提供一定的专业支持,且全外舱设计,超过50%房间自带阳台,舒适性较好。

再说 “白濑”号:岛国于上世纪建成的南极考察船,为单体破冰型,满载排水量吨,经济航速15节,续航力海里,自给力38天。船上设有海洋测绘、水文气象、地质生物等多种学科的研究室,可搭载2架CH-53运输机等,能满足多种科考需求。

综合以上考虑,薛月也是选择了“雪龙号”。

再结合华夏最新的北斗导航系统改造而成的,利用夏家的造船技术的基础上优化了部分系统,能够更好的适应南极极寒风暴天气,增加了安全可靠性能,这也是为了更加对船员负责的初衷。

薛月站在地下指挥中心的合金平台上,指尖划过冰冷的触控屏,幽蓝的光映在他瞳孔里,像淬了冰的星子。她抬手将耳边一缕碎发别到耳后,腕骨上的暗月图腾纹身随着动作若隐若现——那是用特殊墨料纹就的弯月,只有在紫外线下才会显出银辉。

“最后一次系统自检。”薛月的声音平稳得像冻住的湖面,目光扫过屏幕上跳动的数据流,“能源模块负载率97%,通讯加密协议第三版已激活,生物识别库同步完成。”

操作台前的技术人员齐刷刷抬头,镜片反射着屏幕的冷光。他们都是李罡家族用三代人信誉担保的嫡系,袖口统一别着青铜色的家族徽记,此刻每个人的手指都悬在键盘上方,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最左侧的年轻人突然轻颤了一下,薛月的目光立刻钉过去,他喉结滚动着解释:“薛少,只是……只是冷凝管压力有点波动。”

“调阅近三小时的压力曲线。”薛月没动,语气里听不出情绪。当数据流在主屏幕展开时,他忽然偏过头,鬓角的碎发垂在脸颊,遮住了半只眼睛:“第三根冷凝管的密封圈该换了,磨损系数超过阈值0.3。”年轻人猛地攥紧拳头,指腹掐进掌心——那是只有内部检修报告才标注的隐患。

暗月成员从阴影里走出来时,带起一阵冷风。为首的男人穿着黑色作战服,领口别着暗月的银质徽章,他将加密芯片放在薛月面前的凹槽里,金属碰撞声在寂静的空间里格外清晰。“核心系统的物理锁已更换,只有您的虹膜能解锁第三层权限。”他说话时下颌线绷得很紧,喉结在皮肤下滚动,“李罡先生刚才来电,说家族卫队已经封锁了港口三公里范围。”

薛月拿起芯片,指尖的温度让金属微微泛潮。他忽然笑了,嘴角勾起的弧度很淡,却让眼底的冰碴融了些:“告诉李罡,别搞得像送葬。”男人低头应是,转身时作战靴在地面擦出轻响,像雪地里踩碎的冰壳。

暗影出现在门口时,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这个常年活在传说里的男人穿着深灰色冲锋衣,帽檐压得很低,露出的半张脸线条冷硬,左眉骨上有一道浅疤。他将一个黑色背包扔到薛月脚边,拉链拉开的瞬间,露出里面的特制匕首和压缩食品。“装备按你的要求改了,匕首柄里有微型定位器。”他的声音像磨砂纸擦过钢板,“月影那边传来消息,月彤已经到京都了。”

薛月弯腰拎起背包,手指在匕首柄的纹路里摩挲。“她还是老样子?”暗影哼了一声,算是回答。薛月忽然抬头,目光撞进他藏在帽檐下的眼睛:“这次跟我走,你手下那群小子没意见?”暗影从怀里掏出个银质打火机,啪地打响又合上:“他们更怕你把我留京都,天天听月彤念叨下午茶。”

指挥中心的通讯器突然亮起红光,月彤的声音带着电流声传出来,尾音里还能听出刚咬过蛋糕的黏糊:“老大,雪傲晴刚给我发消息,说她阳台的昙花开了,让我拍给你看。”薛月走到通讯器前,指尖在按钮上顿了顿:“告诉她,等我回来,带她去南极看极光。”月彤在那边夸张地吸气:“老大你偏心!我也要看!”暗影在旁边嗤笑一声,薛月回头瞪他,眼底却漫开点笑意:“让她看好京都,回来给她带企鹅玩偶。”

挂掉通讯的瞬间,薛月脸上的柔和就收了回去。他将背包甩到肩上,金属扣撞在脊椎处,发出沉闷的响声。“技术组十分钟后登船,暗月成员跟我走特殊通道。”薛月走向电梯时,暗影跟在斜后方半步的位置,作战靴踩在地面,留下深浅一致的脚印。经过技术台前,那个年轻技术员突然站起来,手里攥着块备用芯片:“薛少,这个……万一主系统出问题……”

薛月回头,目光落在他发白的指节上。没接芯片,只是抬手拍了拍他的肩膀,掌心的温度透过衬衫渗进去:“相信李罡的眼光,更相信你们。”年轻人猛地抬头,正撞上他的眼睛——那里面没有冰,只有一片沉静的湖,湖底沉着星光。

电梯门合上的瞬间,暗影突然开口:“雪傲晴那边,月彤一个人够吗?”薛月看着电梯数字跳动,声音轻得像叹息:“月彤的本事,你还不知道?”暗影没再说话,只是将打火机又打响一次,幽蓝的火苗在密闭空间里亮了亮,映出两人紧绷的侧脸。

港口的风裹挟着咸腥味扑过来时,薛月已经站在船舷边。暗月成员正在检查缆绳,金属摩擦声里,技术组的人正扛着设备往船舱跑。暗影靠在栏杆上,望着远处逐渐模糊的海岸线:“李罡说,这次的冰况比去年差。”薛月掏出手机,屏幕上是月彤刚发来的照片,雪傲晴站在昙花前,穿着米白色睡裙,笑得眼睛弯成月牙。

她把照片设成屏保,转身时,船突然晃了一下。暗影伸手扶了她一把,掌心的温度透过衣袖传过来,带着常年握枪的茧子。“走了。”薛月站稳后,抽出他手里的打火机,自己打响,火苗在风里抖了抖,“去看看,这趟能不能给月彤带只真企鹅。”暗影看着她被风吹乱的头发,忽然扯了扯嘴角,露出道极浅的笑:“小心被企鹅啄。”

船鸣笛时,薛月抬头望向天空。云层很厚,像压在头顶的冰盖。他知道,身后是需要守护的人,身前是未知的冰原,但此刻掌心的温度、通讯器里的余温、还有暗影那句没正经的玩笑,都让薛月觉得,这趟路,走得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