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酸爽,简直不敢相信!”
沈砚之站在高坡上,冷眼看着在火光中挣扎的西戎士兵,看着他们的头目被五花大绑地押到面前,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弧度。
空气中弥漫着焦糊味,带着西戎士兵临死前的绝望哀嚎,像是地狱里传来的恶鬼低吟,让人头皮发麻。
“将军,都抓住了,一个都没跑!”副将兴奋地跑过来邀功,脸上写满了“快夸我”的表情。
沈砚之只是淡淡地扫了他一眼,那眼神,像是看着一只摇尾乞怜的哈巴狗,毫无波澜。
他的目光再次投向那片燃烧的火海,语气低沉而冰冷:“这仅仅只是开始……”他顿了顿,意味深长地看向京城的方向,意味深长的说出了后半句话:“真正的‘影蛇’,还在京中。”
而此刻,远在千里之外的京城,林清梧正端坐在书房里,纤细的手指轻轻摩挲着一支火鸦箭的残羽。
那羽毛呈现一种诡异的暗红色,即便经历了烈火焚烧,依旧散发着淡淡的血腥气。
影卫无声地跪在她的面前,将收集到的残羽碎片呈上。
“这些,都是从战场上带回来的?”林清梧的声音很轻,带着江南女子特有的吴侬软语,却又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
“是,大人。”影卫低着头,恭敬地回答。
林清梧仔细地观察着那些残羽,鼻尖传来一阵淡淡的焦糊味,其中还夹杂着一种特殊的油脂气息。
她微微蹙眉,脑海中飞快地搜索着相关的知识。
“这羽毛……”她喃喃自语,像是想起了什么,“是西域特有的赤翎隼的羽毛!”
赤翎隼,一种极其珍贵的猎隼,性情凶猛,速度极快,是猎人们梦寐以求的伙伴。
但这种隼只产于西域,而且数量稀少,只有皇室猎苑和少数权贵府邸才有资格豢养。
“查!给我查近三个月所有出入皇室猎苑的官员名录!”林清梧的语气陡然变得凌厉起来,如同出鞘的利剑,寒光逼人,“还有,那些与北疆驿道有往来的官员,一个都不要放过!”
影卫领命而去,书房里只剩下林清梧一人。
她走到书案前,铺开一张巨大的舆图,仔细地研究着北疆的地形。
“火鸦密信,赤翎隼,西戎……”她的手指在舆图上缓缓移动,最终停在了几个关键的位置上,“看来,有人迫不及待地想要置我于死地啊。”
仅仅过了半日,影卫便送来了厚厚一沓名单和资料。
林清梧一目十行地翻阅着,很快,一个名字引起了她的注意。
礼部侍郎之子,李明远。
此人不仅多次以“采风”之名出入北疆驿道,而且他的诗作中,也屡次出现一些与北疆相关的意象,比如“西风卷沙”、“孤隼南归”等等。
这些意象单独来看或许没什么问题,但结合火鸦密信和赤翎隼的线索,就显得十分可疑了。
“有意思。”林清梧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的笑容,“看来,这位李公子,很有些故事啊。”
她不动声色地召见了李明远,以“文道考评”为由,命其当场赋诗一首。
李明远显然早有准备,提笔蘸墨,几乎没有犹豫,便写下了一首诗:
“孤隼穿云裂长空,一羽燃尽万帐红。瀚海狂沙埋忠骨,英雄血洒染长风。”
当林清梧看到这首诗的时候,指尖微微颤抖了一下。
“孤隼穿云裂长空,一羽燃尽万帐红……”这句诗的韵脚,竟然与火鸦密信中暗语的韵脚完全吻合!
这绝不是巧合!
“好诗!好诗!”林清梧脸上露出赞赏的笑容,语气也变得格外亲切,“李公子果然才华横溢,前途不可限量啊。”
李明远闻言,脸上露出了得意之色,拱手说道:“多谢林大人夸奖,学生愧不敢当。”
“哪里哪里,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林清梧笑眯眯地说道,眼中却闪过一丝寒光,“不过,李公子如此才情,想必书房里一定有不少佳作吧?不知我是否有幸能够拜读一番?”
“这……”李明远脸色微微一变,眼神也变得有些闪烁,“大人说笑了,学生才疏学浅,哪有什么佳作可言?书房里都是些杂书罢了,实在是不堪入目。”
“哦?是吗?”林清梧挑了挑眉,语气意味深长,“既然如此,那就算了。不过,李公子既然如此谦虚,想必也不会介意我派人去整理一下书房吧?毕竟,礼部公务繁忙,总要有人帮忙分担一些。”
李明远闻言,脸色瞬间变得苍白起来。
他知道,林清梧这是在试探他!
“大人……”他刚想开口辩解,却被林清梧打断了。
“好了,就这样吧。”林清梧摆了摆手,语气不容置疑,“李公子,你先回去吧,好好准备一下接下来的文道考评。”
李明远无奈,只能拱手告退。
他前脚刚走,林清梧便立刻吩咐影卫:“彻查李明远的书房,任何蛛丝马迹都不要放过!”
影卫领命而去。
仅仅过了两个时辰,影卫便回来了,脸色凝重,手中拿着几样东西。
“大人,我们在李明远的书房里,发现了一些东西。”影卫将手中的东西呈上。
那是一卷被烧毁了一半的“西戎舆图”,上面标注着“青帐驿”、“粮仓西侧风口”等字样。
虽然大部分内容已经被烧毁,但从残存的痕迹来看,这绝对是一份详细的军事地图。
“还有这个。”影卫又从一个书匣的夹层里,找到了一枚玉佩。
那玉佩质地细腻,雕刻着两个字:青萍。
林清梧拿起玉佩,仔细地端详着。这两个字,让她想起了什么。
“青萍……”她喃喃自语,“青萍剑……难道……”
她忽然想起,李明远的父亲,礼部侍郎李大人,曾经执掌兵部武库三年!
“他才是真正掌控‘青萍’代号的人!”林清梧的
与此同时,远在北疆的沈砚之,也收到了林清梧的密信。
信中详细地描述了李明远的身份和嫌疑,以及他在京城中的布局。
看完密信,沈砚之的脸色变得无比凝重。
“好一个李明远,竟然隐藏得如此之深!”他咬牙切齿地说道。
“传令下去,立刻封锁李侍郎府邸周边所有街巷!”沈砚之立刻下令,“同时,将‘烽火令’暗桩全部启动,渗入李明远亲信幕僚之中,务必防止他狗急跳墙,联络北狄!”
“另外,以军需补给为由,调走李明远之子李明远名下所有可用兵力,断其外援!”
沈砚之的命令一道接一道,如同狂风暴雨般席卷而来。
他望着京城的方向,心中默默祈祷:清梧,无论何时,我都将是你最坚实的后盾。
几日后,京城,朝会之上。
百官肃立,气氛庄严肃穆。
林清梧手持一份奏折,缓缓地走到大殿中央。
“臣,文道清查司林清梧,有本奏!”她的声音清脆而坚定,回荡在大殿之中。
“臣要弹劾……”。
林清梧顿了顿,目光扫过在场的所有官员,最终,停在了礼部侍郎李大人的身上。
大殿之上,气氛瞬间凝固。
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了林清梧和李大人的身上。
所有人都知道,一场风暴,即将来临。
林清梧的声音如同平地惊雷,炸得文武百官那是面面相觑,交头接耳的声音嗡嗡作响,像一群被捅了的马蜂窝。
“文道清查司”的密报,那可是尚方宝剑,谁沾上谁倒霉!
而且“诗文涉逆,词意通敌”,这帽子扣下来,轻则罢官抄家,重则满门抄斩,株连九族!
大殿之上,气氛紧张得如同拉满的弓弦,一触即发。
林清梧却像个没事人一样,慢条斯理地从袖中取出一个锦盒,打开,一枚晶莹剔透的玉佩静静地躺在其中。
她莲步轻移,将玉佩置于御前案上,动作轻柔得仿佛在呵护一件稀世珍宝。
阳光照射下,玉佩散发出淡淡的青光,映衬着那两个隽秀的篆字——青萍。
“此物,该归何处?”林清梧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的耳中。
礼部侍郎李大人原本还算镇定的面色,在看到那枚玉佩的瞬间,瞬间垮塌,脸上的血色褪得干干净净,像一张白纸。
他袖中的手紧握成拳,指甲深深地掐入手心,传来一阵钻心的疼痛。
他想开口辩解,却发现喉咙像是被什么东西扼住了一般,发不出任何声音。
皇帝高坐龙椅之上,面沉如水,目光如炬。
他缓缓地将视线从那枚玉佩上移开,落在了李大人的身上,眼神深邃得让人捉摸不透。
“李爱卿,你来说说,这‘青萍’二字,有何深意啊?”皇帝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威压,在大殿之中回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