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 >  变身艾达王 >  第029章 比武招亲,各路豪杰

——书接上回——

三天后,比武招亲正式开始!

阳光炽烈,擂台上的尘土被激起的脚风卷起,形成一道道黄色的漩涡。晁盖单手持着藤牌与单刀,眼神如炬,飞快地拍了拍身旁其余七位兄弟的肩头,那是一种无需多言的默契与鼓舞。

他们的呼吸都变得急促而有力,仿佛即将脱缰的野马,蓄势待发。

扈三娘站起身,一身红衣如火,鼓掌赞道:“保正哥哥果然好手段,藤牌舞得密不透风,单刀更是凌厉无比,果然厉害!”

她的声音清脆悦耳,却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坚定,仿佛在为这场比武定下基调。

众人皆是交头称赞不已,议论声此起彼伏,整个场地充满了紧张而又兴奋的气息。有人议论着晁盖的英勇,有人则揣测着接下来出场的强者会是谁。

随后,便是曾氏五虎中的两位登台。他们身形魁梧,气势汹汹,但面对晁盖等人,却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几个回合下来,两人已败下阵来,踉跄着退到场边,满脸不甘。

曾氏五虎的名头,在这一刻仿佛成了笑话,再也掀不起风浪来了。

最后剩下的几人在擂台上厮杀得难解难分,刀光剑影中,只见一人相貌俊朗,仪表堂堂,正是董平。

董平不仅武艺高强,而且心灵机巧,三教九流无所不通,品竹调弦无有不会。此刻,他手持长枪,身形如燕,枪尖所指,无人能挡。

突然,董平吟首《凤求凰》,声音清越悠扬,与场上的刀光剑影形成了鲜明对比。

擂台下的观众看得目不转睛,紧张得连大气都不敢喘。这场比武招亲,已经远远超出了他们的预期,成为了一场生死较量、才情与勇气的盛宴。

第一天比试之后,总计只有晁盖、史文恭、董平等十六位得胜。

董平的双枪如同两道银色闪电,交织出一幅密不透风的网,令围攻他的众好汉无从下手。每一次枪尖的碰撞都伴随着清脆的金属交鸣声,火星四溅,观战者无不屏息凝视,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董平身形矫健,步伐轻盈,仿佛与双枪融为一体,攻守之间,游刃有余。

而另一边,那位同样武艺不弱的好汉,手持一柄寒光闪闪的大刀,每一次挥砍都带着呼啸的风声,与董平斗得难解难分,两人你来我往,刀光剑影,令旁观者目不暇接,紧张的气氛几乎令人窒息。

扈三娘见状,眼中闪过一丝赞赏,随即起身,身姿婀娜地走到台前,声音清脆悦耳,却带着不容忽视的坚定:“承蒙各位好汉青睐,今日一战,真乃英雄辈出。各位落败的好汉也不必沮丧,我扈家庄一向招贤纳士,若是有心投我庄上,做个教头、教师,我扈三娘定当倒履相迎,共谋大业。”

一众好汉闻言,先是一愣,随即脸上阴霾尽散,转而露出喜色。有的好汉拍案叫绝,称赞扈三娘的气度;有的则低头沉思,似乎在权衡利弊;还有的则相互对视一眼,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显然对扈家庄心生向往。整个场面,从先前的紧张对峙,瞬间转变为一片欢腾,气氛热烈而充满期待。

一夜无话,翌日清晨。

十六位起身饱食一顿以后,前遮后拥,到得演武场内,请十六人拈阉。

看看已经日暮偏西,夕阳的余晖洒在比武场上,金色的光芒与即将来临的夜幕交织出一种奇异的氛围。

比试之后,尘埃落定,只剩下四人屹立不倒,那便是晁盖、胡依铭、董平、史文恭四位豪杰。

他们的身影在夕阳下拉长,仿佛预示着明日之战的激烈与残酷。

扈三娘站在一旁,目光冷峻,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冷笑。她吩咐手下迅速置办酒宴,众人围坐一起,气氛却异常凝重。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每个人心中都揣着各自的盘算,眼神闪烁不定。扈三娘更是滴水未沾,只是冷冷地注视着这一切,仿佛在等待着什么。

饭后,众人各自散去,回到各自的房间歇息,只等明日再战。夜色渐浓,月光如水,洒满了整个庄园。

然而,在这宁静的夜晚,却有一人无法入眠。

扈三娘躲在昏暗的室内,烛光摇曳,映照着她那张冷艳的脸庞。她小心翼翼地从一个精致的瓷瓶中倒出些许粉末,那是师傅许负亲传给她的软骨散,无色无味,却足以让人在短时间内失去战斗力。

扈三娘的眼神中闪过一丝狡黠,她将药粉小心翼翼地贴身藏好,嘴角勾起一抹奸笑,那笑容在昏黄的烛光下显得格外阴森。

“哼,不管你们谁胜,最终都要喝下我扈三娘的洗脚水。还想娶我?真是痴人说梦。”她低声自语,声音中带着一丝不屑与挑衅。

夜,愈发深沉。庄园内一片寂静,只有偶尔传来的虫鸣打破了这份宁静。而扈三娘的心,却如波涛汹涌的大海,难以平静。

扈三娘知道,明日的比武招亲将是她人生中的重要转折点,而这一切,都将由她手中的软骨散来决定。

翌日清晨,阳光透过窗棂洒在比武场上,金色的光辉与紧张的气氛交织在一起。比武招亲最后一场即将拉开帷幕,晁盖对阵胡依铭,董平对阵史文恭。

四位豪杰严阵以待,眼神中充满了斗志与决心。观众席上人声鼎沸,议论纷纷,都在期待着这场巅峰对决的到来。

随着裁判的一声令下,四场激战同时爆发。

刀光剑影中,每一招每一式都充满了力量与速度,令人目不暇接。而扈三娘则躲在暗处,冷冷地注视着这一切,心中暗自盘算着如何将软骨散神不知鬼不觉地送入胜者之口……

很快,晁盖以一记凌厉的刀法击败了胡依铭,观众席上传来阵阵惊叹。

战鼓未歇,尘土飞扬之中,第二场对决紧接着拉开序幕,董平对阵史文恭。

史文恭,身形魁梧,眼神如鹰,手中长枪闪烁着寒光,显然是位不可小觑的高手。尽管他武艺超群,但面对董平那双枪如龙的架势,也不免心生几分忌惮。

董平面容冷峻,双目炯炯有神,凝神静气,仿佛能洞察史文恭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随着一声清脆的锣响,两人如两道闪电般交错在一起。

枪影纷飞,金属碰撞之声不绝于耳,十余回合下来,竟难分伯仲。史文恭枪法沉稳,每一击都力道十足;董平则以灵动见长,双枪舞动间,犹如蝴蝶穿花,让人眼花缭乱。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董平的双枪攻势逐渐显得力不从心,遮拦之间略显破绽。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董平猛地大喝一声,声音中充满了决绝与霸气。他毫不犹豫地弃去了一支枪,双手紧握剩下的那支,仿佛将所有的力量与意志都凝聚在这一点之上。这一变招突兀而果敢,令在场的所有人都为之一震。

史文恭见状,眼眸猛地一缩,失声道:“赵子龙的百鸟朝凤枪?!”他的声音中带着难以置信的震撼,显然认出了这失传已久的绝技。

扈三娘与栾廷玉闻言,皆不由自主地站起身来,目光紧紧锁定在战场上。栾廷玉更是喃喃自语道:“竟然是师傅的枪法……难道这董平曾得师传授武艺?”

扈三娘看着栾廷玉说道:“应该像偷学来的~!”

此刻,战场上的气氛紧张到了极点。董平单手持枪,身形如龙,枪尖所过之处,空气似乎都被撕裂开来。

史文恭则不敢有丝毫大意,全神贯注地应对着这突如其来的变故。

史文恭当下戟使出一路枪法来,比董平使的更快更狠更老辣。

扈三娘急忙命人前去将董平抬下去医治,战场上留下的血迹还未干涸,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铁锈与血腥交织的气息。

士兵们小心翼翼地抬起董平,他的脸色苍白如纸,但仍强忍着伤痛,眼神中透露出不屈的光芒。

到得午时,阳光炽烈,照耀在这片经历过激烈战斗的土地上,众人围坐在篝火旁,饱食一顿粗糙却充满力量的饭菜,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疲惫与坚毅。

晁盖与史文恭,两位领袖般的存在,各自凝视一眼,那是一种无声的对峙,仿佛有千言万语在眼神中交汇,却又转瞬即逝。

随后,他们打转马头,背道而驰,尘土飞扬中,两人的背影渐行渐远,各自朝着不同的命运之路奔去。

晁盖也不理会史文恭,得胜之后,他策马疾驰,心中却难掩一丝疲惫。终于,他缓缓收枪而回,战马嘶鸣,停在了营地边缘。

晁盖刚下得马来,身形微微一晃,似乎连站立的力气都快要失去,手中的钢枪无力地滑落,发出“哐当”一声巨响,打破了周围的宁静。

然而,这只是瞬间的虚弱。晁盖迅速调整呼吸,体内仿佛有一股力量在涌动,让他重新站稳脚跟。

当下,扈三娘在一旁看得真切,心头暗自欢喜,她知道晁盖的实力远不止于此。只见晁盖步履沉稳,先前的脱力之象已然全无,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难以言喻的威严与霸气。

扈三娘见状,立刻行动起来,她左右张望,迅速从兵器架上取下两把未开锋的钢刀,刀身泛着冷冽的光芒,仿佛预示着即将到来的试炼。她亲自端了一碗热气腾腾的汤药走向晁盖,那汤药散发着淡淡的草药香,是专为战士准备的恢复体力之物。

扈三娘的眼神中充满了敬佩与关怀,她将汤药递到晁盖面前,轻声说道:“大哥,先饮此药,恢复体力要紧。”

晁盖接过汤药,一饮而尽,眼神更加坚定,仿佛在为接下来的战斗做准备。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