挣扎着想要坐起来,急切地问:“你们怎么不说话?四弟到底怎么了?是不是在西域打仗的时候受伤了?还是回来的路上出了什么事?你们快说啊!”
孛儿帖皇太后再也忍不住,眼泪掉得更凶了,哽咽着说:“窝阔台……不是的……拖雷他……他是为了救你,才变成这样的……”
“为了救我?”窝阔台愣住了,没明白母亲的意思,“我生病,跟四弟有什么关系?他怎么救我?”
耶律楚材叹了口气,走上前,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一五一十地告诉了窝阔台,从他突然病重昏迷,到太医束手无策,再到老太监提出替命之法,最后拖雷执意要替他喝替命汤,昏迷不醒,只能活三天的事,都详细地说了出来。
窝阔台听完,整个人都僵住了,眼睛瞪得大大的,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挣扎着从龙床上爬下来,不顾身体的虚弱,踉跄着走到术赤面前,一把抱住拖雷,声音颤抖地说:“四弟!四弟你醒醒!你怎么这么傻?!朕生病,跟你有什么关系?你为什么要替朕喝替命汤?你为什么要拿自己的性命,换朕的性命?!”
拖雷依旧昏迷着,毫无反应,脸色苍白得像一张纸,呼吸也越来越微弱。
“三哥,你别激动!”察合台赶紧扶住窝阔台,“你刚醒过来,身体还很虚弱,不能激动,要是再病倒了,拖雷弟弟的心血就白费了!”
“白费了?”窝阔台苦笑一声,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往下掉,“他用自己的性命救朕,要是朕连他都救不活,那才是真的白费了!太医!太医呢?!”
太医们赶紧跑了过来,跪在地上说:“陛下,臣在!”
“你们快给四弟把脉!快想办法救他!不管用什么方法,不管花多少钱,只要能救醒四弟,朕什么都愿意给你们!”窝阔台抓住太医的衣领,急切地说,声音里满是哀求,这是他登基以来,第一次这么卑微地求别人。
太医们赶紧围了过来,给拖雷把脉,忙了好半天,才缓缓地说:“陛下,拖雷将军的情况很不好……替命汤的药效已经完全发作了,将军的气血正在快速流失,五脏六腑也在逐渐衰竭,臣等……臣等无能为力啊!”
“无能为力?”窝阔台一下子就瘫坐在地上,眼神空洞,“你们是中都最好的太医,怎么会无能为力?朕不信!朕再给你们一次机会,要是救不活四弟,朕把你们所有人都杀了!”
“陛下,臣等真的尽力了!”太医们吓得浑身发抖,不停地磕头,“替命汤的药效是不可逆的,一旦喝下去,就再也没有挽回的余地了,臣等就算有天大的本事,也救不了拖雷将军啊!”
窝阔台看着太医们,又看了看昏迷不醒的拖雷,知道太医们说的是真的拖雷,他最疼爱的弟弟,为了救他,真的要离开他了。
他慢慢爬起来,走到拖雷的身边,轻轻抚摸着拖雷的脸,哽咽着说:“四弟,是朕对不起你!是朕害了你!要是朕平时能注意身体,不那么劳累,就不会生病,你也不会为了救朕,拿自己的性命冒险!四弟,你醒醒,朕答应你,以后会好好治理大蒙古国,会好好照顾母亲,会好好照顾你的家人,会让老百姓们过上幸福的日子,你醒醒,看看朕啊!”
可拖雷还是没有任何反应,只是呼吸越来越微弱,脸色越来越苍白。
接下来的三天,窝阔台寸步不离地守在拖雷的身边,亲自给拖雷喂水、喂药,不停地跟拖雷说话,回忆着他们小时候的事情,回忆着他们一起在草原上骑马、射箭,一起跟着父亲打猎,一起跟着父亲打仗的日子。
术赤和察合台也守在旁边,有时候会劝窝阔台休息一会儿,可窝阔台根本不听,他说:“朕要陪着四弟,他陪了朕一辈子,朕不能在他最后的日子里,让他一个人孤单地走!”
孛儿帖皇太后也每天都来,看着两个儿子,一个昏迷不醒,一个日渐憔悴,心里像刀割一样疼,却什么也做不了,只能不停地掉眼泪。
第三天下午,拖雷终于缓缓地睁开了眼睛,眼神还有些迷茫,他看了看周围的人,最后把目光落在了窝阔台的身上,虚弱地笑了笑:“三哥……你醒了……就好……”
“四弟!你醒了!你终于醒了!”窝阔台赶紧抓住拖雷的手,眼泪一下子就掉了下来,“感觉怎么样?有没有哪里不舒服?太医说,你很快就能好起来了,你再坚持一下,很快就能好起来了!”
拖雷摇了摇头,知道自己的时间不多了,他虚弱地说:“三哥……别骗我了……我自己的身体……我知道……我快不行了……”
“别胡说!”窝阔台打断拖雷的话,“你不会有事的!你还要跟朕一起治理大蒙古国,还要跟朕一起去草原打猎,还要跟朕一起喝草原上的美酒,你怎么能有事?!”
拖雷笑了笑,虚弱地说:“三哥……对不起……以后……不能陪你了……大蒙古国……就拜托你了……你要好好照顾自己……别再像以前那样劳累了……要好好照顾母亲……照顾大哥和二哥……还要好好照顾我的家人……我的儿子忽必烈……他很聪明……以后……你要多培养他……让他为大蒙古国效力……”
“朕知道!朕都知道!”窝阔台哽咽着说,“你放心,朕会好好照顾你的家人,会好好培养忽必烈,会让他成为一个有本事的人,让他为大蒙古国效力,不会让你失望的!”
拖雷点了点头,又看了看术赤和察合台,虚弱地说:“大哥……二哥……以后……三哥就拜托你们了……你们要好好辅佐三哥……别让大蒙古国……出什么乱子……”
“四弟,你放心!我们会的!”术赤和察合台红了眼眶,哽咽着说。
拖雷最后看了看孛儿帖皇太后,虚弱地说:“母亲……儿子不孝……不能再陪在您身边了……您要好好照顾自己……别太伤心……”
孛儿帖皇太后再也忍不住,哭着说:“拖雷……我的好儿子……母亲知道……母亲不怪你……你安心地走吧……母亲会好好照顾自己……会看着大蒙古国越来越强大……”
拖雷笑了笑,然后慢慢地闭上眼睛,手也无力地垂了下去,再也没有了呼吸。
“四弟!四弟!”窝阔台抱着拖雷,撕心裂肺地喊着,可拖雷再也没有回应他。
术赤、察合台、孛儿帖皇太后,还有木华黎、博尔术、耶律楚材等老臣,都忍不住哭了起来,寝殿里的哭声,传遍了整个皇宫,让人听了心里都酸酸的。
拖雷去世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中都,老百姓们听到后,都纷纷自发地来到皇宫外面,为拖雷送行,他们记得,拖雷带领大军,清理金朝残余势力,收服南宋,平定西域叛乱,为大蒙古国立下了赫赫战功;他们记得,拖雷带领大军,纪律严明,不伤害老百姓,还经常帮助老百姓;他们记得,拖雷是一个勇猛、善良、为民做主的好将军。
窝阔台下令,为拖雷举办了盛大的葬礼,葬礼的规格,仅次于先帝铁木真,他追封拖雷为“英武皇帝”,庙号“睿宗”,还让所有的大臣和百姓,都为拖雷送行。
葬礼当天,中都的老百姓们,都穿着素服,拿着鲜花和祭品,站在街道两旁,看着拖雷的灵柩从皇宫里出来,往草原的方向走去。有的老百姓忍不住哭了起来,嘴里念叨着:“拖雷将军,您是好人啊!您怎么就这么走了!”
窝阔台亲自扶着拖雷的灵柩,一步步往草原走去,他的脸色憔悴,眼睛红肿,整个人瘦了一大圈,再也没有了往日的精神,拖雷的去世,对他的打击太大了,他不仅失去了一个弟弟,还失去了一个最信任、最得力的助手。
把拖雷的灵柩安葬在草原上,跟先帝铁木真的陵墓相邻后,窝阔台跪在拖雷的陵墓前,哽咽着说:“四弟,你放心,朕会完成你未了的心愿,会好好治理大蒙古国,会好好照顾你的家人,会让大蒙古国越来越强大,会让老百姓们越来越幸福,绝不让你在天有灵失望!”
从草原回来后,窝阔台虽然还是很伤心,但他知道,他不能一直沉浸在悲痛里,大蒙古国还需要他,老百姓们还需要他,拖雷用性命救了他,他不能辜负拖雷的心血,不能辜负拖雷的期望。
他重新振作起来,每天依旧天不亮就起床,批阅奏折,处理政务,但他比以前更注意身体了,他知道,他的身体不仅属于他自己,还属于大蒙古国,属于老百姓们,他不能再让自己生病,不能再让身边的人担心。
他按照拖雷的遗愿,开始重点培养拖雷的儿子忽必烈,他让忽必烈跟着木华黎学习处理政务,跟着博尔术学习军事,还经常带着忽必烈,去中都的街道上、草原的牧民家里,让忽必烈了解老百姓的生活,培养忽必烈为民做主的初心。
忽必烈也很争气,他聪明好学,不管是处理政务,还是学习军事,都很认真,进步很快,没多久,就得到了大臣们的认可和老百姓们的喜爱。
窝阔台还下令,减轻老百姓的赋税,鼓励老百姓们种地、放牧、经商,让大家的日子越来越红火;他让博尔术继续训练大军,守护大蒙古国的疆域,防止周边的小国家作乱;他让耶律楚材,在全国范围内设立学堂和救助点,教孩子们读书写字,帮助受灾的老百姓。
在窝阔台的治理下,大蒙古国越来越强大,老百姓们的日子也越来越红火,草原上,牛羊成群,牧民们安居乐业;中原地区,农田肥沃,老百姓们丰收在望;西夏和西域地区,城镇繁荣,商人往来不断;南宋地区,秩序井然,老百姓们过上了安稳的日子。
这天,窝阔台带着忽必烈,还有木华黎、博尔术等老臣,前往草原,祭拜先帝铁木真和拖雷。
在铁木真和拖雷的陵墓前,窝阔台跪在地上,手里拿着酒,洒在地上,哽咽着说:“父亲,四弟,朕来看你们了!大蒙古国现在很好,老百姓们也都过上了安稳的日子,忽必烈也越来越懂事,进步很快,以后,他肯定能为大蒙古国效力,能守护好咱们打下的江山!你们放心,朕会继续努力,带领大家,把大蒙古国建设得更加强大,让老百姓们的日子越来越红火,绝不让你们在天有灵失望!”
忽必烈也跪在地上,对着拖雷的陵墓,恭敬地说:“父亲,儿子来看您了!儿子没有辜负您的期望,儿子一直在努力学习,以后,儿子一定会好好辅佐伯父,为大蒙古国效力,守护好大蒙古国,守护好老百姓们,让您在天有灵安息!”
木华黎、博尔术等老臣,也都跪在地上,哽咽着说:“先帝,睿宗皇帝,你们放心!我们会继续辅佐陛下,培养忽必烈公子,完成你们的遗愿,让大蒙古国越来越强大,让老百姓们永远过上安稳的日子!”
祭拜结束后,窝阔台站在草原上,看着辽阔的草原,看着远处的牛羊,看着身边的忽必烈和大臣们,心里感慨万千,他想起了父亲铁木真,想起了弟弟拖雷,想起了他们为大蒙古国付出的一切;他想起了自己肩上的责任,想起了老百姓们的期望。
“父亲,四弟,你们放心!”窝阔台在心里说,“我会带着大家,继续走下去,让大蒙古国的传奇,永远流传下去,让天下的老百姓们,永远过上和平、幸福的日子!”
夕阳西下,金色的阳光洒在草原上,洒在窝阔台和众人的身上,也洒在大蒙古国的每一寸土地上。远处,牧民们的歌声传来,悠扬而欢快,诉说着和平的幸福,诉说着对未来的希望。
大蒙古国的传奇,还在继续,从铁木真的草原崛起,到窝阔台的中原统一,再到拖雷的舍身殉国,一代代蒙古人,用热血和勇气,用忠诚和担当,书写着属于他们的辉煌,也书写着一段永远不会被历史遗忘的篇章。
而忽必烈,这个被寄予厚望的少年,也在慢慢成长,他看着眼前的这片土地,看着身边的伯父和大臣们,心里暗暗发誓,以后,他一定要接过伯父和父亲的担子,带领大蒙古国,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让天下的老百姓们,永远过上和平、幸福的日子。
日子一天天过去,窝阔台的身体虽然不如以前,但他依旧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每天处理政务,关注老百姓的生活,培养忽必烈;忽必烈也越来越成熟,处理政务和军事的能力越来越强,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
这天,窝阔台召集大臣们,在皇宫大殿里,宣布了一个重要的决定,他立忽必烈为大蒙古国的皇太孙,以后,等他百年之后,由忽必烈继承大蒙古国的皇位,带领大家,继续治理大蒙古国。
大臣们听到后,都纷纷表示赞同,他们知道,忽必烈聪明能干,为民做主,有先帝铁木真和睿宗拖雷的风范,由忽必烈继承皇位,肯定能带领大蒙古国,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肯定能让老百姓们,继续过上安稳、幸福的日子。
忽必烈跪在地上,对着窝阔台,恭敬地说:“伯父,谢谢伯父的信任!儿子一定不会辜负伯父的信任,不会辜负大臣们的期望,不会辜负老百姓们的期待,以后,儿子一定会好好治理大蒙古国,带领大家,把大蒙古国建设得更加强大,让老百姓们的日子越来越红火!”
窝阔台笑着说:“好!好孙子!起来吧!以后,大蒙古国就交给你了!伯父相信你,一定能做好!”
忽必烈站起身,眼神坚定,他知道,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但他有信心,也有能力,带领大蒙古国,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不辜负伯父的信任,不辜负父亲的期望,不辜负老百姓们的期待。
此时的大蒙古国,疆域辽阔,百姓安乐,政治清明,军事强大,正处于最辉煌的时期。而这一切,离不开铁木真的开创,离不开窝阔台的治理,离不开拖雷的牺牲,更离不开一代代蒙古人的努力,离不开老百姓们的支持。
未来的日子里,虽然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但只要君臣同心,兄弟同心,百姓同心,大蒙古国就一定能克服所有的困难,继续书写属于它的传奇,继续在历史的长河中,绽放出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