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一大早,王信等人便收到了不同家族送来的各种贺礼。
这其中薛家的礼物是最重的,只是四人的礼物有些侧重,不见相同。
王信和贾珠的礼物是一样的,都是一套极品的名家文房四宝和上好的云锦两匹,浮光锦两匹。此外还有金银锞子两盘。
王代钱有仁则各是一套上好的文房四宝,和金银锞子一盘。
王信不由得为薛家的大手笔咋舌,还真是丰年好大雪,其富贵程度可见一斑。
另外徐家则也送了一份礼物,同样的王信和贾珠一样,毕竟徐智得到二人指导。这一份礼物未必没有感谢的含义。
昨日王建曾在放榜之处见过徐智来看热闹,他今日就送来了礼物,可见是关注着王家几位学子的动向。
王信心中暗暗点头,徐智还算是有心,他心甚慰。
毕竟谁都不愿自己来往的是一个无心的白眼狼。
同样的看到徐智的时候,王仁也非常开心,他起了要把此人和王熙凤凑对的心思,就开始暗暗考察其人品。
中举之后,地位和秀才简直就是天上地下,若是说秀才仅仅是科举的开始,举人已经是能够当官的存在。
俗话说金举人,银进士,可见举人的的地位之高。
今日王信他们要先去府衙礼房去换取身份证明,领取举人的置装费。
没错,大盛不发衣服,毕竟每人的身材不同,家世不同,所以只给十两银子,自行解决服装问题。
王信他们几人到达的时候,礼房中已经有很多人排队。
王信略微看了一下,有几个熟人,除去刘文秀和吴福兴,其中一个就是他隔壁考舍中的梁存志。
原来这位兄台也是此次上榜的六十人之一。
二人微笑点头示意,各自等待礼房官员办公,此处不是说话的地方,他们都知道,有话自是可以出门再聊。
礼房的官员都是不入流的小吏,虽说是不甚热情,可是也没有任何的刁难。
也是,都是举人了,未来的官员,也许哪一天就会成为他们的顶头上司,傻子才会得罪这些举人老爷。
王信很是顺利的就拿到了举人文书,和置办举人服饰的银两。他很是礼貌的对着低头办公的官员,浅浅拱手,道了一句辛苦。
办公的官员奇怪的抬头看了他一眼,心头微暖,这还是今日第一次听到这些举人们真心的道谢。
他笑着说道:“知府大人三日后在贡院为诸位相公准备鹿鸣宴,望相公准时参与。”
王信再次道谢,这才拿好东西出门等待贾珠几人。
他出门的时候,梁存志还没有离开,正在和同乡说话。见到王信出来朝着他走过来。
二人互相见礼。
王信笑道:“恭喜高远兄荣登桂榜。”
梁存志笑着回道:“同喜同喜。”
二人相视而笑。梁存志这才问道:“王小弟可要找绣娘做衣物。”
王信摇头回道:“家中长辈会为我备好,倒是不用自己操劳。”
梁存志愣了一下,才有些激动的说道:“贤弟此次回乡,难道王大人也回来了不成?”
王信知道他误会了,看他的样子,此人必然是爷爷的粉丝无疑了。他忙笑道:“并非,我住在县伯府中,我们两家乃是亲戚。”
梁存志明白过来。这个县伯怕就是金陵王家的王子胜。
他笑道:“有亲戚帮忙自是甚好,贤弟年龄小,家人也放心些。”
王信点头应是,二人正说话间,贾珠等人陆续出来。王信为众人做了介绍。
梁存志看着这一群年轻人,不由得笑道:“和诸位贤弟相逢,倒是让我汗颜,众位贤弟都是年少有为,实在是令人羡慕。”
贾珠等人连声说不敢当。
梁存志又说道:“三日之后咱们在鹿鸣宴相聚,为兄还要找人做衣物,先行一步。”
众人告别。
吴福兴和刘文秀也拱手道:“我们也要去找人做衣物,改日再聚。”
一时间拿到了文书和钱两的新晋举人都各自找人求做衣物。王信等人便也回到王府。
他们出来的时候,王子胜就嘱咐过,不必找人做衣服,他已经吩咐人给准备着了,每人两套,也有个替换。
举人服饰和秀才的装扮略微有些区别,一眼就能看出其中不同,举人戴大帽或儒巾,穿青色圆领袍,束蓝丝绦。
衣物材质端看个人的经济条件如何。
举人青袍
王子胜出马必然是用非常好的材质。他们的衣物都是丝绸,虽然说他们最近都爱那些棉麻或者是丝绵,可是此等重要场合,先敬衣裳后敬人,自然还是要用一些贵重的布料。
王信有些怀疑,三天的时间,可能够做出来这么多件衣服。
他把自己的担忧说给王仁:“叔叔,会不会太赶了,府中可能做出这么多件衣物?”
王仁头都不抬的说道:“莫要担心,你还是准备一下诗词,听说鹿鸣宴是肯定要作诗唱和,你名次高,必然是会被知府和主考大人关注的,可莫要丢了脸面。”
王信苦笑着说:“我已经练了很多年,我的诗词就是这种水平,想要我惊艳众人,估计那也不现实。相信众位大人也是了解我等的。”
贾珠笑道:“你这一点可是没有学到姑父的精髓。他作诗可是信手拈来,就是家中的表弟和表妹也是随口就能成诗。”
王信闻言点头说道:“所以我就是师父门下作诗最差的。师父也说过,我会令他在诗坛名声尽失。”
说完王信想起来师父说这句话的时候,那无奈的表情,就笑出声来。
贾珠等人也能够想象出来林如海说这句话时候的表情,俱都跟着笑出声。
徐智坐在一群举人当中,颇为有些不自在,他本来和王健一起听王信等人讲题,没想到休息的时候,大家聊天的内容这么炸裂。
也没有想到,这些人都这般平和,一点举人的倨傲都没有。
他何其有幸认识这些人。
以往在京城,他也和本家的读书人一起在族学学习,为他们授课的就是族中的举人。
那几位老师都很是严厉,平时见到他们也是谴责呵斥居多,从未这般的和颜悦色,讲题也没有王信等人这么透彻。
难道说越是本领大知识丰富的年轻举人,就越好接近吗?
还是说这些新晋的举人还没有学会那些眉眼朝上的官司。
王信不知道这个科举小菜鸟此时的心情。
他颇有些开心的对着王健和徐智说道:“一会你二人做一篇冬日防灾的文章给我,这都是童生试爱考的。”
正在开心的王健和徐智对视一眼,直接拱手:“谨遵夫子令。”
王信顿时笑容更加大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