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原本以为一个月内不会有大事发生,但实际情况却发生了重大事件,这起事件甚至可能彻底改变关中的格局。

当时贾诩虽有预见关中即将大乱的能力,却无法确定具体时间。

由于一直追随张济,他对长安内部的动态一无所知。

若他知道吕布与王允关系密切,或许能从中察觉到一些端倪。

此外,薛礼“明镇汉中,暗度斜谷”

的计划更是超出了他的想象范围,即便有金榜消息,他也难以猜透这一布局。

贾诩虽有智谋,但在信息匮乏的情况下,未能预见到薛礼突袭长安的计划,这实属正常。

薛礼此计之妙,连被誉为关中智谋顶峰的贾诩也难以预料,更不用提他人了。

可以预见,当薛礼突然出现在关中时,必将引发巨大震荡。

在西凉尉犁郡,林枫对此尚不知情。

他未曾料到,仅仅过了几年,原本只有十岁左右的诸葛亮、司马懿和庞统已长大成人,且居住地也发生了变化。

若林枫知晓此事,必定会立刻派遣锦衣卫前去接触,无论三七二十一,先将他们控制住。

他决不允许这些将在历史上留下浓重一笔的人脱离掌控,只是对司马懿例外。

林枫对司马懿极为反感,认为其家族是导致后世“五胡乱华”

的罪魁祸首。

若非司马氏后继无力,又怎会让外族入侵中华大地,甚至进行惨无人道的种族屠杀?这样的历史创伤对林枫而言难以释怀。

因此,穿越至此的林枫决心改变历史,这也是他选择暂不理会其他诸侯的原因。

一代武圣岳飞率军北伐,对异族采取了极端的“灭族”

政策。

虽未必完全消灭,但同化是必然手段。

历史中的五胡已有多支覆灭,剩余的鲜卑等异族也难逃厄运。

除了五胡,当时的司马家族同样难辞其咎。

林枫认为,司马懿以某种方式夺取曹魏政权虽令人不齿,但也属人之常情。

然而司马氏掌权后表现平庸,开国皇帝司马炎前期尚可,后期却昏庸无道。

后代更是每况愈下,甚至闹出荒唐笑话。

若非司马家族后继无人,晋朝不会如此衰弱,中原也不会陷入被弱小异族欺凌的境地。

即便战乱导致人口锐减,也不应如此不堪一击。

西晋虽为大一统王朝,却未能改善民生,百姓生活水平甚至不及东汉末年与三国时期的战乱年代。

如此无能的统治者,其政治体制与世家地主的剥削可见一斑。

林枫对晋朝及司马家族深恶痛绝,即便司马懿未称帝,其夺权行为仍使司马家取代曹家建立晋朝,给华夏民族带来巨大灾难。

即便在当前时空中这些事件尚未发生,林枫对司马懿及其家族的厌恶之情丝毫不减。

若论及必须铲除的世家,袁家或杨氏并非首选,而司马家族则是非除不可的存在。

司马懿当初投靠曹操而非西凉王实属明智之举,尽管当时他并无此觉悟,但这一选择无意间避开了灭顶之灾。

即便西凉王统一全国,司马家也难逃厄运,只是推迟了结局的到来。

林枫因生于后世,对司马懿心生反感。

在这个虚构的世界里,他得知司马懿的年纪后,决定派遣锦衣卫彻底消灭司马家族,至少也要除掉司马懿,确保没有隐患。

然而面对诸葛亮和庞统,他的态度截然不同。

他会派出锦衣卫试图招降二人,若拒绝,便强行将其押至西凉,软禁直至他们归顺。

林枫并不想伤害这对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卧龙凤雏”

但在迫不得已时,他也下定决心要清除他们。

在他看来,名声不过是虚无缥缈之物,唯有力量才是真实的。

为了实现统一霸业,林枫认为任何阻碍都必须被清除,无论手段如何。

对他而言,成功才是唯一评判标准。

千古名相诸葛亮即便在架空世界里依旧才华横溢。

然而,主角林枫尚未知晓这些,若他知道,诸葛亮的性命恐难保。

诸葛亮计划投靠刘备,若让林枫得知,后果不堪设想。

毕竟,历史中的刘备曾一度弱小,却因诸葛亮辅佐,在短短十年内实现重大突破。

从初出茅庐到奠定蜀汉基业,诸葛亮功不可没。

林枫深知,若诸葛亮加入刘备阵营,将对他的计划造成巨大阻碍。

因此,他绝不会让诸葛亮有机会接近刘备。

在林枫看来,若非诸葛亮,曹操或许早已统一全国。

可惜,诸葛亮的存在让这一切成为泡影。

特别是诸葛亮借助奇门遁甲之力助周瑜火攻赤壁,更是让人难以忽视。

值得注意的是,此故事基于《三国演义》,而非正史。

所以,诸葛亮的能力在此世界得到强化,包括借东风等情节。

由此可知,林枫断不会轻易放过诸葛亮。

徐州驹县,是刘备尚未崛起之地。

此时刘备仍在小沛休养,一时难以苏醒。

糜竺刚离开刘备府邸,便直奔徐州老家。

这座沿海小城地处东海郡,他回到糜家后未作停歇,即刻进入书房。

管家福伯闻声前来,糜竺示意关门后,从书房角落取出一封密信,这是准备送往西凉王的亲笔信。

他仔细检查信封完好后,才安心交待福伯此事。

面对糜竺的信任询问,福伯激动跪地表明忠诚,三十年来尽心尽力,绝无二心。

糜竺见状轻叹,安抚福伯无需惊慌,继续商议要事。

糜竺慎重地对管家说道:“有一件事,需要一个真正可信的人来完成。”

他的语气透露出这件事的重要性,“你可以被信任吗?”

管家听后,终于放下心来。

他原本以为糜竺是听信流言,怀疑他的忠诚,准备对他采取行动。

但现在明白了,糜竺是对他的信任赋予重任。

管家激动不已,承诺会全力以赴完成任务。

糜竺拿出一封密信交给他,叮嘱一定要亲自送到西凉王手中,绝不能交给别人。

他还强调信件必须保密,不可被他人发现。

管家意识到此事关乎糜家命运,立刻下定决心要顺利完成使命。

糜竺正密谋着一些不可告人的计划,却突然发现书房门被强行推开。

这一意外让他惊恐万分,担心自己的行为被外界知晓,会给糜家带来灾难。

还没等他反应过来,一名穿着下人服的男子闯入书房。

糜竺心中疑虑重重,怀疑这是刘备或陶谦派来的间谍。

然而,就在他思索对策时,男子拿出一块令牌扔给他,并自称是西凉王手下的锦衣卫。

男子还说,他们的主公有重要事情需要与糜竺商谈。

糜竺接过令牌,还未细看便被这突如其来的消息震惊得说不出话来。

他心中疑惑,难以置信天降如此好运——他正打算通过关系向西凉王示好,请求锦衣卫协助家族秘密撤离徐州,如今锦衣卫竟主动找上门来。

尽管内心充满疑问,但糜竺还是仔细端详起手中的令牌。

这块令牌制作精良,通体玄青,方形设计,中间刻有一个大大的“锦”

字。

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商人,糜竺一眼就能看出它的价值非凡。

糜竺一见到令牌便确信其真实性,绝非仿造。

在当时的手工业水平下,赝品通常质量低劣,根本逃不过他的眼睛。

因此,他对面前男子的身份深信不疑。

然而,因事态严重,他仍保持谨慎态度,询问来者意图。

锦衣卫对此并不意外,毕竟糜竺与主公的地位悬殊巨大。

若糜竺轻率表态,反而会引起怀疑。

锦衣卫暗示周围有人不便交谈,而糜竺则保证身边的老管家值得信赖,无需避嫌。

尽管如此,管家深知此时最佳选择是自行离开,以免引发不必要的猜忌。

即使糜竺本人无异议,锦衣卫也可能心存芥蒂。

多年的经验让他明白这一点,于是主动请辞,对主人和来者礼貌告退后退出房间。

锦衣卫目睹糜管家的举动后,眉头微扬,显然对他的机敏感到意外。

糜竺虽未表露情绪,但内心对管家的表现颇为满意。

这类关乎家族命运的关键时刻,即便他对管家信任有加,也难免存有疑虑。

毕竟,管家并非糜家血脉,总有一层难以消弭的距离。

管家离开书房后,锦衣卫才启口说道:“糜大人,恭喜您即将成为我家主公的亲家。”

糜竺微微点头,示意倾听。

锦衣卫整理措辞后,直言主公的主要意图——即糜家小姐已被内定为未来的主母。

糜竺震惊不已,难以置信地反问:“我妹妹将成为西凉王的妻子?”

此消息令他措手不及,但也让他意识到这是家族崛起的重大契机。

糜竺原本只求糜家能在西凉站稳脚跟,早日摆脱徐州的困境。

在他的计划里,将妹妹嫁入西凉王室是遥不可及的梦想,顶多是个幻想。

然而,锦衣卫的一席话却让他震惊不已——这个梦想竟然成真了,而且还是由西凉王主动促成。

西凉王不仅对糜家抛来了橄榄枝,还表现出对糜家妹妹的兴趣。

这样的转变让糜竺措手不及。

他本以为需要费尽心机安排这一切,没想到对方竟如此直接。

面对锦衣卫的话,糜竺下意识怀疑这是玩笑,脱口而出:“贵使,您是不是弄错了?”

他难以置信地问道:“西凉王真的看中了我家小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