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牛谷的晨雾刚散,就听见“咚锵”一声——小桃正用太极剑挑着竹篮练“野马分鬃”,篮子里的蒜辫甩得比剑穗还欢,嘴里还喊:“左三圈揉面团,右三圈擀饼皮,收势掀蒸笼咯!”男主站在“修千年道”的对联下,白胡子被蒜皮扫得直飘,手里的教鞭都快捏断了。
晨练:厨房里的太极密码
“这叫‘十字手’,不是让你揉包子褶!”男主扳着小桃的胳膊纠正,她却突然下蹲,双手做出捞饺子的动作:“师父你看!这样能练腰力,以后蹲灶前烧火不累!”
虎娃啃着蒜香饼路过,被小桃的“太极劈柴式”扫了一腿。“你这拳路,不去开包子铺可惜了!”正说着,宠物牦牛叼来个琉璃算盘,算盘珠子是用面团捏的,还染着苏挽月的草药汁。小桃眼睛一亮,抓起算盘就往剑上缠:“这样打拳时能算柴火钱!劈一刀算一文,十刀就是十文!”
药庐:会算账的草药
苏挽月在药架上贴新标签,标签上除了“柴胡,治感冒”,还多了行小字:“市价五文/两,比上月涨了一文,涨幅20%,合规”。虎娃凑过去:“你这是给草药办营业执照呢?”苏挽月头也不抬:“医道要知药性,商道要知价格,都是知根知底的学问。”
玉清抱着本《药价算术经》进来,书页里夹着片蒜叶当书签。“我算过了,”她指着药方,“金银花三钱,对应诚信三分;连翘二钱,对应让利二分……”话没说完就被裴红袖打断:“再这么折腾,药杵都要变成算盘了!”果然,药臼边真摆着个小算盘,算珠被捣药的震动弹得“噼啪”响。
午间辩论:灶台边的“天道抢答赛”
李娘子炸的蒜香丸子刚上桌,虎娃抓起一个就开辩:“商道更像这丸子,外酥里嫩——外表定价公道,内里诚信为本,这才是天道!”苏挽月夹起块青菜:“医道才是根基!就像这菜,得先种活了才能炒,人得先无病无痛,才能谈生意经!”
小儿子举着算盘“啪嗒”算:“爹说得对!丸子卖一文钱一个,卖十个能买五颗糖!”幼女搬来《道德经》:“娘说得对!书上说‘道法自然’,就像娘种药草不催长,做生意也不能急着赚钱!”玉清笑得直拍桌子:“你们俩干脆开个‘商医辩论班’,我来当班长!”
晚间课堂:算珠与《道德经》的混战
掌灯时,厢房里的热闹能惊飞谷里的鸟。长子读《货殖列传》读得摇头晃脑,读到“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突然问:“爹,是不是蒜香饼贵了就赶紧卖,便宜了就多买?”虎娃刚点头,幼女就举着《道德经》喊:“不对!书上说‘知足不辱’,不能贪心!”
最忙的是小儿子,他把算盘扣在头上当帽子,算珠掉了满地,非要用算珠拼“青牛书院”四个字。苏挽月进来时,正见虎娃用算珠拼“1 1=诚信”,小儿子却抓起珠子往嘴里塞:“爹,这珠子没张大叔的胡饼算珠香!”
谷夜:蒜香里的答案
夜深了,虎娃坐在谷口的石头上,看男主和小桃还在月下练拳——小桃的“云手”终于像模像样,可收势时还是习惯性地拍了拍围裙,像刚揉完面团。苏挽月端来碗蒜香粥,粥里飘着两颗算珠形状的山药丸。“你看,”她舀起丸子,“医道是里子,商道是面子,就像这粥,山药补身是本,蒜香开胃是末,缺了哪样都不香。”
虎娃咬着丸子笑了。远处传来牦牛打哈欠的声音,混着书院里隐约的算珠声,倒像是谷里在哼一首慢悠悠的歌——歌里有太极的圆,有算珠的方,有药香的醇,还有那口化在舌尖的、踏踏实实的蒜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