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 >  大唐太子的开挂人生 >  第69章 幽灵现身

贞观十二年秋,长安城落叶纷飞。

李承乾站在兵部衙门的沙盘前,凝视着辽东地形。沙盘上代表唐军的小旗已插到高句丽腹地,但平壤城依然巍然不动。刘仁轨的水师虽屡建奇功,却始终无法给予高句丽致命一击。

"殿下,营州急报!"兵部侍郎杜楚客匆匆走入,递上一封火漆密信,"高句丽军中出现异动,疑似主力回撤!"

李承乾展开密信,眉头渐渐舒展。信中称,高句丽大将渊盖苏文突然率三万精兵离开前线,向东南方向疾行。与此同时,平壤城戒严,宝藏王连续三日未露面。

"东南方向..."李承乾手指在沙盘上移动,"那不是新罗边境吗?高句丽要与新罗开战?"

"报——"一名侍卫慌张闯入,"鸿胪寺新罗使者紧急求见!"

新罗使者金春秋满脸惶恐,一见面就跪地哭诉:"太子殿下救命!高句丽大军压境,声称我新罗勾结大唐,要灭我国祚!"

李承乾扶起这位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新罗名将:"金将军勿忧。高句丽无故攻伐盟友,我大唐岂会坐视?"

金春秋感激涕零:"殿下仁德!我王愿永世称臣,只求大唐出兵相救!"

送走金春秋,李承乾立即入宫面圣。李世民听完汇报,冷笑道:"好个高句丽,打不过大唐,就拿新罗撒气!"

"父皇,此乃天赐良机。"李承乾目光炯炯,"新罗求救,我师出有名。不如命营州都督张俭率军东进,与水师夹击高句丽!"

"不可冒进。"李世民摇头,"辽东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朕已命李靖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统筹全局。眼下当务之急是..."皇帝话锋一转,"找到李建成!"

李承乾心头一震。是啊,李建成才是心腹大患。高句丽不过疥癣之疾,而这位废太子若继续兴风作浪...

"儿臣已加派死士,定会..."

"报——"一名千牛卫慌张闯入,"陛下!边关急报!高句丽军中那个'金先生'现身新罗前线,率军连破三城!"

李世民拍案而起:"果然是他!传旨李靖,务必生擒此贼!"

离开两仪殿,李承乾心绪难平。李建成竟亲自率军攻打新罗?这不合常理。以他对这位"大伯"的了解,此人城府极深,绝不会轻易暴露行踪...

"殿下!"马周匆匆赶来,"查清了!高句丽内乱,宝藏王被渊盖苏文软禁。那'金先生'是趁乱逃出平壤的!"

李承乾恍然大悟。难怪高句丽军突然回撤,原来是内讧!李建成失去靠山,只能铤而走险...

"传令新罗细作,密切监视'金先生'动向。另外,命登州水师准备接应,孤要亲赴辽东!"

三日后,当李承乾率领三千精锐禁军离开长安时,秋雨绵绵而下。李世民亲自到城门送行,将一柄镶金玉带佩剑赐予太子。

"此剑随朕多年,今日赐你防身。"李世民声音低沉,"记住,务必活捉李建成。朕要亲自问问他,为何要引狼入室,祸乱华夏!"

李承乾郑重接过:"儿臣领旨!"

队伍沿着渭水东行,过潼关,经洛阳,一路向营州进发。沿途州县官员纷纷出迎,但李承乾无心应酬,日夜兼程。

这一日,队伍刚过渝关,前方斥候突然回报:"殿下!发现一支溃兵!"

李承乾策马上前,只见十几个新罗装束的士兵狼狈奔来,身上大多带伤。

"站住!你们是哪部分的?"

为首的将领见到大唐旗帜,扑通跪地:"末将金庾信,参见太子殿下!我新罗...快亡国了!"

李承乾心头一震。金庾信?这不是历史上新罗名将金春秋的儿子吗?他下马扶起对方:"慢慢说,怎么回事?"

金庾信声音颤抖:"那'金先生'用兵如神,连破我七城。三日前更设计诱我军入伏,父帅...父帅重伤被俘!"

"现在战况如何?"

"高句丽军已逼近金城!我王派末将突围,向大唐求救!"

李承乾立即下令加速前进。三日后,队伍抵达营州。营州都督张俭闻讯出迎,脸色凝重:"殿下,情况不妙。李靖大将军已率五万精兵东进,但被高句丽军阻在鸭绿水西岸。"

"李建成呢?"

"据探子报,他亲率一万精兵围攻金城,扬言要活捉新罗王。"

李承乾眉头紧锁。李建成如此急切要灭新罗,必有深意。他展开地图,突然发现一个关键——金城临海,且有良港!

"不好!"李承乾拍案而起,"他是要夺取新罗战船,逃往倭国!"

张俭愕然:"倭国?"

"不错。"李承乾手指地图,"倭国与高句丽素有往来。若李建成逃到那里,借助倭国之力继续对抗大唐..."

"那怎么办?"张俭急问,"现在调水师南下,至少需要半月!"

李承乾沉思片刻,突然眼前一亮:"不必调水师。传令全军轻装简从,急行军赶往金城。同时放出风声,就说大唐太子亲率十万大军来援!"

"这是..."

"虚张声势,逼李建成自乱阵脚!"

当夜,李承乾写下密信,命心腹死士潜入金城,联络新罗守军。信中言明,只要新罗能坚守三日,唐军必至。

次日拂晓,唐军轻装出发,日夜兼程。沿途不断有高句丽小股部队袭扰,但都被前锋击退。第三日黄昏,当金城遥遥在望时,前方突然传来震天喊杀声。

"报——高句丽军正在猛攻金城南门!"

李承乾登高远望,只见金城外密密麻麻围满了高句丽军,攻城梯、冲车密密麻麻。城头守军死战不退,但已显颓势。

"传令,全军突击!"

三千唐军如猛虎下山,直扑高句丽后军。高句丽人显然没料到唐军来得如此之快,顿时阵脚大乱。城头守军见状,士气大振,纷纷呐喊助威。

混战中,李承乾发现高句丽中军有一员白袍将领,正冷静指挥部队转向。虽然距离尚远,但那挺拔的身姿、挥剑的姿势,竟与李世民有七分相似!

"李建成!"李承乾心头剧震,立即率亲卫冲杀过去。

那白袍将领似乎也发现了唐军旗帜,略一迟疑,竟拨马便走。李承乾岂能放过,紧追不舍。两人一前一后,渐渐脱离主战场,向海边疾驰。

"大伯!"李承乾高喊,"何必再逃?停下叙叙旧吧!"

白袍人突然勒马转身,摘下头盔,露出一张与李世民颇为相似的脸——正是隐遁多年的李建成!

"贤侄别来无恙啊。"李建成声音平静,丝毫不见慌乱,"你父亲派你来抓我?"

李承乾示意亲卫散开,独自上前:"大伯,当年恩怨已过十余载,何必执着?只要你放下兵器,随我回长安,侄儿保你性命。"

李建成仰天大笑:"保我性命?我那好弟弟会放过我?"他笑容骤敛,"废话少说,要取我性命,就凭本事吧!"

说罢,他猛地一挥剑,竟有数十名伏兵从两侧树林杀出!李承乾的亲卫立即上前护卫,双方厮杀在一起。

"大伯,你逃不掉的。"李承乾拔剑相向,"金城港口已被我水师封锁,今日你插翅难飞!"

李建成冷笑:"是吗?"他突然吹响口哨,远处海面竟出现几艘快船!

李承乾心头一震。原来李建成早有准备,这些船必是倭国派来的接应!他立即下令:"放箭!别让他上船!"

箭如雨下,但李建成身手矫健,几个起落就冲到岸边。就在他即将登船之际,一支利箭破空而来,正中其右腿!

"啊!"李建成跪倒在地,却仍挣扎着向船只爬去。

李承乾飞马上前,剑指李建成后心:"大伯,再动一步,休怪侄儿无情!"

李建成突然转身,手中多了一把匕首!李承乾侧身闪避,同时挥剑格挡。两人你来我往,在沙滩上缠斗起来。

尽管腿上有伤,李建成的剑法依然凌厉非常。李承乾几次险象环生,全靠亲卫及时援护才化险为夷。

"贤侄,你的剑法比我那弟弟差远了。"李建成狞笑,"今日就送你去见你祖父!"

就在危急时刻,海上突然传来号角声——大唐水师的旗帜出现在海平线上!那几艘倭国快船见势不妙,立即扬帆远遁。

李建成见最后希望破灭,突然仰天长叹:"天不助我啊!"说罢竟挥剑自刎!

"不可!"李承乾一个箭步上前,打落其剑,"押起来!好生看管!"

亲卫们一拥而上,将李建成五花大绑。李承乾这才发现,这位"大伯"左肩果然有一道陈年箭伤,想必就是玄武门之变留下的。

金城之围既解,新罗上下感激涕零。真德女王亲自出城相迎,执意要将王妹金德曼许配给李承乾以示谢意。

"女王美意,孤心领了。"李承乾婉拒道,"当务之急是乘胜追击,彻底解决高句丽威胁。"

就在李承乾准备挥师北上时,一个意外消息传来——渊盖苏文杀了宝藏王,自立为高句丽王,并派使者求和!

"殿下,此乃缓兵之计。"金庾信提醒道,"渊盖苏文狼子野心,绝不会真心臣服。"

李承乾当然明白。历史上渊盖苏文确实弑君篡位,导致高句丽内乱,最终被唐所灭。但眼下唐军战线过长,粮草不济...

"传令渊盖苏文,若要议和,先送还隋朝将士遗骸,并交出所有大唐叛臣!"

十日后,当李承乾押解李建成返回长安时,整个京城沸腾了。百姓们争相涌上街头,想要一睹这位传奇废太子的真容。

两仪殿内,李世民看着阶下被五花大绑的李建成,神色复杂:"大哥,别来无恙啊。"

李建成冷笑:"要杀要剐,悉听尊便。成王败寇,无话可说。"

"为什么?"李世民突然问道,"为什么要勾结外敌,祸乱自己的国家?"

"我的国家?"李建成突然激动起来,"我的国家被你夺走了!我的妻儿被你杀光了!我活着,就是为了看你父子身败名裂!"

李世民沉默良久,缓缓起身:"押下去,好生看管。待高句丽事了,再行处置。"

离开两仪殿,李承乾站在高高的台阶上,望着远处巍峨的宫墙。这场跨越十余年的恩怨,终于有了个了断。但东北的高句丽、东海的新罗百济、乃至更远的倭国,依然暗流涌动。

"殿下。"马周匆匆走来,"渊盖苏文送回了一百多具隋朝将士遗骸,但拒绝交出其他叛臣。"

李承乾冷笑:"果然不出所料。告诉李靖,继续备战。来年春暖花开时,朕要亲征高句丽!"

马周愕然:"殿下是说..."

李承乾这才意识到自己失言,改口道:"我是说,请父皇御驾亲征。"

秋日的夕阳将李承乾的身影拉得很长。他知道,东北的征途才刚刚开始。但有了水师之利,有了新罗这个盟友,再加上内乱的高句丽,胜利终将属于大唐。而这个在他的推动下变得更加强大的帝国,终将屹立于世界的东方,照耀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