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 >  1910从岭南走出的军阀头子 >  第188章 扶桑人的试探

1919年的初春,寒意未消,琼崖大地却涌动着建设与备战的滚滚热潮。

儋耳州钢铁厂巨大的高炉日夜不息,喷吐着炽热的铁流。

经过持续的改进,枪管钢和炮钢的生产工艺趋于稳定,虽然合格率依然不算高,但产量已能满足小批量步枪和75mm山炮的生产需求。

在儋耳州机械厂新建的、相对封闭的枪械生产车间里,伴随着机床的嘶鸣和锉刀的摩擦声,一支支散发着枪油味道的步枪,命名为琼崖十九年式步枪,被组装下线。

它们以德制G98为蓝本,结合本地生产条件和士兵反馈进行了细微调整,如护木形状、背带环位置。

尽管工艺略显粗糙,木托不够光滑,金属件也缺乏精细打磨,但结构坚固可靠,精度达到了军用标准。

第一批300支步枪被优先装备给了李先忆第一师的精锐连队,替换掉五花八门的杂牌枪,进行实战化测试。

“报告司令!十九式实弹测试完毕,连续射击200发无故障,精度优于缴获的三八式!”负责测试的军官兴奋地汇报。

邓贤接过一支还带着余温的步枪,拉动枪栓,清脆的金属撞击声悦耳动听。他瞄准远处的靶标,扣动扳机。

“砰!”枪身稳健,后坐力适中。

“好!通知陈工,全力保障枪管供应,生产线开足马力!告诉李先忆,这批枪就是他的宝贝疙瘩,给我练出个样子来!”自产步枪的成功列装,标志着琼崖陆军装备自主化迈出了里程碑式的一步。

轻工业领域,陈念和主持的民生工程也开花结果。

田独焦化厂一期工程终于投产,虽然焦炭质量不稳定,但宝贵的煤焦油副产品被源源不断地收集起来,运往椰城新建的琼崖第一化工厂。

在这里,林绍成派出的技术小组正指导工人进行苯、甲苯、萘等基础化工原料的初步分馏提纯。

尽管设备简陋,分离效率低,但高纯度苯胺的产量终于有了显着提升,磺胺生产的原料瓶颈得到初步缓解。

同时,利用焦化厂的副产物和本地硫磺资源,一座小型硫酸厂也开始试生产。

虽然产量有限且腐蚀性强,但这标志着琼崖拥有了自主生产工业血液的能力,为未来的炸药、化肥生产奠定了基础。

“陈主任,这是化工厂刚送来的第一批精制苯胺样品,纯度接近90%了!”秘书将一个小玻璃瓶递给陈念和。

陈念和看着瓶中清澈微黄的液体,长长舒了口气。这不仅仅是制药原料,更是化工突破的希望。

他立刻批示:“优先保障制药厂需求!同时,分出一部分样品给技术研究局,启动TNT炸药合成工艺的小型试验!另外,硫酸厂的产量要尽快爬升,保证钢铁厂酸洗和未来化肥试制的需求。” 轻工业与重工业、军工的链条,正在艰难地咬合转动。

海军方面,海鹰一号在龙破武近乎苛刻的折磨下,经过无数次故障排除和改进,终于初步形成了战斗力。

那台拼凑的柴油机被大修了数次,噪音和黑烟依旧,但至少能保证10节左右的巡航速度。

自制的75mm舰炮在更换了关键部件和优化了供弹系统后,可靠性有所提升。

龙破武组织了数次近海巡逻和模拟反潜演练,虽然过程磕磕绊绊,但水兵们积累了宝贵的操作经验。

更重要的是,海鹰一号的设计和建造经验被迅速总结吸收,用于后续两艘同级舰海鹰二、三号的建造。

这两艘舰在船台上就进行了改进,船体线型优化,部分关键结构尝试焊接,预留了未来换装更好动力的空间。

“龙司令,我们的人在安南西贡港打听到一点模糊的消息…说大约一年半前,有一艘身份不明的潜艇在巴士海峡附近发生故障,被路过的法国商船救起几名幸存者,但后来这些人…好像被扶桑人带走了。”副官带来了一个令人心悸的消息。

龙破武的眼神瞬间变得锐利如刀:“扶桑人?巴士海峡…离老肖失踪的海域很近!继续查!动用一切关系,查清楚那艘法兰西国船的名字,被救的是哪些人,现在何处!活要见人!”肖震东的下落,始终是他心头的一根刺。

岸防的防空建设在林近开的强力推动下,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第一批12挺经过简易改装、加装了高射枪架和环形瞄准具的马克沁重机枪被部署到了椰城和榆林要塞的制高点。

同时,林近开组织要塞炮兵,利用现有75mm山炮改装了数个高平两用炮位(仰角加大),虽然对空射击精度感人,但聊胜于无。

他还发明了土法防空:在重要目标周围部署大量系留气球,下面悬挂炸药或铁丝网,并组织军民进行防空演习,训练灯火管制和疏散隐蔽。

这天黄昏,榆林港上空阴云密布。岸防观察哨的值班士兵王二狗正百无聊赖地嚼着木薯干,忽然,一阵低沉而陌生的嗡嗡声从云层上方传来,由远及近。

“什么声音?”王二狗竖起耳朵,疑惑地望向灰蒙蒙的天空。声音越来越清晰,不像雷声,更像是…机器的轰鸣?

突然,云层被撕开一个口子!一个巨大的、纺锤形的黑影,如同来自地狱的幽灵,无声无息地从低空掠过,目标直指榆林港深处海军船坞和海鹰级舰艇所在的秘密区域!黑影下方,清晰可见血红的膏药旗标记!

“飞…飞艇!扶桑人的飞艇!”王二狗吓得魂飞魄散,连滚爬爬地扑向警报器,用尽全身力气拉响了凄厉的防空警报!

“呜——呜——呜——!”

刺耳的警报声瞬间撕裂了黄昏的宁静!榆林港内一片大乱。

正在船坞内工作的工人、船台上的技术人员、码头巡逻的水兵,都被这突如其来的袭击惊呆了。

“敌袭!空袭!是飞艇!进入阵地!快!”林近开在指挥部内对着电话咆哮,心脏狂跳。他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而且来得如此之快!

部署在船坞附近高地上的两挺改装马克沁高射机枪率先开火!“哒哒哒…哒哒哒…”曳光弹划破昏暗的天空,在庞大的飞艇下方织成稀疏的火网。

但飞艇高度较高,机枪射程和威力都显得力不从心,子弹打在飞艇坚韧的蒙皮上,如同隔靴搔痒。

飞艇似乎毫不在意这微弱的抵抗,继续降低高度,庞大的阴影笼罩下来,压迫感令人窒息。艇腹的舱门缓缓打开…

就在这时,一声不同于机枪的、沉闷而震撼的炮声响起!

“轰!”

一枚75mm炮弹在飞艇侧下方炸开,气浪让庞大的艇身微微一晃!

是林近开部署在附近山头的高平两用炮位开火了!虽然没命中,但这突如其来的炮击显然让飞艇上的日军吃了一惊,投弹动作出现了明显的迟滞。

“打得好!继续开炮!干扰它!所有高射机枪,集中火力打它的气囊!气球组,升空!”林近开声嘶力竭地命令道。几颗系着炸药包和铁丝网的系留气球被紧急升空,飘向飞艇可能的航路。

也许是忌惮那门75炮的威胁,也许是被升空的气球干扰,庞大的日本飞艇没有继续降低到理想的投弹高度。

它在空中笨拙地调整了一下姿态,仓促地从艇腹投下了几颗黑点,然后迅速拉起高度,转向逃离。

黑点带着尖锐的呼啸声坠落!大部分落在了船坞外的海中和滩涂上,炸起巨大的水柱和泥沙!只有一颗落在了船坞防波堤附近,剧烈的爆炸震得大地颤抖,崩飞的碎石砸伤了附近几名躲避不及的工人。

飞艇在稀疏而顽强的防空火力欢送下,很快消失在东南方的云层中。

警报解除。

林近开冲上观测台,望着海面上尚未散尽的硝烟和受伤工人的惨状,脸色铁青,双手紧紧攥着栏杆,指节发白。

虽然损失不大,但这次袭击如同一声惊雷,狠狠劈在了所有琼崖建设者的心头!它无比清晰地宣告:敌人已经将目光牢牢锁定了这里,战争的阴云,从未散去!和平发展的窗口期,可能比预想的更短!

“立刻评估损失!抢救伤员!加强所有防空哨位!通知邓司令和龙司令…扶桑人,动手了!”林近开的声音冰冷刺骨,带着滔天的怒意和无尽的紧迫感。

榆林港的爆炸声,为1919年的初春,蒙上了一层浓重的血色阴影。砺剑未成,惊雷已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