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阵乐
七弦裂帛惊鬼神,铁甲铜琶乱玉尘。
素手撕破霓裳谱,罡风扫尽庙堂音。
卖花声,马蹄痕,皆作宫商羽徵魂。
莫道雅乐须焚香,市井喧嚷最**。
临安城西的醉月楼内,十六岁的琴姬柳无弦跪坐在锦垫上,面前的焦尾琴已断了两根弦。老鸨的翡翠护甲划过琴身:"这琴是前朝杨贵妃赏下的宝物,今日若再弹不出《清平调》,便把你卖到船寮去!"柳无弦垂首拨弄断弦,忽听窗外传来卖花女的吆喝,马蹄踏过青石板的脆响,茶博士"咚咚"的斟水声混成一片。她眸中精光乍现,十指猛地抓向琴弦。
"铮——"五根弦齐断,余音似裂帛。满堂恩客惊愕间,柳无弦已抱起铁琵琶,指甲套上的铜片刮过琴板,竟将卖花声、马蹄响、斟水音尽数揉成曲调。乐师们掩耳欲逃,她却一脚踢翻香炉,灰烬飞扬中嘶声唱道:"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几钱?不如西街张婆子,一碗馎饦暖寒天!"
三日后,"断弦琵琶"的名号传遍临安。文人墨客骂她"败坏雅乐",贩夫走卒却挤破醉月楼门槛。柳无弦更将铁琵琶烙上焰纹,琴轴换成车轮铜钉,弦间缠满褪色的祈福绸——那些被庙堂雅乐摒弃的市井声响,此刻皆成她弦上的刀枪剑戟。
城隍庙前的说书瞎子老周亦是个中怪才。他擅将《论语》翻作莲花落,手持两片牛骨板,把"子曰诗云"唱成泼皮腔。某日惹恼了书院夫子,他反把惊堂木换成惊虎胆:"诸位听好了!今儿这段‘宰予昼寝’,实乃孔圣人教咱偷懒的妙法!"说罢鼾声大作,待夫子们气得摔杯,他忽跳脚开唱:"宰予偷得半日闲,胜过读破万卷书!"竟引得满堂喝彩,铜钱如雨落。
"这叫‘圣贤接地气’。"老周摸着糊满铜钱的褡裢,"阳春白雪裹着烂泥巴,才是活人听的道理。"他敲了敲豁口的茶碗,哼起新编的"朽木不可雕"调。
一曰"借尸还魂"。正如《鬼谷子》所言"因其势而利导之",柳无弦表面遵从琴艺古法,却将雅乐躯壳填入市井魂魄。断弦的焦尾琴恰似《庄子》"散木"之喻——无用之材反成至乐之器。
二曰"以俗破雅"。老周的莲花落《论语》暗合《墨子》"非乐"之思,当庙堂雅乐沦为枷锁,贩夫走卒的嬉笑怒骂便是最锋利的破城槌。
三曰"逆练乾坤"。柳无弦的铁琵琶缠满祈福绸,恰似《周易》"否极泰来"的具象——她把被雅乐遗弃的"俗物"炼成新图腾,在残破中铸就惊世骇俗的美。
更绝的是书院杂役阿铭。他偷撕典籍糊风筝,却在残页上批注俚语。某日风筝断线落入知府庭院,大人拾起《孟子》残页,见"天将降大任"旁歪扭写着:"扛大包的周二狗,每日挑砖三千斤"。知府竟命人寻来周二狗,赏了三钱银子:"此乃活生生的‘斯人也’!"
"墨香混着汗臭才是真文章。"阿铭嚼着甘草片,"那些摇头晃脑的书生,哪闻过砚台外的烟火气?"他蘸着面汤在墙上续写《陋室铭》,"苔痕上阶绿"改成"尿渍上墙黄",惹得厨娘举着擀面杖追打三条街。
遇此等离经叛道之辈,剿不如化。昔年秦淮河畔的老琴师韩湘子,见学徒将古琴改作月琴弹俗曲,非但不斥,反在琴腹添凿七孔。待学徒弹奏,风声穿孔成韵,竟暗合《广陵散》遗音。老琴师醉卧画舫笑道:"钧天广乐未必在天上,破锣嗓里也能淘出金。"
《淮南子》有云:"矩不正,不可为方;规不正,不可为圆。"醉月楼的焦尾琴如今悬于梁上,柳无弦的铁琵琶却供在香案。某夜风急,断弦拂过铁琵琶,竟奏出《幽兰》古调。老鸨惊见琴身焰纹在月光下化作兰草,方知柳无弦早将雅乐魂灵绣在铁甲之下。
水龙吟
断弦撕破九霄云,铁甲琵琶摄魂吟。
卖花声咽马蹄碎,皆作弦上风雷音。
莲花落,圣人训,烂泥扶上琉璃樽。
莫道阳春白雪贵,下里巴人最穿心。
柳无弦的铁琵琶近日多了根兽筋弦——取自城门口饿毙的老马。她弹奏时,弦间呜咽似马嘶,混着西街屠户的剁骨声,竟谱成《市井广陵散》。某日书院山长微服来听,曲终慨然长叹:"老夫注解《乐经》三十年,不及这半曲马嘶。"掷下的玉佩却被柳无弦随手系上风筝线,飘飘摇摇落入阿铭的浆糊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