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又起早摸鸡蛋了?”
沈卓有些哭笑不得,这事儿沈老太不是第一次干了。
“没起早,早上你妈盯着呢,我是昨晚等你妈睡着了去橱柜里拿的。”
沈老太是真疼她这个小孙子,为了孙子能吃上鸡蛋,兵法都用上了。
煮鸡蛋要开火,时间久了沈母肯定会发现。
沈母不好说长辈的不是,主要是说了沈老太也不听。
偷鸡蛋的管不了,她只能去管吃鸡蛋的。
因为这事,沈母没少唠叨沈卓,阴阳怪气的说他嘴馋的很,和奶娃子们抢吃的。
以前沈卓没脸没皮不在乎,现在他真有些不好意思。
沈卓叮嘱道:“您可别再这么干了,晚上黑灯瞎火的,您要是磕着碰着了怎么办。”
沈老太道:“没事,你爷爷在旁跟着呢,放心吧,奶奶摔不着。”
沈卓都无语了,偷个鸡蛋这还有团伙呢。
“那您也不能再这么干了。”
“行行行,奶奶听你的。”
沈老太点头答应,在她的心里,所有孙子和重孙子加起来,都没沈卓重要。
沈老太经历过战乱,本来有儿有女,好几个孩子,最后只养活了沈父一个。
沈母嫁进他们家后接连生了俩儿子,就是沈卓的大哥和二哥,可沈老太依旧觉得不稳妥。
再加上,当时国家大力宣传多生孩子,沈老太经常在沈母耳边念叨,国家政策好啥的。
可沈母怎么也怀不上,当时可把沈老太给愁坏了,她也不再讲什么国家政策,经常背着人偷偷的求神拜佛。
沈老太执拗的很,求神拜佛十来年,沈卓出生了。
所以说,一切的偏爱都是有原因的...
“嘿,你这老太太,不教孙子好的,怪不得我妈总说我不学好,感情都是您教的。”
沈卓说着俏皮话,逗她开心。
沈老太乐呵呵的拍了下他:“别听你妈瞎说,你最乖了,知道孝顺我这个老太太,哪里不好了。”
在沈老太心里,只要沈卓不杀人放火,那就是她乖孙子。
再说沈卓也不坏,顶天是个街溜子。
沈卓提了提手里的布袋子,笑道:“奶奶,你没少买呀,这肉有两斤吧?”
沈老太以为孙子也馋肉了,叹了口气:“没买着,就买到块豆腐,奶奶年纪大了,腿脚不行,起了个大早也没赶上。”
听了沈老太的话,沈卓担心奶奶不高兴:“豆腐也是好东西,跟肉一样,前几年想吃还吃不上呢。”
他说完,还哼唱了一句:“吃了咸菜滚豆腐,皇帝老子不及吾。”
沈老太听了直乐:“你这孩子瞎说啥呢,有些话可不能乱说。”
“没事,现在啊没人管这些,等天再凉快点,我带着您咱们去故宫里头转转,看看以前皇帝老子住的地方是啥样。”
奶孙俩人,正亲香呢。
沈老头跨过门槛走了进来,看到俩人笑呵呵的,他跟着笑道:“还是小卓回来了好啊,你奶奶可有时间没这么高兴了。”
老头虽然头发也都白了,可是说话中气十足,比沈老太看上去硬朗多了,就是不知道为啥,居然没活过沈老太。
“你这孙子寻思啥呢?”
沈老头见他孙子眼珠子乱转,就知道他没憋什么好屁。
“没啥,爷爷、奶奶,咱们赶紧回屋吧,你们还没吃早饭呢。”
沈卓扶着老太太,还特意把自己的脚步放缓,边走边说道:“不是我这个当小辈的说你俩,下回可不能这样了,排队买肉的人那么多,刚才我都担心坏了...”
沈老头看着已经进院的奶孙二人,听着小孙子暖心窝子的话,再瞧瞧身边傻站着的大孙子沈照,气不打一处来。
三十多岁的人了,一点眼力见都没有!
别怪他们老两口偏爱小孙子,沈卓打小嘴甜会说话,还会看人眼色,总是哄着逗他们老两口乐呵。
至于另外两个孙子,啥也不是。
沈老头‘哼’了一声,背着手进院。
沈照为人老实憨厚,沈老头对他的态度,他也没多想。
他爸说过,他爷爷自打三弟会说话,脾气就这样,不用在意。
进屋后,沈卓把沈老太扶到大饭桌前坐下。
“大嫂,麻烦你去给爷爷奶奶盛两碗饭,勺子贴着锅底啊,这样捞出来的饭又稠又热乎。”
“二嫂,你把腌萝卜端过来,馒头记得捡软乎的拿,辛苦大嫂二嫂了。”
沈大嫂和沈二嫂无奈起身,去屋外墙檐下的灶前忙活。
她们这个小叔子就是会说,一到干活的时候只动嘴不动手,指挥着一家子人团团转。
张口就是麻烦了,辛苦了,你不听他的,你都不好意思。
最后出力的是她们,得好的却是小叔子,想想都气恼的很。
“妈,这是奶奶买的豆腐,您给放橱柜里。”
沈母懒得搭理他,伸手接过布袋子,转身就走。
沈卓把布袋子交给沈母,顺手接过大嫂端来的玉米糊糊,放在奶奶面前。
转头看见爷爷进屋,又赶忙给他爷爷拿凳子。
“小卓打小就知道孝顺,知道心疼我这个老太太。”
沈老太摸着热乎乎的碗,心里也热乎乎的。
沈老头咬了一口沈卓递过来的二和面馒头,软乎的很,他对老伴儿的话表示非常赞同。
坐在一旁的沈父都没眼看,他这个小儿子跟个狗腿子似的。
“爸,有个事你给拿拿主意。”
沈父把沈卓的话,大概转述了一遍。
沈老头听后点了点头:“你的意思我明白,是要找个明白人打听打听。只是以后有话你就直说,别和老子耍心眼。小卓的工作我来想办法,你的人情你留着,你呀,五十多岁的人了,我也懒得说你。”
“那我听您的安排。”
沈父小心思被拆穿,他也不羞恼,老神在在的抽着烟。
都是当爷爷的人,隔辈亲嘛他也会,各管各的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