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内群臣吓得齐齐躬身,连大气都不敢喘。
赵翊深吸一口气,语气稍缓,却依旧带着威严:“故此,朕已决意,日后官员选拔任命,凡考核通过者,须遵旨赴任,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更不得行贿赂之事以求调任。
违者,即刻革除公职,永不录用;若情节严重,累及民生,定当追究刑责,绝不姑息!”
他目光扫过众人,看到不少人脸色煞白,额角渗出细密的冷汗,甚至有人双腿微微发颤。
赵翊心中清楚,这些朝臣之中,多半是他口中“趋利避害”之辈,往日里在朝堂混日子,只求安稳度日,哪里有半分为民之心?
他想起自己推行恩科的初衷,语气渐渐缓和了些:“朕知你们之中,有人会说‘高薪养廉’,便想着安安稳稳领俸禄。
可朕要明说,大宋的俸禄,养的是尽心履职的能臣,不是尸位素餐的庸官,更不是逃避责任的懦夫!”
“此次恩科,朕便是要打破‘惟有读书高’的旧念,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他抬手指向殿外,声音里带着期许,“朕要的,不是只会死读圣贤书、遇事束手无策的腐儒,而是能治民、能理事、身怀一技之长的实干之人!
不管他是市井工匠,还是田间老农,只要有真才实学,能为大宋效力,朕便愿给他机会!”
这话如同一道惊雷,在群臣心中炸开。
不少老臣面露难色,纷纷交头接耳——在他们看来,工匠老农皆是“贱籍”,怎能入朝为官?可看着陛下坚定的眼神,无人敢出言反驳。
那些平日里只会吟诗作对的文官,更是脸色惨白,手心冒汗,心中暗自惶恐:
陛下这般说,岂不是说我等皆是无用的腐儒?
赵翊将他们的惊慌尽收眼底,心中暗叹。
他知道,这朝堂积弊已久,并非一朝一夕便能改变,这些朝臣之中,不乏因风气所迫而随波逐流之人,并非全是存心不作为。
他放缓语气,声音里多了几分温和:“朕知道,你们之中有些人,往日里并非不愿做事,只是朝堂风气如此,独木难支,便是有心作为,也处处受限,难以施展。”
这话一出,不少人猛地抬头,眼中露出难以置信的神色,甚至有人眼眶微微泛红。
赵颢心中一震,陛下竟能洞察人心至此?他往日里并非没有革新之心,只是碍于宗室身份与朝堂各方势力,不得不收敛锋芒,此刻听陛下这般说,只觉心中积郁瞬间消散了大半。
赵翊看着他们眼中的动容,嘴角露出一丝浅笑:“你们的过去,朕未曾参与,也无意追究。”
他语气郑重,一字一句道,“朕在此立誓,过往之事,既往不咎。
但从今日起,朕希望你们能洗心革面,恪尽职守,真心为大宋百姓做事,为朝堂分忧。”
说到此处,他话锋一转,眼中闪过一丝凌厉:“若是有人执迷不悟,依旧浑浑噩噩,或是阳奉阴违,那朕可就要秋后算账了。”
话音落下,殿内群臣先是一愣,随即齐齐跪倒在地,声音里带着劫后余生的激动与感激,响彻大殿:“陛下圣明!谢陛下宽宥!臣等定当尽心竭力,报效朝廷!”
李纲跪在地上,眼眶微微发热。
他抬头望向御座上的赵翊,见陛下正目光温和地望着众人,心中涌起一股暖流——陛下既有雷霆手段,又有菩萨心肠,如此君王,实乃大宋之幸。
宗泽更是激动得双手微微颤抖,他素来忧心朝堂积弊,如今见陛下有心革新,又能体谅旧臣,只觉胸中热血翻涌,恨不得立刻便为国效力。
蔡京跪在地上,脸上的笑容终于变得真切,他暗自松了口气,心中暗道:陛下此举,既敲打了群臣,又施恩于众,既立了威严,又收了人心,当真高明。
赵颢则挺直脊背,目光坚定地望着御座,心中暗下决心:日后定要摒弃顾虑,辅佐陛下,不负圣恩。
种师道虽依旧面色沉静,眼底却闪过一丝灼热,他手握兵权,深知朝中需有实干之臣,陛下此举,正是为大宋固本培元,他定当全力支持。
御座上的赵翊看着阶下群臣动容的模样,缓缓起身,走到御座边缘,目光望向殿外的天空。
晨雾已散,阳光洒满宫墙,远处传来清脆的鸟鸣。
他心中暗道:恩科筹备顺利,群臣之心亦有所触动,只是这革新之路,依旧漫长。
那些远道而来的考生,才是大宋的希望,但愿此次能选出真正的栋梁之才,不负这万里河山,不负这天下苍生。
他转过身,目光再次落在群臣身上,声音温和却带着力量:“诸卿平身吧。
恩科在即,后续诸事仍需谨慎,切勿有半分差池。
李卿,考生安置之事,还需你多费心,务必确保他们食宿无忧,安心备考。”
李纲连忙起身,躬身应道:“臣遵旨!定当妥善安排,绝不让陛下失望!”
赵翊点了点头,又看向宗泽与种师道:“宗卿,种卿,恩科期间,京畿防务与治安便交由你们二人,务必严防宵小作乱,确保考场内外安稳。”
“臣遵旨!”二人齐声应道,声音铿锵有力。
赵颢与蔡京亦上前领了统筹调度与后勤供应的差事,五人相视一眼,眼中皆有默契——此次恩科,不仅是为大宋选才,更是他们向陛下证明忠心的契机,绝不能出任何纰漏。
殿内群臣见陛下调度有方,五位辅臣齐心协力,心中的惶恐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莫名的振奋。
他们望着御座上意气风发的君王,心中忽然生出一种预感:或许,大宋朝的好日子,真的要来了。
龙涎香依旧在殿中缭绕,阳光透过窗棂,将赵翊的身影拉得颀长。
他看着阶下各司其职的臣子,嘴角露出一抹欣慰的笑容,心中已然开始憧憬——待恩科结束,那些身怀绝技的考生入朝,定能为这沉寂已久的朝堂,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而大宋的未来,也必将在这些新鲜血液的滋养下,走向更加辽阔的远方。
此刻的紫宸殿,不再是往日里沉闷压抑的朝堂,而是充满了希望与期许的议事之所。
每一个人的脸上,都带着不同的神色,却有着同样的期待——期待着八月初一的恩科,期待着大宋的新生,更期待着在这位圣明君王的带领下,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