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 >  自渡而已 >  (26)如梦初醒

“那你们后来一起考上一中了吗?”

“后来,我们谁也没去一中。”叶小诗淡淡的说,语气里没有遗憾,心里有什么心愿,千万不要大声说出来,不然,命运就知道该怎么捉弄你了。

“其实去不去一中也并不是那么重要,现在想来,我们当初想要的,并不是一起去什么一中二中,那只是一个途径,我们想要的是,永远像那时候一样互相陪伴,一起去看更大的世界,可是人和人是没办法永远在一起的。”叶小诗轻轻叹了口气。

“这位后来转学过来,成了你同桌的男孩,就是沈局?”在叶小诗的描述里,并没有用他们的名字,但是谭石松还是准确的判断出来。

“对,我们曾经是最好最好的朋友,从初中,到高中,到大学,或许,也不止是朋友,”叶小诗喝了一口酒,“可现在是什么关系,我也不知道。”

这么多年,叶小诗的确已经很少会想起他了,可不知道为什么,突然的碰面,那些遥远的过去竟然全部如此清晰的扑面而来。

原来有的人,就算很少想起,也并不是忘了,只是在心里找了个小盒子,把他和那些时光都装了进去,锁了起来,一旦打开,过去的一切就全部涌了出来,一点一滴都没落下,那些曾经看不清楚的东西,也在岁月的沉淀中,清晰无比。

“后来发生了很多事,以前总觉得我们走散是因为发生了太多事,命运给了我们太多坎坷,实在是过不去了,只能分头走了,现在想想其实也都不是什么十分特别的事,谁都会经历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还是有很多人没有走散。”

叶小诗饮尽杯中酒,看了一眼手机,已经凌晨一点了。

“哎呀,竟然唠叨了这么久,耽误您时间了,明天还有事呢。”叶小诗如梦初醒。

叶小诗之所以跟谭石松说这么多,一个是因为确实有些情绪汹涌而来,突然想说话,另一个是因为,她不想跟沈志远有什么交集,但谭石松定然看出了些什么,所以不如干脆说了,如果是比较复杂,好坏难辨的关系,就算是认识,谭石松也能理解这不是一种可以去发展的关系。

叶小诗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了,似乎大家对过往的人和事,记忆最深的,应该是那些特别大的事情,特别悲伤或者幸福的时刻,可是多年后再见到沈致远,扑面而来的,竟然是那些初见的小时候,那些傻乎乎的日常,而不是后来的那些强烈的爱恨和无奈的抉择,竟啰啰嗦嗦说了一晚上,也没说到重点,不知道谭石松听明白没有。

谭石松没再说什么,两人各自回了酒店。

叶小诗一进酒店就觉得精疲力尽,躺在了床上,随手看了一眼手机,微信有一条袁朗的信息:小诗,在上海?

在遇到袁朗之后,叶小诗才意识到,自己从前脑袋里确实就像李一一说的那样,缺了根弦,对所有感情的事情都反应迟钝。

今晚是怎么了,怎么这些人一个接一个的出现。叶小诗觉得很累很累,她想回复袁朗一句,但实在太累了,倒头就睡着了。

第二天一早,叶小诗醒来想起的第一件事就是想起自己没有回复袁朗,其实如果是一条普通朋友的普通问候,不回也没事,什么时候想起来再回也行,可是对于袁朗,叶小诗能觉得到,那天之后,他们的关系变得十分微妙,如果这条信息不回复,叶小诗不确定袁朗会不会理解为自己要跟他绝交。

脑海里蹦出绝交这个词,叶小诗心里隐隐作痛,尽管这些年,一个人披荆斩棘,磨平菱角,隔绝情绪,一层一层的往身上穿铠甲,可袁朗,还是走进了她的心里。

叶小诗按开窗帘,晨光一下子洒满了房间,江城这个季节,难得有太阳,不像鹏湾,就算到了12月,气温依然可以到30度,冬季也从不吝啬阳光。

人有时候需要去别的城市待一待,走一走,想一想。就算一个城市那么大,如果不约好,几乎不可能遇到,可是,换个地方,会更加冷静客观的跳出日常,用一个局外人的阳光回顾一下自己。

叶小诗很喜欢阳光。

叶小诗出生那年恰好是冬至,那个时候奶奶说,这丫头,这么冷的天来,就是来气人的,折腾大家大雪天医院家里来回跑,她才高兴。

叶小诗毕业第一年在鹏湾市过生日的时候,叶小诗只穿了一件薄薄的长袖群子,一起到鹏湾工作的同学请她去KTV过生日,大家围在一起给叶小诗唱生日歌,烛光照映着一张张年轻的脸上充满着诚挚又热忱的祝福。

那天叶小诗突然很想让奶奶看看,不是所有的冬至都是冷的,如果一个小孩子出生在南方的冬至,那一定是特意为家人挑了一个最舒服的天气,小孩子怎么会无缘无故的去坑自己的家人呢,如果她真的能选的话,大概是不小心选错了出生地。

遇到袁朗,是在两年前那个南国冬至的加班的周末,那时正处于提报招股书前1个月,券商,会计师,企业财务都在疯狂的加班赶材料。

那天是叶小诗调回总部工作的第一周,谭石松和财务总监秦总让她负责管理上市财务工作,协调所有事项,对他俩汇报。职位是集团财务部总经理,叶小诗从子公司财务负责人变成了集团最年轻的总经理。

而又恰好,那天是叶小诗的生日,几个朋友约了要给叶小诗过生日,本来叶小诗打算早点下班走,大概下午3点的样子,叶小诗安排完所有工作,感觉今天确实可以早点走。

突然办公室进来一个新面孔的男生,叶小诗第一眼对他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这几年券商会计师项目组人员来来往往,而她又刚刚调回总部,短短两周不断的在认识各个中介团队项目组成员,已经不觉得生面孔新鲜了。

男生直奔叶小诗而来,并很有礼貌的向叶小诗抛出了一个巨大的问题,要查三年每期末库存商品金额波动的原因,并且需要下午有个结论。

三年来,业务规模有变化,商品价格有变化,库存商品分类和品种繁多,这是一个涉及面很广的问题,光搞清楚这个问题的重点理清回答思路都要花一个一个下午了,叶小诗在下午3点结束工作的计划彻底破碎。

已经连续加班一个月的叶小诗近乎崩溃。

她强忍着烦躁但语气和脸色已经十分不好:“这么短的时间怎么查?你们之前没有跟成本会计沟通过这个问题吗?”

男生没有因为叶小诗的语气而不满,他似乎对叶小诗的情绪毫无察觉,语气温和的解释:“是这样的,我先给你介绍一下情况哈,这个问题我们跟几个成本会计都沟通过,但是没有得出确切的结论,目前有这么几个方向……”

男生开始具体介绍这几个方向,最后,他说:“我们验证过这几个方面的影响,还是达不到这么大的数量级,所以想跟你这边再深入的探讨一下,毕竟还是你最熟悉,小诗。”

男生说话不急不缓,这么长一个问题介绍下来,没有卡顿,没有错词,表达逻辑清晰,流畅。

其实叶小诗在开口的时候已经做好了要吵架的准备,IPO这种工作配合久了,吵架是日常,尤其在开始各个团队的磨合阶段,虽然他们已经处于申报的尾声,但叶小诗毕竟是刚回来负责企业财务团队,大家互相不熟悉对方的性格,又怕彼此甩锅,叶小诗刚才那句话已经带了责怪对方的意思,多数情况下,对方肯定会把球踢回来。

在这样的高压环境中工作久了,大家尽量克制,但是如果一个人爆发,对方是根本没有办法忍耐的,吵架也是一种高压之下情绪的释放和沟通。

但是这个男生出乎预料的没反驳,更出乎预料的是,他说话的语气仿佛跟叶小诗很熟悉,叶小诗不禁特意注意了他一下,仔细回想是不是认识他。

男生的相貌并不是那种一眼就吸引小姑娘目光的俊朗男孩,但样貌端正,让人看起来很舒服,个子很高,虽然穿着得体的灰色衬衣,还是能看出应该是经常运动,身材保持的正好,全身衣着色彩低调,跟他沉稳谦逊不急不躁的气质很配,唯有手腕带了一块价值不菲的手表,让他身上多了一丝恰到好处的优雅和精致,但又不会太过,一点都不会显得俗气和油腻,他的眼睛炯炯有神,眉宇间有种沉稳的气度。

叶小诗没有判断出他的年龄,在叶小诗的印象里,有这种沉稳感的大多是四十岁左右的商务人士,但这个男生看起来最多三十岁。

不过让叶小诗最好奇的。还是他刚才最后一句话。

她刚刚调回总部,按理说如果是新来的券商应该对她不太熟悉,更不要说那么熟稔的叫出小诗这个名字,还知道她最熟悉成本。

“你认识我?”叶小诗表达了自己的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