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 >  重生60:从捡漏工业废墟开始致富 >  第263章 廖荣生竟然在

待吉普车慢慢靠近村口,两个小民兵立即端着枪上前询问:“干什么的?”

周远微微皱眉,脑袋探出车窗,语气带着惯有的居高临下:“同志,让开,我是市工业局的。”

小民兵约莫十**岁,脸被晒得黝黑,却梗着脖子没动:“请出示证件!”

周远的脸色沉了沉,从公文包里抽出工作证递过去,指节在车门上敲得咚咚响:“看清楚了,市局秘书科,我找你们大队的赵瑞刚!”

小民兵仔细翻了翻证件,又抬头打量他半晌,这才侧身拉开栅栏。

还好心提醒道:“这个时间,赵知青要么在家里,要么在大队部后院资料室。”

说着还用手一指,“沿着这条路直走,过了打靶场进村,路过打谷场那棵老槐树就是大队部了。”

周远收好工作证,眼皮都没抬一下,就吩咐司机:“走。”

吉普刚再次启动,慢吞吞地行驶在村里的土路上。

刚驶过打靶场,周远突然喊停:“等等!”

车窗外,一片开阔的场地上竖着两排木靶。

十来个民兵正排列整齐,练习打拳。

“吼”“哈”的吼声震得空气都在发颤。

更让周远心头一惊的是队伍前头那个魁梧精壮的老汉。

军绿色的旧褂子,灰色的粗布裤,正抬脚踹向一个动作错误的民兵:

“出拳要快!底盘要稳!敌人能等你摆花架子?”

那声音,那股子狠劲,周远一眼就认出来了——竟然是廖荣生!

身为吕振邦的秘书,对廖荣生自然也是熟识的。

这可是位名号响亮的主儿。

多少部队都想请他去指导训练,不是被他一口回绝,就是罗卫中出面挡了回去。

如今,这尊“大神”竟屈尊在这穷乡僻壤教民兵打拳?

周远推开车门跳下车,把公文包甩在副驾上,对司机道:“在这里等着。”

然后快步走向训练场——也许碰到他,自己的任务就更简单了。

廖荣生听到动静,拧着眉一回头,见是周远,顿时咧开嘴乐了:“小周秘书?稀客啊!”

周远立刻收起脸上的惊讶,换上谦卑的笑,伸手就想去握。

可瞥见对方满是老茧的手正抹着额角混着灰尘的汗珠,那手在半空僵了僵,顺势扶了扶鼻梁上的眼镜,才恭顺地开口:“廖叔,您怎么在这儿?”

“练这帮小兔崽子呗。”

廖荣生往民兵队伍那边扬了扬下巴,语气随意得像是在说今天天气不错。

周远凑近两步,压低声线:“廖叔,这是……有秘密任务?”

廖荣生目光闪了闪,没接话,反问道:“你这市局的大秘书,跑瓦窑大队来干啥?”

周远心里的算盘打得精明:

廖荣生这等人物都在此地“蛰伏”,看来瓦窑大队确实不简单。

但正因如此,要是请得廖叔开口,那赵瑞刚还能不给面子?

周远立刻堆起笑:“我来找赵瑞刚。市局要开座谈会,他硬是不肯去,吕局长特意派我来请……廖叔,您面子大,帮我劝劝?”

“劝他?”廖荣生啧了一声,摇头道,“那小子认死理!他要是不想去,八头牛都拉不动,我可没那本事劝动他。”

说着摆摆手就要回去继续训练民兵。

周远脸上的笑倏地僵住了。

他原以为不过是走个过场,自己都亲自带着吕局长的命令来请人了,赵瑞刚再怎么拿乔,也得给这个面子。

却不想,连廖荣生都这么说。

周远往前凑了凑,伸手拉住廖荣生的胳膊,语气带着几分恳求:“廖叔,您就帮帮忙吧!毕竟是市局的会,吕局长还等着他在会上发言呢!我要是完不成……”

廖荣生想了想,拍了拍周远的肩膀,力道不轻:“我能带你去见他,但劝就算了。他决定的事,天王老子来了也没用。”

周远看着廖荣生那双不容置喙的眼睛,心里原本燃起的希望又灭了大半。

他只好同意道:“行,那您陪我走一趟也是好的。”

心里却暗暗将赵瑞刚和倔驴划上了等号。

看来吕局长说的“艰巨任务”绝非虚言。

一个敢直接拒绝座谈会,又让廖荣生都直呼“劝不动”的赵瑞刚,到底是个什么样的角色?

吉普车在土路上颠簸,刚到赵瑞刚家附近,就听见围墙里传来读书的声音。

两人下车。

走到门前,就看到院内两棵海棠树下,摆着块用墨汁刷过的自制黑板。

一个年轻的女人正在指着上面的板书,教几个大小不一的孩子认字读书。

廖叔敲了敲门。

年轻的女人朝这边一看,立马快步走了过来,笑着打招呼:“廖叔?”

廖荣生问道:“小苏,赵瑞刚在家吗?”

“瑞刚哥去郑领导的资料室了。”苏晚晴朝西边指了指,“彩云姐回老宅帮忙了。”

她说话时,眼角的余光瞥见周远,眼里闪过一丝好奇,但也没多问。

“好,你忙你的。”廖荣生摆了摆手,对周远道,“走,我带你去老郑那边。”

周远跟着他往外走,忍不住回头望了眼:“廖叔,这位女同志板书工整,讲课的调子也稳,不像是庄稼人出身啊。”

“她叫苏婉晴,是个下乡的知青。”

廖荣生边走边道,“瓦窑大队正办学校呢,最近开了扫盲班,晚上教社员们认字,白天她带几个娃练手,打算秋收结束就开小学学堂。”

周远有些惊讶。

这年月,多少村子还在为填饱肚子犯愁,瓦窑大队这曾经的“破落户”,竟然腾得出精力办学堂?

廖荣生似乎看出了周远的疑惑,乐呵呵道:“这办学堂的主意也是赵瑞刚提出来的。他说这瓦窑大队要发展,眼光就得放长远,有知识才能推动生产。”

周远心里一惊,又是赵瑞刚!

俩人说着话,就走到了大队部。

大队部和后院之间的土墙已经砌好,新开的西侧门上,还挂了块新做的“资料室”的牌子。

从西侧门进去,透过打开的门窗,就能看到郑怀城趴在木桌上写着什么。

旁边站着个穿半旧布衫子的年轻人,正弯腰整理堆成小山的文件。

阳光从窗棂漏进来,在他发梢镀上层金色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