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的日光灯管发出濒死的嗡鸣,林涛用拇指按压着太阳穴,那里有一根血管正随着耳鸣的节奏跳动。桌上摊开的七本案卷在惨白灯光下像七具被解剖的尸体——张薇案、疗养院纵火案、仁和制药商业泄密案、三起失踪案,以及三年前那个让他夜不能寐的失败案件。
"林队?"秦越的声音从很远的地方传来,"你的咖啡凉了。"
林涛眨了眨眼,发现自己正盯着张薇案发现场照片发呆。照片边缘的玻璃碎片在闪光灯下泛着诡异的蓝光,像某种深海生物的鳞片。他的耳鸣突然加剧,变成尖锐的哨音,恍惚间又回到三年前那个雨夜——搭档老周倒在血泊中,嘴唇蠕动着说出最后的话:"别信...表面证据..."
"林队!"秦越的手搭上他的肩膀,"你脸色很差。"
"没事。"林涛抓起冰凉的咖啡一饮而尽,苦涩的液体灼烧着喉咙,"袖扣检测报告呢?"
秦越将文件夹推到他面前:"微量纤维分析确认了,袖扣上的灰尘成分与'时光褶皱'书店样本匹配度92.3%,与案发现场的地毯纤维完全不符。"
林涛的钢笔在记事本上划出深痕。这个细节像黑暗中的萤火,微弱却不容忽视。他翻出鞋印的原始照片,突然皱眉:"等等,这张照片角度不对。"
"技术科说这是最佳拍摄角度。"
"不是拍摄角度。"林涛用尺子比划着,"看鞋印前端的压力分布,凶手如果是右利手,这个着力点应该更靠外侧。但这个..."他的笔尖停在照片某处,"像有人在刻意控制落脚角度。"
秦越凑近观察:"确实反常。正常行走时重心转移会有渐变痕迹,但这个鞋印..."她突然倒吸一口气,"像盖章一样整齐!"
两人对视一眼,同时起身冲向技术科。走廊的应急灯将他们的影子拉长又缩短,像两个追逐真相的幽灵。
技术科的激光扫描仪发出细微的嗡鸣。蓝色光线缓缓扫过那双作为关键物证的皮鞋,电脑屏幕上逐渐构建出三维模型。
"放大鞋底纹路。"林涛的声音紧绷。
秦越调整参数,图像不断放大,直到能看清最细微的纹路。"天啊..."她的手指悬在屏幕前,"这些凹陷处有双重压痕,就像..."
"就像先做了模具,再刻意踩出来的。"林涛的太阳穴突突直跳,"凶手用陆铭的鞋制作了模具,然后在现场'盖章'。"
技术员小王推了推眼镜:"理论上可行。如果用硅胶倒模,再注入特制聚合物..."
"能鉴定出来吗?"秦越问。
"需要原鞋做比对。"小王犹豫道,"但物证已经封存准备移交检察院了。"
林涛盯着屏幕上完美的鞋印模型,突然想起什么:"原始现场照片是谁拍的?"
"应该是老张。"秦越翻看记录,"但他请假回老家了,说是母亲病重。"
林涛的警务通突然震动。陈队长的名字在屏幕上闪烁,像某种警告。
"在哪?"陈队的声音透过电波传来,带着不自然的平静。
"技术科,有新发现。"
"立刻来我办公室。"电话那头传来纸张翻动的声音,"带上你的'新发现'。"
挂断电话,林涛和秦越交换了一个眼神。窗外,乌云正在聚集,远处传来闷雷的轰鸣。
队长办公室的百叶窗将光线切割成条状,像监狱的铁栅。陈队长将一叠文件拍在桌上,最上面是《青松日报》的头版——《知名心理学家涉凶杀案,警方调查陷入僵局》。
"局长刚接到市里电话。"陈队的声音压得很低,"媒体在炒作警方包庇精英阶层,网上已经有抗议活动。"
林涛将鞋印分析报告推过去:"证据有问题,有人在栽赃。"
陈队扫了一眼报告,冷笑一声:"就凭这个?专案组80%的人认为证据链完美,袖扣、鞋印、监控、动机,连他办公室抽屉里都找到了张薇的调查笔记!"
"那剩下的20%呢?"
"包括你和小秦?"陈队将报纸翻到内页,指着某篇评论,"看到没有?'警方内部对精英嫌犯态度暧昧',这已经不仅是办案问题了!"
林涛注意到陈队的手在微微发抖,这不是他熟悉的那个雷厉风行的上司。窗外一道闪电劈过,照亮了陈队办公桌下露出一角的档案袋——上面印着"圣心疗养院"的字样。
"给我三天。"林涛直视陈队的眼睛,"如果到时没有颠覆性证据,我亲自写结案报告。"
陈队长沉默良久,突然拉开抽屉取出一份档案:"顺便提醒你,三年前那个案子...家属又在上访了。"
档案袋上的名字让林涛如坠冰窟——那是他职业生涯最大的污点,一个因误判而自杀的嫌疑人。雨水开始顺着窗缝渗入,在档案袋上洇开一片暗色,像陈旧的血迹。
"三天。"林涛转身时听见自己关节的咔嗒声。
暴雨如注。林涛站在市档案馆门口,雨水顺着他的发梢滴落。夜班保安老李认识他,默默打开了侧门。
"这么晚还查资料?"
"紧急案件。"林涛出示证件,"需要调阅1997到1999年的《临港晚报》。"
档案室的灰尘在灯光下如星云般旋转。林涛戴上手套,开始翻阅泛黄的报纸合订本。霉味和油墨味混合成一种时光腐朽的气息,让他想起童年时祖父的老书房。
1999年7月的报纸缺失了整整一周。林涛正要询问,突然一道闪电照亮档案架,他瞥见最下层有个牛皮纸档案袋露出一角。抽出查看,竟是圣心疗养院的内部通讯复印件。
《七月特别通告》的标题下,模糊的油印字迹写着:"...第七组实验对象出现异常反应...V.W.博士建议终止项目...院长办公室否决..."
又是一道闪电。林涛猛地回头,档案架尽头似乎有人影闪过。他追过去,只看到一扇微微晃动的后门,地上留着几个潮湿的脚印——右脚印明显比左脚印浅,像是有人刻意减轻右腿负重。
回到桌前,林涛发现刚才翻看的报纸被人动过。1999年7月15日的《临港晚报》社会版上,一则不起眼的报道被红笔圈出:
"圣心疗养院昨夜发生小规模电气火灾...无人员伤亡...七名接受特殊治疗的儿童已安全转移..."
报道配图中,浓烟滚滚的疗养院走廊上,一个穿白大褂的背影正在关门的瞬间被捕捉——那人左手无名指上戴着一枚造型独特的戒指,与陆文渊在公开照片中常戴的那枚一模一样。
林涛的手机突然震动。秦越发来的消息让他的血液几乎凝固:"紧急!陆铭在拘留所出现幻觉,对着单向玻璃大喊'镜子里的不是我'!狱医说他血液中含有X-7神经抑制剂!"
拘留所的监控室里,林涛通过单向玻璃观察审讯室内的陆铭。曾经风度翩翩的心理学教授现在像个受惊的动物,不断用指甲抓挠自己的左臂,那里已经布满血痕。
"什么时候开始的?"林涛问值班狱警。
"两小时前。"狱警调出监控录像,"突然从床上跳起来,对着镜子尖叫。"录像中,陆铭的脸因恐惧而扭曲:"那不是我的倒影!他在镜子里看着我!"
林涛注意到一个细节:"他为什么一直抓左臂?"
"怪就怪在这儿。"狱医递过检查报告,"他左臂皮下有微型植入物痕迹,我们取出了这个。"
密封袋里是一块米粒大小的金属片,表面刻着数字"7"。
"纳米级发射器。"秦越不知何时出现在门口,"技术科刚确认,能释放微量X-7神经抑制剂。"
林涛的警务通再次响起。周小雅的律师要求紧急会面,声称有重要线索提供。
审讯室的单向玻璃同时映出周小雅恐惧的脸和林涛的影子。这个曾经干练的女记者现在像个惊弓之鸟,手指不停地绞着纸巾。
"张薇死前见过你。"林涛开门见山。
周小雅点头,眼泪突然涌出:"她给了我一个U盘,说如果她出事就交给警方。但我太害怕了..."
"U盘在哪?"
"我藏在了报社资料室的《神经化学前沿》合订本里。"周小雅突然抓住林涛的手,"那天她特别紧张,说发现了一个'镜面迷宫',还提到七个孩子和什么'终极实验'..."
林涛想起档案室找到的资料:"她还说了什么?"
"她说..."周小雅的声音低得几乎听不见,"'陆教授不是真正的凶手,他只是第七面镜子'。"
审讯室的灯突然闪烁起来。林涛回头,透过单向玻璃看到走廊上有个人影一晃而过——那人走路的姿势,右腿似乎有些不便。
证物室的紫外线灯让一切看起来都像在梦境中。林涛戴上手套,取出装在密封袋里的袖扣——那对作为关键物证的、据说陆铭从不离身的定制袖扣。
"用电子显微镜。"他对秦越说,"特别是内侧。"
放大400倍后,金属表面浮现出肉眼难辨的刻痕。秦越调整焦距,突然屏住呼吸:"这里有刻字!"
林涛凑近目镜。在袖扣内侧的隐蔽位置,刻着极小的字母和数字:
"V.W.1999"
"陆文渊的缩写..."秦越的声音发颤,"和疗养院火灾同一年。"
林涛缓缓转动袖扣,让灯光照进那些精细的刻痕。在"V.W."下方,还有一行更小的符号——七个排列成北斗七星状的小点,每个点旁边都刻着一个字母,组合起来是:
"V.W.Y"
"不是名字缩写。"林涛突然明白了,"是实验代号。V文渊,W他的助手吴明,Y...杨振。"
窗外,暴雨拍打着警局的玻璃。林涛抬头,看到自己和秦越的倒影在黑色窗面上扭曲变形——在他的倒影左眉位置,隐约浮现出一道蜈蚣状的疤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