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 >  京城寻宝记 >  第161章 月下邂逅

长野市的"华苑"中华料理店藏在一条僻静小巷里。老板姓陈,福建人,一见老林的信就热情地给我们安排了后院的储藏室住下。虽然堆满干货和调料,但总比露宿街头强。

田中那位文化局的朋友晚上才来,我们决定趁白天分头行动。老张和老邻居去踩点,我则负责采购必需品。陈老板提醒我避开主干道的监控,给了我顶棒球帽和一副黑框眼镜。

"山本家势力大得很,"他递给我一张手绘地图,"走这些小巷子安全。"

四月的长野,樱花刚谢,空气中还残留着淡淡花香。我压低帽檐,按照地图来到一家户外用品店,买了绳索、强光手电和对讲机。结账时,柜台电视正播放新闻,画面赫然是我们三个在东京旅馆的监控截图!

"...警方呼吁民众提供线索..."女主播的声音让我后背发凉。

我匆忙离开,拐进一家便利店买食物。刚出门,就撞上个穿和服的姑娘。她手里的纸袋掉在地上,几本关于中国陶瓷的书籍散落一地。

"すみません!"我慌忙道歉,蹲下去捡书。

"没关系,"姑娘用流利的中文回答,"您也是中国人?"

我抬头,呼吸为之一窒。她约莫二十五六岁,肌肤如雪,一双杏眼清澈见底,嘴角微微上扬的样子让人想起古画中的仕女。和服是淡紫色的,衬得她越发温婉。

"啊...是的。"我结结巴巴地回答,把书递还给她。

她接过书时,手指轻轻擦过我的手背,像一片羽毛拂过。"您对陶瓷感兴趣吗?"她指着最上面那本《明代青花鉴赏》。

"略懂一二,"我谨慎地回答,突然想起背包里的康熙杯,"其实我有一件康熙年间的瓷器..."

她眼睛一亮:"真的吗?我是学文物保护的,能让我看看吗?"

我犹豫了。这姑娘太美,美得让人警惕。但那双眼睛里的热切又不像装的。

"这里不方便,"我环顾四周,"要不..."

"前面有家茶室,很安静。"她微笑着说。

茶室是传统和式风格,窗外是个小庭院。我们选了最里面的位置。我小心翼翼地从背包里取出康熙杯,放在茶桌上。

姑娘——她自我介绍叫绫子——从手袋里取出白手套和放大镜,专业得令我吃惊。她仔细检查杯底的款识,手指轻抚釉面,动作轻柔得像在抚摸情人的脸。

"真品,"她终于抬头,眼中闪着光,"而且是官窑。这种冰裂纹釉面,现代人仿不出来的。"

"你懂行。"我松了口气。

"我京都大学读文物保护专业,"她轻轻放下杯子,"但这种级别的官窑...您是从哪里得到的?"

我编了个故事,说是祖传的。绫子似乎不太相信,但也没追问。我们聊起中国陶瓷,她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之深让我惊讶。从汝窑的天青色到珐琅彩的西洋影响,她如数家珍。

"你为什么这么喜欢中国文物?"我忍不住问。

绫子望向窗外,阳光透过樱花树的残枝在她脸上投下斑驳光影。"小时候家里有很多中国古董,我总感觉...它们不属于那里。它们应该回到故乡。"

我心头一震。这话简直说到了我心坎里。

不知不觉聊到傍晚,我才惊觉时间流逝。匆忙告别时,绫子递给我一张名片:"山本绫子"几个字下面印着"长野县立博物馆特聘研究员"。

山本?!

我的手一抖,名片差点掉在地上。绫子似乎注意到我的异常,疑惑地偏着头。

"怎么了?"

"没...没什么,"我强作镇定,"只是没想到你这么年轻就是研究员了。"

她微微一笑:"家族有些关系。对了,您住在长野吗?明天我们博物馆有个关于东亚陶瓷的讲座,如果您有兴趣..."

我含糊地答应着,匆匆离开。山本!她难道是山本龙一的...回到华苑,我把遭遇告诉老张和老邻居,两人脸色都变了。

"肯定是山本龙一的妹妹!"老邻居拍腿,"我在东京打听时听说过,山本家有个女儿在博物馆工作。"

老张皱眉:"太巧了。会不会是圈套?"

田中这时带着他朋友来了。那人叫佐藤,瘦高个,戴金丝眼镜,一看就是知识分子。佐藤带来了山本别墅的平面图,铺在餐桌上。

"这是二十年前的档案,"佐藤指着图纸,"后来装修过,但主体结构没变。"

我们围过去看。别墅地上两层,地下一层。地下室占了整个建筑基底,有两个出口:一个在厨房,一个...

"这是什么?"老张指着图纸角落一个小方块。

佐藤推推眼镜:"通风井。连接地下室的,很窄,成年人很难通过。"

老邻居眼睛一亮:"多窄?"

"直径约40厘米。"

"小孩能钻进去!"老邻居兴奋地说,"我在潘家园收过一套民国小偷工具,专门对付这种通风口!"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田中摇头:"太危险了。一旦触发警报..."

"等等,"我打断他们,指着绫子的名片,"你们说,如果通过她进入别墅呢?"

屋里顿时安静下来。老张看我的眼神像看疯子:"你疯了?她是山本家的人!"

"但她也是文物保护专家,"我坚持,"她对那些文物显然有不同看法..."

老邻居眯起眼睛:"小吴,你该不是看上人家姑娘了吧?"

我脸一热,没否认。老张叹了口气,拍拍我肩膀:"色字头上一把刀啊兄弟。"

佐藤临走前警告我们,山本家已经收买了当地警方,悬赏提高到一千万日元。"你们最好别露面,"他说,"特别是你。"他指着我,"监控画面上你最清楚。"

那晚我辗转难眠,满脑子都是绫子低头赏瓷的侧脸。第二天一早,我鬼使神差地拨通了她的电话。

"周先生?"绫子的声音透着惊喜。给大家解释一下,她之所以称呼我为周先生,是因为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我在日本化名周宝斋。

"关于那个讲座..."我嗓子发干,"我有兴趣。"

老张知道后差点揍我,但老邻居却若有所思:"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讲座在下午。我换了陈老板的衣服,戴上眼镜和口罩,像个普通游客一样混进博物馆。绫子是主讲人,穿着淡蓝色套装,站在投影幕布前讲解"中日陶瓷交流史"。她讲到某些日本博物馆收藏的中国文物时,语气中有一丝几不可察的愧疚。

讲座结束,人潮散去后,绫子找到躲在角落的我。

"谢谢你来,"她眼睛亮晶晶的,"我有些私人收藏想给你看,方便去我家吗?"

我的心跳加速:"你家?"

"嗯,在上高地的别墅。父亲去世后,哥哥很少回去,现在基本是我在用。"

上高地!山本家的别墅!我强压住激动,故作犹豫:"今天可能不行..."

"那周末如何?"绫子似乎很期待,"我可以开车来接你。"

分开前,她突然问:"周先生,你真的只是个古董爱好者吗?"

我后背一凉:"什么意思?"

"你看那个康熙杯的眼神..."她轻声说,"像是在看失散多年的孩子。"

回到华苑,我把情况一说,老邻居激动得直搓手:"天赐良机!"

老张却坚决反对:"太危险了!万一是陷阱呢?"

"那就做两手准备,"我说,"如果我进去后两小时没消息,你们就按原计划从通风井突破。"

田中突然说:"我有个主意。绫子小姐的助理请假了,正在招临时工。"他拿出一张招聘启事。

老邻居一拍大腿:"我和老张可以应聘!这样里应外合!"

计划就这样定下了。老张和老邻居去应聘绫子的助理和司机,我则作为"客人"受邀进入别墅。田中负责在外围接应。

应聘出奇顺利。老邻居的文物知识和老张的驾驶技术都无可挑剔,更何况绫子根本不知道他们和我的关系。周六早上,老张开着绫子的丰田世纪来接我时,冲我眨了眨眼。

"别墅守卫有四个,"他压低声音,"两条狼狗。但绫子小姐人很好,特意嘱咐厨房准备了中国菜。"

绫子坐在后座,穿着淡粉色和服,比初见时更美。见我盯着她看,她耳根微微泛红。

"周先生休息得好吗?"

"很好,谢谢。"我努力保持镇定,手心却全是汗。

车驶出长野市区,沿着蜿蜒的山路向上高地行进。窗外景色越来越美,雪山、森林、溪流...像一幅展开的画卷。绫子轻声介绍着沿途风景,偶尔我们的手臂碰到一起,又迅速分开。

"到了。"老张说。

车拐进一条私家路,穿过铁门,停在一栋西式别墅前。那对石狮子比照片上更刺眼,明显是颐和园的风格。

绫子带我参观别墅。内部装修是西式的,但到处摆着中国古董:墙上挂着山水画,柜子里陈列着瓷器,连门把手都是玉制的。

"这些都是..."我强忍怒气。

"父亲和祖父的收藏,"绫子语气复杂,"大部分来自中国。"

她带我来到一个锁着的房门前:"这是哥哥的收藏室,连我也不能进。但我的工作室在后面,有些不一样的藏品。"

她的工作室是个明亮的房间,摆着各种修复工具和几件普通古董,明显是现代合法购买的。

"这些是我自己收集的,"她骄傲地说,"每一件都有清楚的来源证明。"

我注意到桌上放着一本相册。绫子见我感兴趣,主动打开:"这是我祖父在中国时的照片。"

照片已经发黄,显示一个日本军官站在故宫前,旁边堆满木箱。我的血液瞬间凝固——那些箱子上赫然印着故宫的标记!

绫子看我脸色不对,急忙合上相册:"对不起,我不该..."

"没关系,"我勉强笑笑,"历史就是历史。"

午餐很丰盛,地道的中国菜。席间绫子问起我的"家传"康熙杯,我支支吾吾,她似乎察觉了什么,但没追问。

饭后,绫子带我去庭院喝茶。庭院设计是日式的,但亭子的柱子上雕刻着明显的中式纹样。

"这些柱子..."

"来自山西的一座庙宇,"绫子低头,"1940年运来的。"

我握紧了拳头。这时老邻居扮作的助理来叫绫子接电话,她道歉离开。我迅速查看四周,发现亭子地板有一块颜色略深,像是经常被掀开。

我刚要查看,突然听见脚步声。不是绫子轻盈的步子,而是沉重的皮鞋声。

"你就是那个对中国古董很感兴趣的中国人?"一个阴冷的声音从背后传来。

我转身,看见一个和绫子有几分相像的中年男人,身后站着两个保镖。山本龙一!

"哥哥!"绫子匆匆赶来,"这是周先生,我邀请的客人。"

山本冷笑:"客人?还是小偷?"他拿出一张照片甩在桌上——是东京旅馆的监控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