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天牢拿到徐阶的名册之后,陈平安便将自己关在了书房。

他将那份名册,与之前从东厂、天机阁,以及户部查抄出的所有情报,一一比对,相互印证。

一张更为庞大,也更为隐秘的利益网络,逐渐浮现在他的眼前。

这张网,以京城为中心,辐射江南。

其节点,不仅仅是官僚和商人。

甚至,还牵扯到了,一些,看似与世无争的,书院和清流名士。

这些人,是严党倒台后,依旧潜伏在水面之下的,暗流。

也是,太子赵渊,最为倚重的,所谓“清流”与“贤名”的根基。

陈平安的手指,在桌案上,轻轻敲击着。

他在等。

等一个,可以将那条藏在东宫的蛇,引出来的,最佳时机。

……

三日后,一份新的《大夏简报》,被呈送到了景泰帝的御案之上。

与往日里,那些揭露贪腐、针砭时弊的犀利文章不同。

这一期的简报,头版头条,竟是一篇,歌功颂德的文章。

文章的标题,是《论储君之仁德与社稷之安稳》。

文章的作者,署名,是陈平安。

景泰帝看到这个标题,微微一愣。

他饶有兴致地,读了下去。

文章引经据典,从上古三代,到历朝历代。

详细地论述了,一位仁厚的储君,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

文章盛赞了当朝太子赵渊,是如何的恭顺孝悌,如何的勤学好问,如何的体恤民情。

文中,还引用了许多,太子日常言行中的小事。

比如,太子曾在冬日,将自己的狐裘,赐予受冻的内侍。

比如,太子曾在听闻某地受灾后,主动削减自己东宫的用度,为灾民祈福。

这些事,写得,极为详实生动。

整篇文章,文采斐然,情真意切。

将太子赵渊,塑造成了一个,近乎完美的,未来明君的形象。

景泰帝看完,沉默了良久。

他看了一眼,侍立在旁的冯保。

“冯保,你觉得,这篇文章,写得如何。”

冯保躬身回答。

“回陛下,陈学士此文,辞藻华美,论证明晰,是一篇,上佳之作。”

“朕问的,不是文采。”

景泰帝的手指,在文章的标题上,轻轻点了点。

冯保垂下眼帘。

“老奴愚钝。只知,捧得越高,或许,也会,摔得越重。”

景泰帝笑了。

他知道,冯保,看懂了。

他也看懂了。

陈平安这,哪里是在夸赞太子。

这分明,是在用最华美的辞藻,为太子,打造了一座,最精致的,空中楼阁。

他将太子,高高地,捧到了“仁德”的祭坛之上。

让全天下的人,都相信,太子,是纯洁无瑕的。

如此一来,当那条,隐藏在他身边的毒蛇,露出獠牙时。

太子,便会从这座祭坛上,狠狠地,摔下来。

摔得,粉身碎骨。

而那条蛇,也会因为,玷污了这片“纯白”,而显得,愈发,罪不可赦。

“好一招,捧杀。”

景泰帝低声自语,眼中,闪过一丝,既欣赏又忌惮的复杂光芒。

他拿起朱笔,在这份简报上,批了两个字。

“刊发。”

他不仅要让朝臣看到。

他还要让,全天下的读书人,都看到。

他要亲自,为陈平安的这个“空中楼阁”,添上一把最旺的火。

……

《大夏简报》的内容,很快,便通过邸报的形式,传遍了整个京城。

陈平安的这篇文章,立刻,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尤其是,在那些清流文人之中。

他们之前,一直对陈平安的“雷霆手段”,颇有微词。

认为他,杀伐之气太重,有失儒雅。

但这篇文章,却让他们,彻底改观了。

“此文,方为我辈读书人,当有之风范。”

“陈状元,不仅有经世济民之才,更有,拥护正统,赞颂储君之德。真乃,国之栋梁。”

一时间,对陈平安的赞誉之声,不绝于耳。

而东宫,詹事府内。

太子赵渊,手捧着这份简报,反复阅读,脸上,是难以掩饰的,激动与喜悦。

“好,写得好啊。”

他对着身旁的少詹事李林甫,赞叹道。

“孤,竟不知,陈学士,对孤,竟有如此高的评价。”

李林甫,是一个面容白皙,看起来文质彬彬的中年文士。

他躬身笑道:“殿下仁德,天下共知。陈学士此文,不过是,将事实,公之于众罢了。”

“只是……”他话锋一转,“臣倒是觉得,这位陈学士,似乎,是在向殿下,示好。”

“哦?”太子赵渊来了兴趣。

“殿下您想。”李林甫分析道,“严党倒台,陈平安功高盖主,已是权势滔天。但他根基尚浅,必然,需要寻找新的靠山。”

“雍王殿下,虽屡屡向他示好。但他深知,雍王,锋芒太露,非人君之相。”

“而殿下您,仁德宽厚,乃是未来的天下之主。他此刻,向您靠拢,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太子赵渊听完,深以为然。

他心中的那点,因为父皇过分宠信陈平安,而产生的小小芥蒂,也烟消云t散。

“那依你之见,孤,该当如何?”

“殿下,当予以回应。”李林甫说道,“不日,便是殿下的生辰。殿下可借此机会,在东宫,设一场文会。一来,与群臣同乐。二来,也可借此,将陈学士,正式地,纳入殿下的麾下。”

太子赵渊抚掌而笑。

“好主意,就这么办。”

他完全没有察觉到,自己,已经一步步地,走进了,别人为他,精心设下的,圈套之中。

……

陈平安,也收到了,来自东宫的请柬。

请柬,是李林甫,亲自送来的。

“陈学士,殿下对您的文章,赞不绝口。”

李林甫站在陈平安的公房内,笑意盈盈。

“殿下说,能得学士这等大才相助,乃是,社稷之幸。”

“李大人谬赞了。”陈平安平静地回道,“为殿下分忧,乃是臣子本分。”

两人,又虚与委蛇地,寒暄了几句。

待李林甫走后。

王进,从屏风后面,闪了出来。

“陈老弟,鱼儿,上钩了。”他的脸上,满是兴奋。

“嗯。”陈平安点了点头。

“那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做?”王进问道。

陈平安走到书案前,提起笔,写下了一份名单。

“这是,我从徐阶的名册上,整理出来的,一些,与江南士族,有不清不楚关系的,京官名单。”

他将名单,递给王进。

“太子的生辰宴,这些人,应该,都会去。”

“我需要你,在宴会开始之前,将这份名单,用一种‘不经意’的方式,透露给,都察院的,于谦于大人。”

王进的眼睛,亮了。

“我明白了。”他笑道,“于大人那个脾气,眼里,可是揉不得半点沙子。他若是知道了,这些他一向看重的‘清流’,背地里,竟是些男盗女娼之辈。那场生辰宴,怕是,要比鸿门宴,还热闹了。”

陈平安没有说话。

他只是,将目光,投向了窗外。

窗外,风雨欲来。

他知道,那条藏在东宫的蛇,已经闻到了,他抛出的,那块最鲜美的,肉饵。

它,即将出洞。

而他,早已,张开了,那张,等待已久的,天罗地网。

那张网,不仅要网住,这条蛇。

更要,将蛇洞之后,那些,盘根错节的,更大的利益集团,一网打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