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 >  听见你的 >  第八章

会议室里的空调开得太足了。程诺攥着笔的手指微微发抖,不知是因为寒冷还是对面莫凌刀子般的目光。

“程导,我觉得这个处理太温和了。“莫凌涂着猩红指甲油的手指敲击着桌面,“我要的是锋利、有攻击性的声音,像刀片划过玻璃。“

程诺深吸一口气,在平板上写下:“刀片划过玻璃的声音会刺激听众的耳膜,从听觉心理学的角度不建议这样做。“

莫凌扫了一眼,冷笑一声:“你是在用专业知识压我吗?我要的就是那种不适感,就像...“她故意拖长声调,“就像听障人士突然听到刺耳噪音的感觉。“

会议室里的空气瞬间凝固。程诺的笔啪嗒一声掉在桌上,墨水溅在会议纪要上,像一朵丑陋的黑花。莫凌的话像一把钝刀,缓慢而残忍地捅进她的胸口。

“莫小姐,“程诺努力保持声音平稳,“我们可以探讨艺术表达,但请不要人身攻击。“

“人身攻击?“莫凌无辜地眨眨眼,“我只是打个比方。还是说...“她倾身向前,红唇勾起一抹冷笑,“程导对某些人特别有保护欲?“

程诺的喉咙突然像被一只无形的手扼住。她想反驳,却发不出声音,只有微弱的空气摩擦声。她清了清嗓子,再次尝试:“我认为...“

没有声音。只有一阵刺痛从喉咙窜上耳膜。

助理小林担忧地看了她一眼:“程导,你没事吧?脸色好白。“

程诺摇摇头,拿起笔在纸上快速写下:“嗓子突然不舒服,我们稍后继续。“然后几乎是逃出了会议室。

洗手间的镜子里,程诺看到一张陌生的脸——苍白如纸,嘴唇失去血色。她打开水龙头,捧起冷水拍在脸上,然后尝试发出最简单的“啊“音。

没有声音。只有一阵撕裂般的疼痛。

恐慌如潮水般涌来。程诺颤抖着掏出手机,拨打了最近的耳鼻喉专科医院预约电话。一个小时后,她已经坐在诊室里,接受各种检查。

“声带结构没有任何问题。“医生推了推眼镜,“程小姐,你最近是否经历了重大情绪波动?“

程诺摇摇头,突然意识到这个动作不准确,又在手机上打字:“工作上有些压力,但不算特别大。“

“我怀疑这是功能性失声。“医生语气温和,“由心理因素导致的声音障碍。常见于长期压抑情绪或经历心理创伤的人。“程诺盯着诊断书上的“心因性失声症“几个字,眼前一片模糊。她,一个靠声音吃饭的人,失去了声音?这简直像是最残酷的玩笑。

走出医院,初夏的阳光刺得她眼睛发疼。程诺站在人行道上,突然不知该往哪里去。回家?怎么向父母解释?回公司?怎么继续工作?

手机在口袋里震动。是小林发来的消息:“莫凌说如果你明天还不能说话,就换导演。要不要我通知王总监?“

程诺的手指悬在屏幕上方,迟迟无法回复。告诉总监意味着可能失去这个项目,甚至影响职业声誉;不告诉,明天她依然可能说不出话。

就在这时,一条新消息弹出。是季沉。

“小林告诉我你失声了。在哪家医院?我现在过来。“

程诺的眼泪终于决堤,滴在手机屏幕上。为什么偏偏是现在?为什么在她最狼狈的时候,他重新出现?她犹豫了一会儿,还是发去了定位。

二十分钟后,一辆熟悉的黑色轿车停在医院门口。季沉快步走来,白衬衫的袖口挽到手肘,露出线条分明的小臂。他的眉头紧锁,目光在人群中急切地搜寻,直到锁定程诺。

那一刻,程诺想逃。她不想让季沉看见这样的自己——脆弱、无助、残缺。但他已经走到面前,眼睛里的关切像温暖的毯子包裹住她。

季沉没有立即拿出手机或平板,而是轻轻握住她的手,用口型说:“还好吗?“

这个简单的动作击溃了程诺最后的防线。她摇头,眼泪不受控制地往下掉。季沉立刻将她拉进怀里,一只手轻抚她的后背,像安慰受惊的孩子。

医院附近的小公园里,程诺用手机打字告诉季沉诊断结果:“功能性失声,心理因素导致。医生说可能需要几周甚至几个月才能恢复。“

季沉读完,眉头皱得更紧。他打字:“是因为莫凌吗?小林告诉我她说了些难听的话。“

程诺咬了咬嘴唇,继续打字:“部分是。主要还是我自己...最近压力大。“她没有提及最大的压力源正是季沉本人。

季沉沉默了一会儿,突然做了一个手势。他先是指了指自己,然后将双手放在嘴边做喇叭状,最后指向程诺。程诺认出来,这是“换我做你的声音“的意思。

这个简单的手势像一把钥匙,打开了程诺心底某个紧锁的门。泪水再次涌出,她低下头不想让季沉看见。但他温柔地托起她的下巴,轻轻擦去她的眼泪,然后再次做了那个手势,眼神坚定。程诺再也忍不住,扑进他怀里无声地哭泣。季沉紧紧抱住她,下巴抵在她发顶。在这个安静的拥抱里,所有的误解、隔阂、自尊都显得那么微不足道。

当天晚上,季沉坚持送程诺回家。面对忧心忡忡的程父程母,他用手机解释:“程诺暂时失声,医生说是压力所致。请不要太担心。“

程母看着女儿苍白的脸,眼眶立刻红了:“怎么会这样?是不是工作太累了?“

程父则警惕地打量着季沉:“季先生怎么会和诺诺在一起?“

程诺急忙打字:“他刚好路过医院。这次多亏他帮忙。“

季沉礼貌地点头,然后打字:“我认识一位很好的声音治疗师,如果你们同意,明天我可以带程诺去看看。“

程父程母交换了一个眼神,最终点头同意。程诺惊讶于父母的态度转变——几个月前他们还对季沉充满疑虑,现在却放心让他带自己去就医。

第二天开始,季沉每天准时来接程诺去做声音治疗。治疗师姓陈,是一位和蔼的中年女性,专门治疗职业用声者的嗓音问题。

“功能性失声通常与压抑的情绪有关,“陈医生解释,“程小姐,你最近是否有什么想说却没能说出口的话?“

程诺怔住了。想说却没能说出口的话?太多了。对莫凌的愤怒,对父母过度保护的无奈,对季沉...那份说不出口的爱。

治疗结束后,季沉带程诺去了“静默咖啡“。熟悉的角落位置,熟悉的拿铁香气,只是这次程诺面前多了一本便签纸和笔。

“记得我们第一次在这里相遇吗?“季沉写道,“你被我的钢琴曲吸引,后来知道我听不见,表情可爱极了。“

程诺微笑,写道:“那首曲子叫《无声告白》,现在想想真是讽刺。“

“为什么讽刺?“

“因为它根本不是'无声'的,反而比任何有声的表白都响亮。“

季沉读完,眼神变得深邃。他慢慢写道:“你听过完整的版本吗?“

程诺摇头。

“下次弹给你听。“季沉承诺,“等你声音恢复了,可以为我唱出来。“

这个简单的约定让程诺心头一热。她突然意识到,季沉从未怀疑过她会恢复声音,他的信心像灯塔一样指引着她。

治疗第三周,程诺已经能发出一些简单的元音。这天季沉带她去了工作室,神秘地蒙上她的眼睛,牵着她走到钢琴前坐下。

“可以看了。“他在她手心写道。

程诺睁开眼,面前是一架改装过的钢琴,琴键下方装有LED灯,随着季沉的弹奏,不同音高的键会亮起不同颜色的光。最奇妙的是,琴身两侧连接着振动带,可以绑在手臂上感受音乐的物理振动。

“为你设计的。“季沉写道,“用眼睛和皮肤'听'音乐。“程诺感动得说不出话——或者说,她现在本来就说不出话。她轻轻抚过琴键,季沉会意,开始弹奏那首《无声告白》。

灯光随着旋律流转,如极光般绚烂。程诺绑上振动带,闭上眼睛,感受音乐通过皮肤直达心底。这首曲子开头如细雨轻叩窗棂,渐渐转为汹涌的浪潮,最后回归平静,却在尾声处留下一串未解的疑问音符。

曲终,季沉拉起程诺的手放在自己喉咙上,然后哼唱了一段旋律。虽然听不见,但声带的振动通过指尖传来,像一串密码直接输入她的心脏。

程诺突然明白了音乐对他的意义——不是通过耳朵接收的声波,而是全身心感受的生命律动。眼泪滑落,她张开嘴,尝试发出声音:“谢...谢...“

嘶哑微弱,但确实是声音。季沉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他激动地抱住程诺,两人额头相抵,呼吸交融。

那天之后,程诺的声音开始缓慢恢复。先从简单的单词开始,再到短句。季沉成了她最耐心的听众,每次她成功发出一个清晰的音,他都会给予鼓励的微笑或拥抱。

与此同时,程诺父母的态度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他们亲眼目睹季沉如何细心照料女儿,如何每天准时接送,如何在程诺沮丧时给予无声的支持。一天晚饭后,程父罕见地主动提出:“季先生,周末有空来家里吃个饭吗?诺诺妈妈想亲自下厨感谢你这段时间的照顾。“

季沉惊讶地看了程诺一眼,然后欣然接受邀请。程诺比谁都明白这个邀请的意义——父母正在接纳季沉进入他们的家庭圈子。

周末的家宴出乎意料的轻松愉快。季沉带来了珍贵的陈年普洱和一套精美的茶具作为礼物,深得程父欢心。更令人惊讶的是,他与程母聊起古典音乐时,竟然能用模糊但可辨的发音说出几个音乐家的名字。

“贝...多芬...英...雄。“季沉费力地说道,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

程母惊喜地鼓掌:“太棒了!季先生恢复得真好!“

程诺知道季沉是为了她父母特意练习说话的。这个认知让她胸口一阵温暖。饭后,程父拿出老相册给大家看,翻到一张程诺小时候参加朗诵比赛的照片。

“诺诺从小就喜欢声音工作,“程父感慨,“六岁就能模仿各种动物叫声,十岁开始为学校广播站录音。“

季沉认真看着照片,突然指着背景中一个模糊的身影,做了个疑问的手势。

“哦,那是评委之一,“程父眯起眼睛辨认,“好像是音乐学院的教授...姓季?“程诺和季沉同时僵住了。季沉迅速拿出手机查询什么,然后激动地打字:“那是我祖母!她退休前经常担任少儿艺术比赛评委!“

这个意外的联系让所有人都震惊不已。程母拍手称奇:“天啊,这缘分太奇妙了!“

季沉继续打字:“祖母常说二十多年前评过一个特别会'用声音画画'的小女孩,难道就是程诺?“

程父翻出当年的获奖证书,上面赫然写着评委名单:季书华教授——季沉祖母的名字。

“世界真小。“程父感叹,看季沉的眼神多了几分亲切,“看来我们两家早有缘分。“

这个发现打破了最后一丝尴尬,气氛变得如家人般温馨。临走时,程父甚至拍了拍季沉的肩膀:“有空常来。诺诺恢复得这么好,多亏了你。“

回家的车上,程诺声音沙哑但清晰地说:“谢谢你。不只是为了我父母,还为...一切。“

季沉靠边停车,转身凝视着她。月光透过车窗洒在他脸上,勾勒出完美的轮廓。他慢慢靠近,在程诺唇上印下一个轻柔如羽毛的吻。

“不...用...谢。“他一字一顿地说,声音古怪却无比珍贵。

程诺声音康复的最后阶段,季沉邀请她为《四季回声》的特别版录制旁白。录音棚里,程诺戴上耳机,看着玻璃另一侧的季沉。他不能听,却坚持要在控制室陪伴。

“春是破土而出的悸动,“程诺的声音已经恢复了八成,只偶尔有些沙哑,“夏是热烈绽放的狂欢,秋是沉淀思考的静谧,冬是蓄势待发的沉默...“

录制结束后,程诺走出录音间,发现季沉眼含泪水。他拿起她的手放在自己胸口,那里传来急促有力的心跳。

“我'听'见了,“他在她手心写道,“你的声音在这里。“

程诺突然明白了贝多芬在耳聋后如何创作出《欢乐颂》——真正重要的声音从来不是通过耳朵接收的,而是心灵感知的振动。就像季沉“听“音乐的方式,就像她“听“懂他无声的告白。

那一刻,程诺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完整。不是因为声音恢复了,而是因为她找到了一个能听见她内心声音的人,即使那个人本身听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