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 >  无痕之罪 >  第16章 物证实验室的困惑

雨水敲打着云顶苑的玻璃幕墙,将整个高档住宅区笼罩在一片模糊的蓝灰色中。凌晨三点十七分,林涛的警车碾过积水,溅起的水花在路灯下像散落的汞珠。他下车时,雨水顺着他的警用雨衣帽檐滴落,在脚边积成一片暗色的水洼。

"林队。"现场警戒线旁的年轻警员递来鞋套和手套,"法医已经到了。"

林涛点点头,目光越过警员肩膀,落在十二楼那扇亮着惨白灯光的窗户上。三年前那个雨夜的记忆突然袭来——搭档王勇垂死时抓住他手腕的触感,那具被毒贩炸得支离破碎的尸体。他的左耳深处传来熟悉的电波干扰般的杂音,盖过了此刻的雨声。

电梯里,消毒水的气味混合着某种甜腻的香水残留,让林涛的太阳穴突突跳动。当电梯门在十二楼打开时,扑面而来的血腥味让他条件反射地绷紧了肌肉。

"死者张薇,31岁,自由插画师。"秦越的声音从客厅中央传来,她蹲在尸体旁,白色防护服在勘查灯下泛着冷光,"初步判断死亡时间在昨晚十点到十二点之间。"

林涛戴上手套,小心避开地板上用粉笔标记的痕迹。张薇的尸体呈仰卧状,脖颈上一道干净利落的切口在闪光灯下泛着诡异的粉红色。她的右手紧握成拳,指缝间隐约可见金属的反光。

"凶手很专业。"秦越用镊子轻轻拨开死者颈部伤口,"单刃利器,一刀切断颈动脉,几乎没有试探性伤口。"

林涛蹲下身,注意到死者左手腕上有几道浅表的防御伤。"现场被布置过?"

"太明显了。"秦越指向翻倒的茶几和散落的抽屉,"所有'搏斗痕迹'都集中在客厅这一小块区域,而且——"她拉开一个被撬开的抽屉,"丢失的珠宝和现金加起来不超过两万,但凶手放过了保险箱。"

林涛的目光扫过整个客厅。书架上的书整齐排列,只有最下层被翻乱了几本;电视柜上的相框倒扣着,但玻璃没有碎裂。他的视线最终落在死者紧握的右手上。

"她手里有什么?"

秦越小心掰开死者手指:"一枚袖扣。"

在物证袋中,那枚银质袖扣在灯光下泛着冷光。意大利品牌,边缘雕刻着精细的藤蔓花纹,背面刻着"7/7"的标记。

"查查这个品牌在临港的销售记录。"林涛将物证袋递给取证人员,"还有,调取小区所有监控,重点排查昨晚八点到凌晨两点。"

窗外的雨声突然变大,一道闪电划过,照亮了客厅墙上挂着的一幅画——扭曲的人形轮廓在黑白背景中挣扎,右下角签着"张薇 2022"。林涛的耳鸣又开始了,这次伴随着一种奇怪的压迫感,仿佛有人在他颅骨内侧轻轻敲打。

"林队?"秦越的声音将他拉回现实,"你还好吗?"

林涛摇摇头:"继续。还有什么发现?"

"凶手清理过现场,但太彻底了。"秦越指向地板,"除了死者,只有一组完整的鞋印,42码,男性。但奇怪的是——"她停顿了一下,"鞋印只在客厅这一小片区域密集出现,像是有人在原地反复踱步。"

林涛走向阳台。落地窗锁完好无损,但窗框边缘有一道新鲜的刮痕,宽度约两毫米。他掏出紫外线灯照射,刮痕处没有荧光反应——不是金属工具留下的。

"凶手不是从这里进来的。"他喃喃自语。

"什么?"秦越走过来。

"如果是专业杀手,不会留下这么明显的入口痕迹。"林涛指向门锁,"查一下门锁有没有被撬的痕迹。"

秦越的眉头皱起:"你认为凶手是熟人?"

"或者是想让警方这么认为的人。"林涛的目光再次落在那枚袖扣上,"太显眼了,像是..."

"像是故意放在死者手里的。"秦越接上他的话,两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疑虑。

取证人员的相机闪光灯不断亮起,将整个客厅切割成明暗交错的碎片。林涛走向张薇的工作台,电脑已经被取证人员装进证物袋,但屏幕上还残留着最后浏览页面的残影——一个搜索框里写着"圣心疗养院 档案"。

"查查这个。"林涛指向屏幕,然后注意到工作台抽屉里露出一角纸片。他小心拉出来,是一张书店收据,日期是昨天下午,购买的书名被水渍晕染得模糊不清,只能辨认出"心理学"三个字。

"林队!"一名警员从卧室探出头,"这里有发现。"

卧室的床头柜抽屉被整个拉出,里面空空如也。但警员指向抽屉底部——用透明胶带粘着一张照片。照片上是张薇和一个戴鸭舌帽的男人的合影,背景似乎是什么机构的走廊,男人的脸被帽檐阴影遮住大半,只露出线条紧绷的下巴。

"查查这个男人。"林涛说,同时注意到照片角落隐约可见的门牌号:7-213。

他的手机突然震动,是陈队长发来的信息:"省厅催进度,证据确凿就抓人。"

林涛没有回复,而是转向秦越:"尸检什么时候能完成?"

"明天下午。"秦越脱下手套,"但我可以先做毒理筛查,看死者是否被下药。"

林涛点点头,目光再次落回那枚袖扣。在勘查灯的照射下,他注意到袖扣铰链处有一丝暗红色的痕迹,不像是血迹,更像是某种锈迹。

"这个也化验一下。"他将物证袋递给秦越,"尤其是铰链这里。"

离开现场时,雨已经小了些。林涛站在电梯里,透过玻璃看着十二楼那扇逐渐变小的窗户。某种直觉在他胃里翻腾——这个案子就像那枚袖扣,表面精致完美,但铰链处已经开始生锈。

物证实验室的灯光比案发现场还要刺眼。林涛站在观察窗前,看着秦越将那枚袖扣放入光谱分析仪。仪器运转的嗡嗡声与他耳中的杂音形成诡异的共振。

"结果出来了。"秦越的声音通过通话器传来,"袖扣上的DNA与数据库比对有了匹配——陆铭,临港大学心理学教授。"

林涛的钢笔在记事本上顿了一下:"确认?"

"百分之九十九点九。"秦越调整显微镜,"而且——"她停顿了一下,"袖扣铰链处的物质是血渍,与死者血型吻合。"

林涛的太阳穴又开始跳动:"陆铭的档案调出来了吗?"

一旁的警员递过平板电脑。屏幕上的男人约四十岁,五官端正,戴着无框眼镜,看起来更像个学者而非凶手。档案显示他父亲曾是圣心疗养院的主治医师,十年前去世。

"有意思。"林涛喃喃道,"查查他和死者的关系。"

"已经在查了。"警员滑动屏幕,"初步调查显示,张薇去年为陆铭的着作《镜像与潜意识》绘制插图,两人有过合作。"

林涛的目光落在档案照片上陆铭的右手腕——袖口严严实实地遮住了手腕内侧,但隐约可见一个圆形凸起,像是手表或是...

"监控呢?"他突然问道。

"小区正门的监控拍到一个酷似陆铭的人,在昨晚九点四十八分进入,十一点零三分离开。"警员调出视频,"但有个问题..."

视频中,一个穿着深色风衣的高个子男人低头走进大门。在推开玻璃门时,他明显使用了左手,动作流畅自然。

"陆铭是右撇子?"林涛问。

"所有公开照片和视频都显示他用右手写字、拿东西。"警员困惑地说,"但监控里这个人..."

林涛反复观看那短短几秒的视频。男人推门的动作有种奇怪的滞涩感,就像是在模仿什么,而非本能反应。更奇怪的是,在进入电梯后,他对着镜子整理领带的动作却又变成了右手。

"查查陆铭昨天的行踪。"林涛说,同时注意到视频时间戳显示7月7日——与袖扣背面的"7/7"标记相同。

秦越从实验室出来,手里拿着新的报告:"还有更奇怪的。袖扣上的指纹只有陆铭的,但指纹分布方式很不自然——像是有人刻意将他的手指按在上面留下的。"

林涛的钢笔在纸上戳出一个小洞:"指纹一般在什么位置?"

"通常在使用时,拇指和食指会接触袖扣正面和侧面。"秦越展示放大的图像,"但这枚袖扣的指纹集中在背面边缘,而且力度均匀得不正常。"

实验室的空调突然加大风力,吹散了桌上的几张报告。林涛弯腰去捡时,注意到其中一页是张薇的初步毒理报告——血液中检出微量阿托品成分。

"她确实被下药了。"秦越注意到他的目光,"剂量不足以致死,但会导致意识模糊。"

林涛的手机再次震动,这次是陈队长的电话。他走到走廊才接听。

"证据确凿,还等什么?"陈队长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强硬,"DNA、指纹、动机都有了,立刻申请逮捕令。"

"还有些疑点没解决。"林涛压低声音,"监控里的人可能是假冒的,而且..."

"而且什么?"陈队长打断他,"就因为凶手用了左手推门?林涛,别把你那套过度推理带到案子里。省厅明天要开新闻发布会,今晚必须抓人。"

电话挂断后的忙音像一根针扎进林涛的耳膜。他的耳鸣再次发作,这次伴随着一阵眩晕。走廊尽头,物证科的小张匆匆跑来。

"林队,查到了!"小张气喘吁吁地说,"陆铭昨晚声称在家备课,但他家楼下的便利店监控显示他八点半出门,十一点半才回来,与案发时间完全吻合。"

林涛握紧拳头又松开:"他住在哪里?"

"临江公寓,距离云顶苑只有十分钟车程。"

所有的证据都指向一个方向,但林涛胃里的不适感却越来越强。太完美了,完美得像一场精心设计的表演。DNA、指纹、动机、时间线,所有拼图都严丝合缝,反而显得不真实。

"林队?"小张疑惑地看着他,"要申请逮捕令吗?"

林涛深吸一口气:"再给我两小时。"

他转身回到实验室,秦越正在整理报告。窗外的雨又大了,雨滴打在玻璃上像无数细小的手指在抓挠。

"我需要你帮个忙。"林涛压低声音,"再做一次袖扣的DNA比对,但这次重点检查端粒长度。"

秦越的眉毛扬起:"你怀疑DNA被做过手脚?"

"我怀疑整个证据链都太方便了。"林涛指向监控定格画面,"这个人走路姿势和陆铭公开视频里的不一样,肩膀倾斜度差了至少五度。"

秦越沉思片刻,突然拿起手机:"我有个同学在省厅DNA实验室,可以请他紧急加做端粒分析。但需要样本对比..."

"用这个。"林涛从内袋掏出一个证物袋,里面是一根用过的咖啡搅拌棒,"上周陆铭来警局做咨询时用过的。"

秦越接过证物袋,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你早就怀疑他?"

"不。"林涛摇头,"我只是习惯性保留一切可能用得上的东西。"

就像他保留着三年前王勇牺牲那天沾血的警徽一样。

临港大学心理学系的走廊空无一人,深夜的灯光将林涛的影子拉得很长。陆铭的办公室门锁着,但透过玻璃窗能看到里面整洁的书桌和满墙的学术证书。

"你确定要这么做?"跟在后面的小张紧张地东张西望,"没有搜查令..."

"只是看看。"林涛从门缝下塞进一根细铁丝,轻轻挑起里面的门缝。一张对折的纸片随之滑出,他小心地用镊子夹起来。

展开后,纸上是一幅手绘的迷宫图案,中心标着"7-213",边缘用红笔画满了眼睛的符号。纸的背面写着一段话:"当镜像成为实体,观察者便成了被观察的对象。——第七章"

"第七章..."林涛想起张薇购买的心理学书籍,"查查陆铭最近出版的着作,特别是第七章内容。"

小张用手机查询后,脸色突然变得苍白:"《镜像心理学》第七章标题是'记忆移植与人格重构的实验记录'..."

林涛的手机震动起来,是秦越发来的消息:"紧急!端粒分析显示袖扣上的DNA与咖啡棒样本不匹配,虽然基因序列相同,但端粒长度相差十年以上。生物学上不可能!"

林涛的血液瞬间变冷。他再次看向办公室内,注意到书架上《镜像心理学》的位置空着,而旁边的借阅登记表显示最后借出人是"周小雅",时间是三天前。

"查查这个周小雅。"他对小张说,同时注意到陆铭的办公桌上放着一个相框,照片里年轻的陆铭站在一座砖砌建筑前,门牌上隐约可见"圣心疗养院"的字样。

正当他准备离开时,办公室里的电话突然响起。刺耳的铃声在空荡的走廊里回荡,林涛本能地看向来电显示——"未知号码"。

铃声停止后,电话答录机自动启动。一个经过电子处理的声音传出:"7号实验体回收程序启动,倒计时72小时。重复,7号实验体..."

林涛猛地推开门冲进去,但答录机已经自动删除留言。他按下重播键,只有一片空白。

"林队!"小张从走廊另一端跑来,"查到了,周小雅是陆铭的研究助理,但她——"他压低声音,"她三天前就失踪了,室友说她最后出现时情绪异常,一直念叨着'镜子里的不是我'。"

林涛的耳鸣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度,耳中杂音变成了某种有规律的滴答声,像是倒计时。他最后看了一眼陆铭的办公室,注意到桌角放着一副手套——左手的指尖部位有明显的银质氧化物痕迹,与袖扣的材质吻合。

"回警局。"他转身大步走向电梯,"我要看所有关于圣心疗养院的资料,特别是7号病房和213这个数字的含义。"

电梯下行的过程中,林涛的手机再次收到秦越的消息:"还有更奇怪的发现。袖扣上的霉菌孢子与案发现场的完全不匹配,像是从两个不同环境带来的。另外,陈队长刚刚亲自来取走了袖扣的原件,说要送省厅复检。"

林涛的手指在手机屏幕上收紧。所有的异常点开始连接——矛盾的DNA、不自然的指纹、左撇子的"陆铭"、消失的研究助理、神秘的7-213...

电梯到达一楼的提示音响起,门开时,林涛迎面撞上了陈队长阴沉的脸。

"擅自调查嫌疑人办公室?"陈队长的声音冷得像冰,"你被停职了,林涛。立刻交出证件和配枪。"

林涛注意到陈队长的右手腕上戴着一块从没见过的厚重手表,表带严实地遮住了那个他一直好奇的圆形疤痕。更奇怪的是,陈队长今天用左手接过他的警徽——动作流畅得像个左撇子。

"这案子已经结了。"陈队长将一份文件拍在林涛胸前,"陆铭一小时前在家中被捕,他对罪行供认不讳。"

文件上是陆铭的签字,笔迹工整得像是印刷体。林涛的目光落在最后一页的附件上——一份圣心疗养院1985年的患者名单,第七页被特意折起,第213行用红笔圈出了一个名字:杨振。

"谁是杨振?"林涛抬头问道。

陈队长的表情有一瞬间的僵硬:"无关人员。现在,交出你的配枪。"

林涛缓慢地解下枪套,同时注意到陈队长的左腿比右腿短了0.5秒的反应时间——就像监控里那个"陆铭"推门时的延迟。

"还有一件事。"林涛递过配枪,"陆铭被捕时穿着什么衬衫?"

陈队长的眼神闪烁了一下:"深蓝色,配银质袖扣。"

"有趣。"林涛轻声说,"因为根据物证记录,涉案的那枚袖扣是单独发现的,另一枚应该还在他的衬衫上。但陆铭昨天穿的是灰色衬衫——便利店监控拍得很清楚。"

走廊的灯光突然闪烁起来,在陈队长的脸上投下诡异的阴影。他的嘴角抽动了一下,露出一个不像微笑的表情:"你总是看得太仔细了,林涛。有时候,完美证据之所以完美..."

"因为它是量体裁衣的寿衣。"林涛接上他的话,两人之间的空气瞬间凝固。

窗外,一道闪电劈过,照亮了陈队长右手腕上滑落的手表——下面露出的不是疤痕,而是一个新鲜的"7"字纹身,墨迹还未完全干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