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刘!"老周的破锣嗓子在走廊里炸响,惊得正在拖地的清洁工阿姨手一抖,拖把杆差点戳到天花板。
正蹲在地上修打印机的大刘脑袋"咚"地撞到桌角:"周师傅您这是要拆楼啊?"
"拆个屁!"老周风风火火冲进办公室,手里攥着个油腻腻的笔记本,"快看看你那新算法!"
大刘揉着脑袋接过本子,只见上面密密麻麻画着各种箭头和波浪线,中间还夹着半片火腿肠——这是老周特有的笔记方式。
"昨儿我盯着系统看了整宿,"老周灌了口浓茶,"发现这预警时间比实际故障早了整整23分钟!"
"这不是好事嘛?"大刘挠头,"提前预警才能避免损失啊。"
"好个屁!"老周把茶杯重重放下,"你知道为啥早23分钟不?"
大刘摇头。老周神秘兮兮地压低声音:"因为系统把三班倒工人换班的时间也算进去了!"
"啥?"大刘赶紧调出日志,果然发现每次换班时系统都会触发虚假警报。
"瞧见没?"老周用铅笔戳着屏幕,"你们这些搞算法的就知道看数据,也不打听打听车间规矩。"
大刘一拍脑门:"我咋没想到呢!三班倒的时候机器会短暂停机,温度数据自然会波动。"
"现在知道错了吧?"老周得意地晃着笔记本,"我早说过,系统得按咱车间的土规矩改!"
正说着,小陈抱着笔记本电脑冲进来:"刘哥,王教授让我来..."
"来得正好!"老周像逮着猎物的老鹰,"你们那算法得改改,把换班时间设成白名单。"
小陈推了推眼镜:"这可能需要调整时间序列模型..."
"调个屁模型!"老周打断他,"直接在程序里加句'23:00-23:15不报警'不就完了?"
小陈愣住:"这...这不太符合算法规范吧?"
"规范顶个球用!"老周拍桌子,"上个月因为这破系统误报,我被调度室骂了三回!"
大刘赶紧打圆场:"周师傅说得对,咱们得先解决实际问题。小陈,你看能不能做个简单的时间过滤?"
小陈犹豫着点头:"可以倒是可以,不过..."
"别不过了!"老周一把抢过他的电脑,"就这么改!出了事我兜着!"
正热闹着,老李扛着个电路板进来:"大刘,这是你要的旧控制器。"
老周眼睛一亮:"老李,你来得正好!快评评理,这算法到底该听谁的。"
老李放下电路板,掏出个放大镜仔细看老周的笔记本:"要我说啊,周师傅这土办法比洋算法灵光。上个月我给镗床加的散热片,系统死活不认,结果..."
"结果咋样?"大刘好奇。
"结果我把散热片拆了,机器反倒开始报警!"老李笑,"你说这系统是不是成精了?"
小陈听得目瞪口呆:"这...这可能是热传导模型没更新导致的。"
"啥模型不模型的,"老周摆手,"我就知道机器跟人一样,得顺着它脾气来。"
正说着,调度员小王跑进来:"周师傅,三号铣床又闹脾气了!"
"走!"老周抄起扳手往外冲,"让你们见识见识啥叫真本事。"
四个人赶到铣床前,老周围着机器转了三圈,突然趴到地上看床腿:"大刘,把手机给我!"
大刘递过手机,老周打开手电筒照床腿:"看见没?这螺丝松了三圈半!"
小陈凑过去看:"这...这能影响设备运行?"
"影响大了去了!"老周掏出螺丝刀,"床腿不稳,铣出来的零件公差能差两丝!"
大刘调出系统数据:"可传感器显示振动值在正常范围啊。"
"传感器长在主轴上,哪能知道床腿的毛病?"老周拧紧螺丝,"你们这些高科技,就是缺个'老周探测器'!"
众人正乐着,王教授夹着公文包匆匆赶来:"听说你们在改进算法?"
老周梗着脖子:"王教授,我可把话撂这儿了,这系统得按车间规矩改!"
王教授笑了:"我就是来取经的。老周师傅,您这'土办法'正是我们需要的经验。"
老周挠头:"我这哪算经验,就是瞎琢磨。"
"瞎琢磨能解决实际问题,就是好经验。"王教授认真地说,"我们准备把你的实践案例写入教材。"
老周脸一下红了:"可别!我那字写得跟螃蟹爬似的..."
"放心,我们会整理成规范文档。"王教授转向大刘,"你们再配合做个算法迭代,把工人经验转化成数据模型。"
大刘点头:"我打算开发个专家系统,让老师傅们能直接在界面上标注问题。"
"好!"王教授一拍大腿,"这正是产学研结合的典范。"
老周突然想起什么:"对了王教授,你们实验室能不能给我弄个袖珍版预警器?"
"要那干啥?"大刘好奇。
"我想给我家老婆子用。"老周嘿嘿笑,"她总说我半夜修机器动静大,有了这玩意儿,我就能提前知道哪台机器要闹脾气了。"
众人哄笑起来,老李拍着老周肩膀:"你这是要把车间搬到炕头上啊!"
正热闹着,大刘的手机突然响起:"一号磨床砂轮平衡度异常,建议立即检修。"
"得嘞,又来活了。"老周抄起工具包,"走,让新算法见识见识老周的手艺!"
夕阳的余晖洒在车间的玻璃窗上,老周的身影被拉得很长。大刘望着他的背影,突然觉得这个倔强的老头儿,正是工业文明里最鲜活的注脚。
"大刘!"老周的喊声从远处传来,"愣着干啥?快来给我打下手!"
"来了!"大刘笑着跑过去,心里盘算着该怎么把老周的经验转化成代码。他知道,这车间里的故事,永远不会有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