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后,一大早,王信照常在卯时醒来,他起身打拳练剑之后就开始准备今日的鹿鸣宴。
说是鹿鸣宴,其实他们这些新晋举人的活动还是很多。
一大早他们要在主考官的带领下拜谒孔庙,之后才是宴席。
巳时,众人已经是聚集在贡院门前。有熟识的三五人都聚集在一处说话。
王信等人一到,就看到了被众人围住的刘文秀。
钱有仁叹息一声:“顾我长年头似雪,饶君壮岁气如云。真是后生可畏。”
王信轻笑道:“钱叔何须自谦,你也正当壮年。”
钱有仁失笑,是啊,自己还能在奋斗几年,没看场上中举六十人,少年壮志又有几人?他和贾理这样的年龄还真的不是最大的。
有几人都已经五十有余,此时也精神焕发,一副野心勃勃的模样。
梁存志早就见到了王信等人,他过来笑道:“几位贤弟,今日好生精神。”
王信等人穿的都是上好的丝绸,虽然不是云锦等金贵的物件,可是也是这些人中的佼佼者。
王信回道:“梁兄也是一表人才。”
这梁存志应该是家境不错,身上穿的也是丝绸,虽说是比不过他们几人的料子,可是也是难得的好东西。
吴福兴来的时候,正好见到正在寒暄的几人,他走过来道:“诸位,我倒是来迟了。”
王信等人都笑,贾珠道:“不迟,正是合适。”
吴福兴家世不错,穿着也不差,仔细看去,倒是比以往还白皙了一点,看着年轻不少。
王信刚想要调侃他几句,就听王代道:“吴兄似乎是白皙了不少,可是有什么保养秘方?”
吴福兴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哎,不过是少晒了几天。”
他心中却是对于娘子颇为感激,还是娘子提醒他该保养一下肌肤,省的黑如墨炭。
他初始还不以为意,今日看来,还是需要继续保持下去。
此时有差役出来敲锣,众人顿时息音,按照名次站好。
刘文秀站在正中位置,他身后是第二名和王信,之后就是按照名次站成两队。
主考官出门,王信用余光打量,此人大约是五十岁的年龄,浑身透着一股子儒雅的气息,满脸正气,透着官威。
“果然,当官的就没有一个好相与的,即便是在平易近人,常年身居高位也是自有一股子威风。”王信边听主考官讲话,边还有时间心中腹诽。
等讲完话,主考官打头,带着一众新举人直奔夫子庙而去。
王信和第二名的老兄直接随着刘文秀的步伐,不快不慢。王信也收回胡思乱想的思绪,开始认真的对待。
这拜谒孔庙,可不是一件小事,万一要是失仪可不是闹着玩的。
说不定他奋斗到如今的一切都会付诸流水,再严重一点还会连累家人,性命不保。
这里有礼仪官在等候,见到主考官带着众位举人前来,忙迎上前来,指引着大家各自的位置。
主考官前行几步,副考官还有诸位阅卷官等按照各自的位置站好。王信等人也随着站好。
主考官念了一篇很长的文章,王信仔细听了一会,发现这文章对于孔夫子尽是赞美之言。也不知道是不是主考官的文笔,这些用词真的够他学习一二。
等主考官声情并茂的念完祭文,礼仪官才喊道跪~拜~
王信等人跟随指令跪下参拜,如此跪拜三次,方才结束。
礼仪官给刘文秀一个手势,刘文秀大声念诵:“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王信等人立马跟随:“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众学子都声音朗朗,没有一人在摸鱼,这样激动人心的时刻,此生仅能这一次,不参与,岂不是对不住自己的人生。
孔庙外早就围了一圈看热闹的人群,这些人从王信等人进入贡院开始就在外等候。
王信他们排队拜谒孔庙的路上,这些人不光是跟随,还在路边对着他们指指点点,大肆评价他们的年龄和长相。
王信他就听到有人说:“快看,今年的解元好年轻,长得也好。也不知道婚配了没有?我家中有淑女如是能够许配给解元就好了。”
他旁边有人似乎是不屑的道:“呸,就你家闺女那渗人的长相还敢肖想人家解元。快别侮辱人。”
还有人说:“你们看那位老相公,年龄这般大了,都快能做那解元的爷爷了吧。”
“嘘,噤声,敢这样说举人老爷,不要命了你。”旁边有人提醒他。
没想到此人笑道:“怕什么,谁不知道这些相公们最是重名声,我若是有什么意外,岂不是就是那位相公做的。”
王信...你还真的是一个大聪明。
他还真的想看看此时他们口中的那位老相公的脸色。
一路吃瓜一路快乐,很快他就听到了自己的瓜。
“你们看,那个解元后边的小相公,看着就脸嫩,比解元还要小吧。”
“是啊,应该是比解元小,貌似是这些相公们当中最年少的一位了。真是少年有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是啊 ,他是王家人,我前日还得了他的喜钱,就是伯府王家发的。”
“只是不如解元老爷好看,不过也比那些老相公们养眼。”
王信......怎么大家都这么闲能来看热闹呢,都不工作的吗?
此时这些闲人,都聚集在夫子庙外听着里面郎朗的读书声,心头震撼,还不忘教育身边带着的小童:“仔细听着,将来也能够在里面念这首诗。”
小童们连连点头,还跟着念:“呦哟鹿鸣......”
一时间夫子庙内声音朗朗,夫子庙外童音阵阵。形成了一支延绵不断的交响曲,流传不朽。
王信等人在刘文秀的带领下,把《诗经·小雅》的呦呦鹿鸣念诵了三遍,声音之洪亮,令主考官都频频点头。
结束之后,众人再次跪拜。
之后再由刘文秀牵头扶持着刻有此次举人名讳的举人碑,立于孔庙之后空地上。
每三年立一块石碑,此处已经是一片碑林,正是大盛建朝以来的金陵所有举人的石碑。
看着这些石碑,所有人都心中感叹,纵使不是青史留名,可是这些石碑上的名字也见证了他们的辉煌。
“哎,就是不知道千年之后,这碑还能不能保留,能不能看到他王信曾经在此拼搏过。”王信心头暗暗思索。
这条艰难的科举之路,他终于是走了一半。而他还有时间再去继续拼搏一个青史留名。
毕竟他若是妄想诗坛留名估计是不可能的,只能另辟蹊径,想别的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