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 >  相国在上 >  249【盐漕之争】

“这……”

乔望山欲言又止,显然另有隐情。

章时和郝时方十分自觉起身告退,一个说要去检查夏税的前期准备事宜,一个说自己手头上还有好几桩紧要的案子,相继离开内堂。

“厅尊,先前老朽得知消息,便能断定此事绝非那两个小辈自作主张,蒋总督是否知情尚未可知,但是桑世昌一定知晓此事,说不定这就是他的授意,专门冲着乔家而来!”

乔望山没有再遮遮掩掩,神情颇为笃定。

薛淮起身亲自为两人斟茶,温言道:“乔老不妨细说。”

“这要从厅尊查办两淮盐案之前说起。”

乔望山镇定心神,徐徐道:“在厅尊驾临扬州之前,两淮盐商与漕帮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关系,两边的利益连接十分紧密。漕运衙门掌控运河不假,但是底层的码头劳工、船工和纤夫等等,实际上都是由漕帮控制,当然漕帮亦受漕衙辖制。对于我等盐商而言,食盐和货物分销各地离不开漕运,而且必须要仰仗漕帮的庇护。”

薛淮沉吟道:“乔老,你说离不开漕运我能理解,但是必须仰仗漕帮庇护之言从何说起?”

坐在一旁的沈秉文便解释道:“是这样的,以前各家商号只管自家门前事,随着生意越做越大,摊子越铺越广,每到一地拓展产业都要面临当地官府和黑恶势力的袭扰。这个时候只要提前和漕帮谈妥,他们便会出面解决大部分麻烦。因此无论以前的刘郑等大族,还是一般的中小商户,都会定期给漕帮一笔银子,以此求得一份安稳。”

薛淮微微点头。

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并非几句漂亮话就能解决商户们的困扰。

就拿沈家的广泰号来说,前年入京便被户部刁难得进退两难,偏偏对方的一切举动都符合大燕律和官场规矩,任谁都挑不出毛病,最后要不是姜璃出面让户部松口,广泰钱庄的牌照不可能拿到手。

天子脚下尚且如此,民间各地的情形更加不堪。

商户想要去别人的地盘赚银子,拜码头是必不可少的流程,若不打点好当地官府和地头蛇,白花花的银子打水漂都是小事,就怕最后落得人财两空。

“以前乔家和漕帮的关系不算差,桑承泽固然是个飞扬跋扈的纨绔子弟,但他绝对不敢擅自破坏漕帮的规矩,否则桑世昌饶不了他。”

乔望山摇摇头,继而坦然道:“厅尊,其实以前漕衙、漕帮、盐运司、盐商是一条绳上的蚂蚱。”

听完他这番陈述,薛淮对这里面的弯弯绕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

在柳英招供之后,他便翻阅过很多和漕运衙门有关的卷宗,正因为他知道八省漕粮和千里运河对大燕朝廷的重要性,才没有冒然出手针对蒋济舟和桑世昌,只抛出那船钦犯试探对方的反应。

但是从乔望山所言来看,漕帮牵连的势力比薛淮的预想还要复杂。

这个民间帮派一方面依附于漕衙的羽翼之下,老老实实地给朝廷做贡献,另一方面又将触角深入民间各地,想方设法地攫取私财,比如从大大小小的商户手中收取保护费,又如夹带走私来赚取巨额利益,更不必说他们还会盘剥那些底层的百姓。

沈秉文适时开口道:“以前盐运司的高官和一些大盐商变着法儿中饱私囊,漕帮会帮他们漂白这些银子,换成田契地产以及珍宝玉器等等,漕帮从中收取一定比例的佣金,这也是他们的银钱来路之一。”

薛淮脑海中登时浮现两段回忆。

其一是许观澜私宅中的大量财货,这些显然都是漕帮的杰作。

其二便是济民堂那些来路不明的巨额善款。

这是一个完整的闭环,而漕帮在其中起到的作用至关重要。

薛淮之前查办两淮盐案,将贪官污吏和不法豪族连根拔起,让漕帮在这方面的收入锐减,后来他又斩断济民堂和玄元教的联系,使得漕帮少了一条可靠的洗钱门路。

如此说来,即便他没有让靖安司那艘官船北上,漕帮的人也会来找他的麻烦。

不过……

薛淮收敛心神,看向乔望山问道:“乔老,两淮盐案由我查办,漕帮为何会直接针对你们乔家?”

乔望山面露难色,沈秉文见状便愧然道:“此事其实和我有关,若非我当初强力推举乔老为盐协首任会首,乔家也不会成为漕帮的首选目标。”

薛淮稍稍思忖便也明白过来,毕竟盐业协会互助互利的章程是由他亲笔拟定。

所谓互助互利,是指进入盐协的两淮盐商们需要尽量摈弃过往的门户之见,在不影响自身根基利益的前提下,尽可能抱成一团互相帮助,薛淮当时还特地给他们讲了晋商的例子。

盐协除了要接受盐运司和盐法道的双重监管,自身也要自纠自查,尤其是要规范账目,杜绝以公帑谋私盐之利。

如此一来盐商们就很难攫取灰色收入,这导致漕帮无法像以前一样抽取佣金。

虽然少了这部分收入,但盐商们的总体进项反倒有所上升,那是因为盐协统合两淮绝大多数盐商,他们自行组织商船队伍,同时联合起来与外部势力商谈,这些举措逐渐收到成效,使得他们减少许多不必要的开销,而且对于漕帮的依赖程度日益降低。

这些都是薛淮的筹划,也是他力主建立盐业协会的缘由,只为让这些民间商贾阶层在官府全方面的监管下,尽力形成自己的势力范围,从而拥有抵御风险的部分能力,不会轻易被人分化瓦解逐个蚕食。

一念及此,薛淮亦致歉道:“乔老,此番委屈你了。”

“厅尊言重了。”

乔望山连忙摆手,然后认真地说道:“实不相瞒,盐协成立之初,老朽并未想过会有这么好的效果,不少同仁也是这般想法。连我们身在局中都不敢相信厅尊的蓝图,漕帮乃至漕运衙门更难窥见门径。等到他们发现越来越难从我们这些商户身上捞取油水,盐协规模已成,他们就算想挑拨也无从入手。”

薛淮对此早有意料。

他从来不相信人心能够始终坚定地连在一起,对于世间绝大多数商人而言,唯有利益才能使他们谨守底线。

从去年秋天草创到如今初具规模,盐业协会在没有任何干扰和打压的情况下,完成最初也是最难的开荒阶段,现在会员们都已深切体会到这个协会带给他们的便利与好处,因此他们除非遭受生死关头的威胁,否则绝对不会主动脱离乃至背叛。

漕衙和漕帮这会终于反应过来,所以蒋方正和桑承泽将乔家定为目标,掀起漕运势力对两淮盐商的围剿号角。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薛淮一言点明这件事的关键所在。

乔望山叹道:“正是此理,盐协的成立使得我们这些商户可以逐渐摆脱漕衙以及漕帮的钳制,他们无法像以前那般不断啃噬我们的血肉。当初他们坐在家中就能拿到源源不断的银子,而今却只能望银兴叹,自然不会善罢甘休。厅尊,桑承泽此番多半是受桑世昌的指派,一者是为了来扬州探探路,二者是想找机会挑起两淮盐商和漕帮的斗争,老朽以为不妨静观其变,不必为争一时之气遂了他们的心愿。”

他还有句话没有说,漕帮若无那位漕运总督的默许,怎敢如此行事?

蒋方正的出现便是佐证。

只不过这些事情绝对拿不到切实的证据,而且现在只是几个小辈的意气之争,朝廷不可能因为桑承泽打了乔文轩一拳,就不顾漕运动荡派人下来彻查。

“乔老顾全大局之心,薛某感佩。”

薛淮转头看向自己的未来老丈人,冷静地问道:“叔父有何看法?”

沈秉文沉吟道:“盐漕之争在于利,如今盐商们不可能再拿自己的辛苦钱去供养那些人,而桑世昌之流也不会甘愿舍弃那种予取予求的日子。所谓八省漕运,其实只有江浙之地算是油水丰厚,而扬州盐商首屈一指,这么大的利益放在眼前却吃不着,漕帮肯定不会善罢甘休。”

薛淮点头道:“乔老,沈叔父所言亦是我所想,一味退让只会助长对方的嚣张气焰。”

“是,那老朽就全听厅尊的安排。”

乔望山何尝不明白这个道理,只是他担心薛淮待不了两年就会返回京城,到时候谁来给他们这些盐商撑腰呢?

沈秉文猜到乔望山的心思,因而对薛淮说道:“贤侄,漕帮行事素来阴损,若是你决定要和他们较量一番,需要尽早做好万全准备。”

“嗯,兹事体大,二位也要和协会之中可靠的同仁提前通个气,另外——”

薛淮顿了一顿,从容道:“桑承泽还是得抓回来,看看对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有句话他藏在心底,主要是因为乔望山在场,玄元教的事情是绝对的机密,暂时还不能让他知晓。

薛淮隐隐有种感觉,蒋方正的露面恐怕不只和盐漕之争有关。

就是不知这位家世优渥的公子哥儿,和妖教乱党究竟有多深的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