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 >  大明第一墙头草 >  第二百四十六章 不安生的日子

在当今大明政治生态中有一条规则,那就是武官可以上蹿下跳,但不要主动挑衅文官。

而且最要命的是,挑衅一个文官,往往就会引发全体文官的敌意。

强如穿越者白榆,当初屡次敢和文官作对,也是因为有一些特殊条件。

第一是白榆有读书人功名,并非单纯的武官,还在京师文坛刷出了诗人名号。

所以白榆身上也被承认具备士人属性,不是大老粗丘八。

第二是因为白榆比较重视大义,很多时候都是先占了理后被动反击。

第三是白榆遭到报复后,自己总能想办法化解或者扛住,这才是最关键的。

至于那些扛不住的,下场就不会好了。在历史上,扛不住的例子远比能扛住的多。

嘉靖朝前期第一武臣是武定侯郭勋,因为与文官交恶,狱中暴毙;

嘉靖朝中期的第一武臣咸宁侯仇鸾,不知怎么得罪了徐阶,被徐阶联合陆炳设计,惊惧暴毙后又被开棺戮尸。

现在成国公朱希忠作为嘉靖朝第三代武臣之首,曾经亲眼目睹过前两代的遭遇,怎能不谨慎再谨慎?

朱希孝心里十分憋屈,但又不敢违逆兄长的意思,只能闷声说:“那你说现在怎么办?”

朱希忠就建议说:“首先就是赶紧结案,别拖着不放,给别人枉法的把柄!”

朱希孝不耐烦的说:“行行行,明天就判,从轻发落!罚点银子了事!”

朱希忠果断的说:“你心里还在赌气?既然要从轻发落,就轻到底!还罚什么银子,直接判成无罪!”

朱希孝有点急了,“不是,如果直接判无罪,那弟弟我的脸面彻底没了啊。

再说白榆被审查,也是先因为有人弹劾,直接判为无罪,那不就等于是弹劾错了吗?怎么向别人交待?”

朱希忠看着弟弟,颇有恨铁不成钢之意,“你都同时被礼部尚书警告外加两位御史弹劾了,弄成这样,还有什么脸面可言?

再说弹劾白榆是陆炳找人办的,为难也是陆炳为难,你操心什么、装什么相?

不会是跳出来给陆炳当枪使,还当上瘾了吧?”

朱希孝郁闷的说:“不是我一定要给陆炳当枪,而是因为那白榆三番两次与我作对!

我看到了报复机会时,当然就忍不住了!”

朱希忠恨不得把自己的经验心得倾囊相授:“不要和别人斗气,没收益的事情就不要去做!

就算是想报复出口气,在没收益时也可以忍着不动手!”

朱希孝垂头丧气,心情既窝囊又无奈。

今年被白榆冒犯了两三次,这次还是没能找回场子。

可是连亲哥都不支持自己,又能有什么办法?

次日在白家,白榆吃完午饭后就坐在书房思考目前的形势,以及年前这一个半月怎么安排。

小阁老严世蕃那边不足为虑,虽然自己昨天小小的挑衅了一下,但白榆根本不带怕的。

所以目前主要面临的压力还是锦衣卫陆炳这边,气量没那么大的陆炳必定不肯善罢甘休,就是不知道陆炳还会怎么出招。

自己目前暂时只能以静制动、有限反制,先看陆炳年底到底挂不挂再说。

至于朱希孝这个锦衣卫分支,白榆觉得问题不大了。

要是两个御史加一个礼部尚书出面都压不住区区指挥佥事朱希孝,那就说明大明的政治生态要崩了。

另外让白榆稍微有点不爽的就是,经济事业线全面停滞,不知道年底前还能不能启动。

没法子,“官商”就是这样,“官”出了问题,“商”就很难做下去。

虽然白家这点产业是超级低配版的小微官商,但本质道理是一样的。

白榆正琢磨到,年底前要不要用慈善基金名义开展活动时,家丁来禀报说,有都察院差役上门。

白榆到了门口,就听到那差役说:“白大官人的案子结了,小的奉命来送判书,有御史魏老爷和锦衣卫朱老爷的签押。”

“这么快?”这个速度让白榆也有点诧异。

他接过来看,内容很简单,直接判了个无罪。

什么白嫖不白嫖的,那都是两厢情愿,因为对诗词的共同爱好,进行了深入交流。

白榆收下了判书,朱希孝这条支线算是暂时了结,主要精力还是要回到主线陆炳这边。

送走了都察院差役,白榆还没有回屋,又有人过来了。

来者是之前手下一个姓赵的校尉,自从白榆从锦衣卫下野后,就暂时跟了继任者袁千户。

“你来做什么?难不成想开了,又想跟我了?”白榆问道。

赵校尉神色很为难,吞吞吐吐的开口道:“袁长官派我来要钱。”

白榆问道:“要什么钱?我怎么不记得我欠他的钱?”

赵校尉愁眉苦脸的回答说:“袁长官说,先前你以西城街道房的名义,从朝廷申请了一千两凝土道路技术研发经费。

现在你已经离职了,这些经费应该移交给袁长官这个继任者。”

感谢这个时代的财务制度没有五百年后那么严苛细致,不然还真不能像这样,让白榆私人拿着经费乱跑。

白榆想也不想的回答说:“经费已经用完了,没有什么可移交的!”

科研这么烧钱的事业,不到一个月花掉一千两,这很合理吧/

这时代那么多贪污受贿的,多我白榆一个又怎么了?

再说你们这些下属没分到好处?当时他白榆可是豪气干云的拿了二百两巨资出来,给五百手下发了补贴!

说实话,当初白榆和手下关系都还不错,赵校尉今天也不想干这讨人嫌的事情。

但迫于袁千户的压力,赵校尉又不得不来,劝道:

“白长官!白大官人!在下也要向袁长官交差啊。

就算那些钱都已经花销完了,也要跟袁长官对账吧?

在官场上前后任交接时,一定要把银钱账目对算清楚,也是通行的规矩。”

白榆骂骂咧咧的狡辩说:“老子是被直接革职的,不是正常离职,没有交接这一说!”

自己从哪找足一千两银子补上?这一天天的,还有没有安生日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