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牛书院的晨雾裹着新麦香,小桃终于把太极剑舞得有模有样——虽然“云手”还是像揉面团,但收势时总算没再掀蒸笼。男主站在门前对联下点头,被蒜皮染黄的“不越初心”四个字,倒像镀了层暖光。
晨练:厨神拳的“毕业礼”
“这套‘青牛太极’,你总算练出三分意思了。”男主递过支琉璃剑穗,穗子上挂着颗算珠。小桃刚接过来,突然下蹲做了个“海底捞月”,手里却多了个刚蒸好的馒头:“师父你看!这招能顺便从蒸笼里取馒头!”
虎娃叼着蒜香饼路过,被小桃的“太极分饼式”溅了满脸芝麻。“你这哪是毕业,分明是解锁了‘厨神新技能’!”宠物牦牛突然冲过来,用牛角把馒头拱成太极形状,小桃眼睛一亮:“我知道了!以后练拳就蒸太极馒头,左手画圆蒸一半,右手画圆蒸另一半!”气得男主捡起蒜皮扔她,却被她用剑穗接住,编成了个“算珠蒜皮结”。
药庐:会唱歌的账本
苏挽月在药罐里加最后一味药,药香混着算珠声飘出来。“当归三钱,对应诚信三分;陈皮二钱,对应让利二分……”她边唱边敲算盘,算盘上刻着的《道德经》句子被震得发响。
玉清抱着本《商医合璧谱》进来,封面上画着虎娃背着药篓算算盘的傻样。“昨天卖药的钱,刚好够给书院买副新对联。”她指着账目,“你看,这味枸杞赚的钱,够买‘归’字的三个笔画。”裴红袖正在写新对联,把“行万里商”改成了“行万里商算万贯账”,逗得苏挽月笑出了泪花。
午间辩论:饭桌旁的“天道和解”
李娘子炖的青牛谷老鸡汤刚上桌,虎娃舀起一勺突然笑了:“其实商道医道本就是一回事。”他指着汤里的药材,“就像这汤,药材是医道,卖汤是商道,缺了哪样都成不了宴席。”苏挽月夹起块鸡肉:“总算开窍了!就像人要先健康才能做生意,生意好了才能更好地治病救人,本就是循环的理。”
小儿子举着算盘“啪嗒”算:“那汤卖两文钱一碗,赚的钱能给娘买新药杵,给爹买新算盘!”幼女搬来《道德经》:“书上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就像爹和娘,一个说商一个说医,合起来才是天道!”玉清笑得差点把汤洒出来:“今天这辩论,算平局!奖励你们俩……给我捶背!”
晚间课堂:算珠与《道德经》的合唱
掌灯时,厢房里的声音像场热闹的音乐会。长子读《货殖列传》读到“商道循环”,突然拍桌子:“我懂了!就像卖药赚钱,赚钱买药,买药再卖……”幼女立刻接:“就像《道德经》里说的‘周行而不殆’!”
小儿子最忙,他把算盘扣在头上当乐器,算珠掉了满地,非要让虎娃用算珠拼“青牛谷”三个字。苏挽月进来时,正见虎娃用算珠拼“1 1=天道”,小儿子却抓起珠子往嘴里塞:“爹,这珠子比张大叔的胡饼算珠甜!”
谷夜:蒜香里的圆满
夜深了,虎娃坐在谷口的石头上,看男主和小桃还在月下练拳——小桃的“云手”终于像太极,收势时却还是习惯性地拍了拍围裙,像在检查蒸笼里的馒头。苏挽月端来碗蒜香粥,粥里的山药丸滚成了太极形状。
“你看这谷里的日子,”苏挽月靠在他肩上,“练拳是太极,算账是太极,连粥里的丸子都是太极。”虎娃咬着丸子笑了,远处传来牦牛打哈欠的声音,混着书院里隐约的算珠声和读书声,像首慢悠悠的《青牛谷团圆曲》。谷口的新对联在月光下闪闪发亮,“终归一谷”和“不越初心”几个字,被蒜香熏得暖融融的,像浸在了人间最踏实的烟火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