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知白虽有预料,但这成绩,也是有些出乎意料的。
他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他走上前,用力拍了拍周志新的肩膀:“好小子,争气!没给咱们科学院丢脸!”
陆知白又转向众人,朗声道:
“今日,可谓是双喜临门!”
“第一喜,是咱们这土豆喜获丰收,产量喜人!”
“第二喜,便是咱们科学院的学子们,金榜题名,为院争光!”
陆知白摆了摆手,吩咐身边的仆从:
“去,给报喜的差爷,还有今日在场的乡亲们,发些喜钱,让大伙儿一起乐呵乐呵!”
“谢侯爷赏!”
差役和百姓们笑容顿时更加真情实感了,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
其他人挤到一旁,领赏去了,一片喜气洋洋的景象。
等学生们情绪稍定。
陆知白面上带着笑意,声音却很沉稳:
“诸位,今日喜事连连,固然可贺。”
他目光扫过那堆土豆。
“但这地里出的宝贝,还需验个明白。”
他手一挥。
“来人,上大秤,称称看,咱们趁热打铁!”
周志新、陈瑜等人,虽然因为喜报心中火热,听侯爷这样一说,立刻精神一振。
“老师说的是!正事要紧!”
几个学子当即撸起袖子,与仆役们一起,将那杆能称几百斤的大木杆秤抬了过来。
那报喜的差役头儿,怀里揣着赏钱,脸上笑开了花。
他本还想再说几句吉利话,讨个好彩头。
可见这般景象,只得把话咽了回去,与手下几个弟兄站在一旁,伸长了脖子瞧热闹。
一筐筐沾着泥沙的土豆,被小心翼翼地倒在铺开的草席上。
再由学子们合力抬上秤钩。
管事在一旁高声唱着数目:
“第一筐,一百二十三斤!”
“第二筐,一百三十斤整!”
“……”
田埂边的那些庄户人家,一个个都屏住了呼吸。
眼珠子几乎要从眼眶里瞪出来了。
这些人祖祖辈辈都跟土地打交道,面对这样多的块根作物,哪怕不是自己的,也本能的开始高兴起来了。
陈瑜手指翻飞,算盘珠子噼里啪啦响个不停。
王启凤则提着笔,在随身的小册上飞快地记录着。
不多时,草席上的土豆已经全部称量完毕。
陈瑜拿着算盘,快步走到陆知白跟前。
他声音激动:
“老师!四分地的土豆,总共……总共称得七百零三斤!”
人群先是静默了一瞬。
这个数字太过惊人,仿佛一下子把所有人都砸懵了。“轰!”
紧接着,便是控制不住的巨大惊叹声,响彻田野!
“七百零三斤!俺的个老天爷啊!”
一个老农激动得一屁股坐在了地上,嘴里还喃喃着,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四分地啊!就这么巴掌大点的地方,竟然出了七百多斤?”
“快算算,快算算!这一亩地,那得是多少斤?”
有人已经迫不及待地大声喊了起来。
不用旁人仔细计算,早就有心思活络的人脱口而出:
“一千七百斤!”
“估计种得好一点,只怕能上两千斤吧?”
“两千斤!”
这三个字,带着巨大的冲击力,让在场所有人的耳朵都嗡嗡作响。
报喜的那几个差役,此刻嘴巴张得老大,眼睛瞪得溜圆。
他们也算是见过些场面的人。
皇榜高中,御街夸官,那等风光,他们也曾有幸目睹。
可是在这田间地头,亲眼看着从地里刨出亩产两千斤的新粮食,这种冲击感,是前所未有的!
“侯……侯爷……”
差役头儿的舌头都有些打结了。
“这……这土豆,当真……当真如此高产?”
陆知白微微一笑。
他伸手从箩筐里拿起一个拳头大小的土豆,在手里掂了掂。
“千真万确。”
他扬起声音,对着众人说道:
“诸位乡亲,诸位学子!”
“这,便是咱们科学院献给大明的第二份厚礼!”
“土豆,亩产两千斤,今日,便在此地,由诸位共同见证!”
向来沉稳的周志新,此刻只觉得一股热血直冲头顶。
他上前一步,对着陆知白深深一躬:
“侯爷之功,利在千秋!学生……学生等,今日受教了!这便是经世致用!”
他身后,王启凤、陈瑜等一众新科举人,也齐齐躬身行礼。
他们神情肃穆,内心激动不已。
金榜题名固然是天大的喜事。
但这沉甸甸的土豆,这能活人无数的希望,更让他们心潮澎湃,难以自已。
这是利在千秋!
那几个报喜的差役,再看向陆知白时,眼神里已经满是敬畏。
原先他们以为,这位广智侯,不过是长得好了些,圣眷优渥罢了。
今日亲眼一见,方才知道其手段果然是非凡。
不仅能点拨文章,更能点土成金!
“侯爷真乃神人也!”
一个差役忍不住低声感叹。
“可不是嘛!科学院科举出了三十多个举人,连解元都是他教出来的!”
“又真的种出了神仙一般的粮食!”
这“双喜临门”的消息,传播速度极快。
先是栖霞山附近的村庄。
接着便传遍了应天府的大街小巷。
“听说了没?广智侯爷在栖霞那边,不光他的学生中了举,还种出了神粮!”
“神粮?怎么个神法?”
“说是叫什么土豆,一亩地能收两千多斤!我的天爷,两千多斤啊!”
“真的假的?莫不是有人瞎传的吧?”
“瞎传个啥!报喜的官差老爷们都亲眼看见了!听说连新科解元公都亲自下地刨土豆呢!”
“乖乖,这位广智侯爷这是……祖坟埋在哪了啊?文能安邦,又能济民!”
茶楼酒肆,街头巷尾。
到处都在谈论广智侯,谈论科学院。
先前那些对新学、对科学院还存有几分疑虑和观望的人,此刻也只剩下满心的佩服。
“这位侯爷,当真是算无遗策,神通广大!”
“大明有广智侯,实乃社稷之福,万民之幸啊!”
应天府的百姓,提起广智侯陆知白,无不交口称赞。
那份敬佩之情,几乎要从话语里溢出来。
唯有鸡鸣山下国子监。
气氛,并不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