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 >  大明第一墙头草 >  第二百四十五章 来自文官的警告

罗龙文回到严府,如实向小阁老严世蕃禀报了一遍。

“情况就是这样,他还托我问小阁老,打赌输还认不认账?”罗龙文说。

严世蕃听完后,并没有像罗龙文想象的那样生气,而是陷入了沉思。

过了好一会儿,严世蕃才对罗龙文疑惑的说:“这怎么看?”

罗龙文毫不犹豫的回答说:“狂妄无礼,自寻死路!”

严世蕃又问道:“白榆过去看似常有莽撞的举动,但真正翻过船么?

一个能发明出赢学的人,不可能像表现出来的那么简单。”

罗龙文愤愤不平的说:“小阁老想的太多了,也许就是白榆没在小阁老这里吃过亏,又加上最近比较得意,所以心态骄慢了。

而且小阁老对白榆态度向来欣赏和宽容,可能会让白榆产生一些可以肆意妄为的错觉。”

严世蕃笑道:“其实也不是我不反击,就是我更好奇白榆到底有什么图谋。”

好像一提到白榆两个字,罗龙文的情绪就会有点暴躁,“管他到底有什么图谋,小阁老直接泰山压顶就是了,正所谓一力降十会!”

严世蕃看罗龙文这激动样子,有点搞不清楚,这罗龙文怎么比自己还生气?

随后严世蕃就对罗龙文说:“既然你这么想动手,那你去找董份董学士,在翰林院放出风声!”

董份现在的官职是吏部左侍郎兼翰林学士、掌詹事府事,食二品俸,赐飞鱼服,算是翰苑坊局词臣里的一号人物。

但如此一个清贵人物,也是唯严嵩父子马首是瞻。

这就是还没倒台、正处于巅峰末尾的严党,势力渗透到朝廷每个角落,绝对不只是纸面上轻飘飘的几个字。

然后严世蕃继续吩咐道:“就放风声说,明年八月份,无论谁当顺天府乡试主考官,若看到白榆参考,敢录取白榆就是和我严世蕃过不去!”

按照传统规矩,各省乡试一般派七品编修之类的低级翰林主考,而南北两直隶乡试主考官则略高配,要用六品赞善之类的中级翰林。

词臣就是这样,品级普遍不高,十分金贵,正五品就是翰林学士了,再升就要挂其他衙门的官衔。

罗龙文今天算是被白榆气坏了,不甘心的说:“就这?”

等到明年八月乡试才搞白榆,那跟什么也不做有什么区别?

严世蕃从容的说:“你懂什么?这科举才是白榆的七寸,他最害怕被打的地方!

而且先放风声出去,还可以看看白榆的反应,然后再有针对性的出手。”

罗龙文也没辙,他感觉小阁老心态就是像是和白榆做智力游戏似的,有这种待遇的人真不多。

与此同时,在太液池边散步的首辅严嵩恰好遇到了同在西苑入直的成国公朱希忠。

两人一个是文官之首,一个是目前的头号武官勋贵,非常对称。

“今日有两名御史联名弹劾令弟朱希孝,罪名是枉法和违逆人伦。”严首辅像是话家常一样的说。

朱希忠吃了一惊,连忙试探道:“阁老如何处置这本弹章?”

被两名御史联名弹劾这种事,绝对不能轻视。弟弟朱希孝又不是国公,以他的体量未见得能扛住。

严嵩答道:“老夫可以把弹章暂时多留几天,如果你们抓紧时间把事情平息,后面奏疏就好办了。”

朱希忠满怀心事的往直庐走,考虑着应该怎么向弟弟朱希孝传话。

朱希忠刚走到门口附近,却又见礼部左侍郎袁炜在这边来回踱步,疑似正在等待自己。

袁炜是四大中生代青词高手之首,以礼部左侍郎官职常驻西苑。

朱希忠主动问道:“少宗伯有何贵干?”

袁炜淡淡的答话说:“大宗伯委托我向国公递话,让令弟朱希孝收敛一些,不要再为难白家父子!”

说完之后,袁炜也不等朱希忠反馈,直接转身走了。

朱希忠站在门口愣了好一会儿,就请假休沐,趁着宫门还没落锁,连忙从西安门出了西苑。

他可不敢再找第三方传话了,所以亲自出面警告弟弟朱希孝。

朱希忠从十六岁袭爵开始,在嘉靖皇帝身边安安稳稳侍奉几十年,靠的就是谨小慎微。

兄弟二人没分家,朱希孝如今还在国公府里住着。

朱希忠回了家,连妻儿都没见,第一时间把朱希孝叫到了书房,训话说:

“你对白榆纯属斗气,就因为白榆先前冒犯过你而已。

但你这样实在太不明智了!就算你能整治了白榆,又能得到什么利益?”

朱希孝莫名其妙的问道:“兄长不在西苑辅赞帝君玄修,怎么忽然说起白榆之事?”

朱希忠回答说:“今天看到有两个御史弹劾你,而且礼部吴大宗伯也找人传话给我,警告你不要再乱来!”

朱希孝差点就从座位上蹦起来,骂骂咧咧的说:“都踏马的多管闲事!就这也值当兄长专门回来一趟?”

朱希忠“啪”的猛拍了一下桌案,拿出长兄如父的架势喝道:

“你闭嘴!你自己还感觉不到么,你这是被陆炳当枪使了?

说起来也真可笑,还是你主动跳出来给陆炳当枪!

事情是陆炳挑起来的,但接手负责审问白榆的却是你!

如果出了什么差错,责任都是你的,而陆炳什么事情也不会有!”

朱希孝低下头,被训斥得一言不发。

就这么一个同父同母的弟弟,朱希忠又语重心长的说:“现在这情况已经对你很危险,你难道看不出来吗?

两个御史和礼部尚书都为白榆发声,这不只是警告,还说明文官可能已经盯上你了!

就算这次不行,也还有下次,只要你露出破绽,就一定会被他们狠狠咬住!

不要以为我在危言耸听,武官在文官面前,能自保就不错了!

你只是一个连正牌指挥使都不是的武官而已,如果被文官们盯上,到时你就毫无反抗之力,结局不言而喻!

这就是来自文官们的警告,如果你仍不收敛,就相当于挑衅了!”

听到这通分析,朱希孝即便再莽,也觉得坐不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