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桓公不明不白死在齐国,齐国只是把凶手彭生杀了,算是给鲁国一个交待。因齐襄公的昏庸无道,乱杀无辜,齐国诸公子纷纷逃离齐国,到他国避难。
齐公子纠的母亲是鲁国人,公子纠避难便来到了姥姥家,随同公子纠避难鲁国的还有齐国两位名臣,管仲和召忽。随着齐国内乱的解除,齐国的君位出现真空。鲁庄公便派军队,护送公子纠返回齐国为君。
但鲁国的军队行动慢了些,被公子小白捷足先登,做了国君,就是齐桓公。齐桓公派军队半路设伏截杀鲁**队,鲁军大败,公子纠想回齐国继承君位没有成功,只好又回到鲁国继续避难。
鲁庄公派军队护送公子纠,返回齐国继承君位,半路遭到齐**队的伏击,护送公子纠回国没有成功。鲁庄公心有不甘,当年秋天,鲁庄公派兵攻打齐国,齐国诈败退,鲁国紧追不舍,一直追到齐国腹地,齐派精兵拦截了鲁军退路,鲁军被困在齐国。
几万人的军队被困齐国,鲁庄公当时慌了手脚。这时齐桓公写信给鲁庄公说:“公子纠是我兄弟,我不忍亲手杀害他。请鲁国将他处死。召忽、管仲是我的仇人,请将他们活着交给我。否则齐将围攻鲁国。”
鲁庄公拿着信,脸色煞白,朝堂之上顿时议论纷纷。大臣们有的主张与齐死战,有的则建议按齐桓公要求行事。鲁庄公心中明白,此时鲁军被困,再战无异于以卵击石。无奈之下,他只好下令处死公子纠。
鲁国大夫施伯说:“齐国想得到管仲,并不是想杀他,而是将要重用他。他被重用后,必定成为鲁国的大患,不如杀了管仲,将他的尸体送给齐国。”
召忽听闻公子纠已死,悲恸万分,自刎而亡。而管仲深知自己肩负重任,毅然决定跟随齐国使者回齐。鲁国杀了公子纠,齐桓公才将被困将士放回鲁国。
将士们个个垂头丧气。鲁庄公看着被困的军队,总算回来了,心中的一块石头总算落了地。当管仲被押送到齐国时,鲍叔牙向齐桓公极力推荐管仲的才能。
齐桓公本就胸怀大志,不计前嫌,决定重用管仲。管仲也不负所望,自此开始辅佐齐桓公,齐国逐渐走向强盛,而鲁国则在此次事件后,陷入了一段艰难的发展时期,鲁庄公也只能暗自叹息,反思自己的决策。
齐国自齐桓公继承君位以来,多次入侵鲁国。每次入侵都要占有鲁国大面积土地,鲁国苦不堪言。齐国前后入侵鲁国三次,齐国边境距鲁国都城越来越近。
鲁国将军曹沫,面对齐国的入侵愤愤不平,趁齐桓公与鲁庄公在柯地会盟,要给齐桓公好看。会盟当日,齐桓公与鲁庄公在坛上歃血为盟。曹沫突然快步登上坛,手持匕首劫持了齐桓公。坛上众人皆惊,气氛瞬间凝固。
齐桓公脸色煞白,惊恐道:“你……你要干什么?”曹沫怒目圆睁,厉声说:“齐国多次侵犯鲁国,鲁国土地被占,百姓受苦,今日你必须归还侵占鲁国的土地,否则我与你同归于尽!”
齐桓公被吓得双腿发软,为求保命,忙不迭地答应。曹沫这才放下匕首,退回原位。
齐桓公脱险后,恼羞成怒,想反悔承诺。管仲忙劝道:“不可!若因贪小利而失信于诸侯,以后难以称霸。”
齐桓公权衡利弊,最终还是履行了承诺,归还了鲁国被占的土地。曹沫此举,不仅为鲁国挽回了损失,也让天下人看到了鲁国不屈的骨气,而齐桓公因守信,威望在诸侯中更上一层楼,争霸之路愈发顺畅。
曹沫的壮举,打击了齐国的嚣张气焰,也使软弱无能的鲁国强硬了一把。使齐桓公威风扫地,在天下人面前,无地自容,丢透了人。但齐国并没有反悔,真的返还了三次侵占鲁国的全部土地。齐桓公在丢人的同时,也使得齐国威信大增。
而曹沫也成为鲁国人民心中的大英雄。年轻人更是把曹沫当作心中的偶像。曹沫一战成名后,鲁国朝堂上对他的赞誉声不断,鲁庄公也对他更加倚重。然而,齐国朝堂中却暗流涌动。一些大臣认为曹沫之举是对齐国的奇耻大辱,力劝齐桓公再次兴兵伐鲁,以雪前耻。
齐桓公心中也有不甘,但管仲却力排众议,认为此时若再攻鲁,会让诸侯觉得齐国言而无信,不利于霸业。就在双方僵持不下时,鲁国国内有一些亲齐势力蠢蠢欲动,他们暗中与齐国勾结,企图破坏鲁国内部团结。
曹沫得知此事后,决定亲自去探查这些亲齐势力的阴谋。他乔装打扮,深入民间,收集证据。而与此同时,齐国也在密切关注着鲁国的动向,一场新的较量似乎又要在齐鲁两国间展开,是和平还是战火,
但齐鲁之间确实是和平了,自从上次在柯地齐鲁会盟之后,齐鲁之间几十年没有战事,而鲁庄公也开始了他的享乐生活。齐庄公三十二年,庄公修一亭台时,曾到过党氏之家,见到了党氏之女孟任。十分喜欢,应允立他为夫人,他们割破胳膊订了誓约。
孟任被鲁庄公的深情打动,答应与其相伴。不久后,孟任便有了身孕,十月怀胎,诞下一子,取名为般。鲁庄公满心欢喜,对孟任和般宠爱有加。时光匆匆,般渐渐长大,模样英俊且聪慧过人,鲁庄公有意立他为储君。
然而,鲁庄公的弟弟庆父心怀不轨,觊觎君位已久。他暗中勾结一些大臣,企图破坏般的储君之位。就在鲁庄公考虑立储之事时,鲁国边境突然传来消息,齐国似乎在边境集结军队。鲁庄公大惊,他深知齐国若来犯,鲁国恐难以抵挡。此时,朝堂之上又因立储之事争论不休,庆父在一旁煽风点火,局势愈发混乱。鲁庄公看着这一切,心中烦闷不已,不知该如何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