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孔明之后,馆驿的小院再次恢复了表面的平静,但我心中的湖泊,却因为刚才那份来自都督府的密报而波澜起伏,久久未能平息。
孔明用“铜雀春深”这步险棋,确实如同一颗投入深潭的巨石,激起了滔天巨浪。
周瑜那瞬间失态后的强自镇定,以及望北久立的沉默,都昭示着他的内心已被深深触动,抗曹的天平,已经开始倾斜。
然而,仅仅如此,还不足以让我完全放心。
周瑜此人,绝非易与之辈。他的怒火是真实的,但这份怒火会燃烧多久?会烧向何方?
又是否会被他更深层次的理智和算计所控制、所利用?
这些,都是我必须弄清楚的关键。
我需要更多的信息,更直接的反馈,来判断“智激”这一策略的真实效果,以及它所带来的后续影响。
尤其是,当诸葛亮离开后,在没有外人(尤其是我们这些“说客”)在场的情况下,周瑜的真实状态和后续行动,才能更准确地反映他的内心动向。
时间,在这种等待中显得格外漫长。
我强迫自己静下心来,重新梳理着江东的局势,推演着各种可能性。
烛火摇曳,将我的影子投在墙壁上,忽明忽暗,如同此刻江东那变幻莫测的局势。
不知过了多久,外面再次传来了脚步声,这一次比之前的任何一次都要急促,甚至带着几分慌乱。
紧接着,门被猛地推开,鲁肃那张一向温和儒雅的脸上,此刻却写满了焦急与不安,甚至还有一丝难以置信的震惊。
“子明!”
他几乎是冲了进来,连基本的礼节都顾不上了,声音都有些变调,
“出事了!公瑾他……他……”
我心中一动,面上却不动声色,起身迎了上去,扶住他略显踉跄的身体,沉声道:
“子敬兄,莫急,慢慢说,到底发生了何事?”
鲁肃深吸了几口气,似乎想平复一下情绪,但效果甚微,他抓住我的手臂,急切地说道:
“方才……方才我听闻孔明先生从都督府出来,心中挂念联盟之事,便急忙赶去拜访公瑾。
谁知……谁知我刚到府外,就听见里面传来……传来公瑾雷霆般的怒吼,还有……还有器物碎裂的声音!”
他顿了顿,脸上闪过一丝后怕:
“我……我从未见过公瑾如此失态!
守门的卫士脸色煞白,拦住我说都督正在气头上,任何人不得入内。
我……我实在放心不下,在门外徘徊良久,隐约还能听到他斥责下属的声音,似乎……
似乎与曹贼之事有关,言语间……极为激烈!”
鲁肃看着我,眼神复杂:
“子明,你说……是不是孔明先生刚才言语太过……太过激烈,彻底激怒了公瑾?
这……这可如何是好?
若是因此导致联盟之事功败垂成,我等……我等还有何面目去见主公和玄德公啊!”
看着鲁肃那真切的担忧和焦虑,我知道,他所言非虚。
周瑜确实在诸葛亮走后,表现出了极度的愤怒。
摔碎东西,怒斥下属,这完全符合一个被深深触怒、且需要宣泄情绪的人的行为。
然而,我的内心深处,却不像鲁肃那样完全被这表象所迷惑。
我扶着鲁肃坐下,亲自为他倒了一杯温水,缓缓说道:
“子敬兄稍安勿躁。
公瑾将军性情刚烈,孔明先生方才所言,必然触及了他的逆鳞,有所激愤,亦在情理之中。”
“情理之中?”
鲁肃接过水杯,手还在微微颤抖,
“子明,这……这恐怕不仅仅是激愤啊!
我从未见他如此……如此失控!
万一他因此对玄德公心生怨怼,迁怒于我等……”
我摇了摇头,打断了他的话,目光锐利地看着他:
“子敬兄,你仔细想想。公瑾将军是何等样人?
他年少成名,执掌江东水师,屡建奇功,智计、胆略、定力,缺一不可。
当真会因为孔明先生几句话,就完全失去理智,迁怒于整个联盟大局吗?”
鲁肃闻言一怔,眉头紧锁,似乎在努力思考我的话。
我继续引导道:
“方才玄镜台已有密报传来,孔明先生在都督府内,虽言辞犀利,但公瑾将军虽有愠色,却始终保持着基本的克制,并未当场发作,最后也是冷言送客。
这说明,在孔明先生面前,他尚能控制情绪。
为何孔明先生一走,他反而‘失控’至此,甚至不惜在你这位心腹重臣面前,也毫不掩饰?”
鲁肃的眼神渐渐清明起来,他似乎抓住了什么,喃喃道:
“子明的意思是……公瑾他……他这怒火,未必全是真情流露?”
“真情,自然是有的。”
我肯定道,
“曹贼野心昭昭,言语间又牵涉到都督的家事荣辱,换作任何一个有血性的男儿,都会怒不可遏。
这一点,我相信公瑾将军的愤怒,绝非作伪。
那‘铜雀春深’之语,足以点燃他心中最烈的火焰。”
我的话锋一转,声音压低了几分:
“但是,子敬兄,这份怒火,有几分是纯粹的情感宣泄?
又有几分,是公瑾将军……刻意为之,借题发挥呢?”
“借题发挥?”鲁肃彻底愣住了,眼中充满了疑惑。
“不错。”
我站起身,在室内缓缓踱步,分析道,
“其一,或许是为了坚定自身决心。
怒火,有时也是一种力量。
将愤怒的情绪放大、宣泄出来,反而更能坚定他抗曹的意志,斩断心中可能存在的最后一丝犹豫。”
“其二,也是更重要的一点,是为了统一内部意见。”
我的目光变得深邃,
“子敬兄,你比我更清楚,江东内部,并非铁板一块。
主降之声,不在少数,其中不乏位高权重之人。
公瑾将军虽然深受主公信赖,总揽军权,但若想力排众议,毅然主战,也需要一个足够强硬的姿态,一个足以压服所有反对声音的理由!
还有什么,比‘曹贼欺人太甚,竟欲掳掠主母与都督夫人’更能激起同仇敌忾之心?
还有什么,比大都督的雷霆之怒,更能表明他寸步不让、血战到底的决心?”
我停下脚步,看着鲁肃恍然大悟的表情,继续说道:
“他摔碎的,或许不仅仅是器物,更是那些主降派心中最后一丝侥幸!
他斥责的,或许不仅仅是下属,更是向整个江东宣告
——谁敢再言投降,便是与我周瑜为敌,与整个江东为敌!”
“所以……”
鲁肃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既有震惊,也有明悟后的释然,
“公瑾他……他是故意做给我们看的?做给那些主降派看的?”
“不完全是‘做’。”
我纠正道,
“更准确地说,他是将真实的怒火,进行了一次‘策略性放大’和‘公开化展示’。
真情流露与政治作秀,在他那里,恐怕已经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
这,才符合一位高明统帅的手腕。”
分析到这里,我又补充了第三层可能:
“当然,或许还有第三层意思。
那就是,他对孔明先生,对我们这支来自荆襄的‘盟友’,本身也存有警惕和不满。
孔明今日之举,虽是阳谋,却也带着几分算计的味道。
公瑾将军何等聪明,岂能不知?
他的怒火中,或许也夹杂着一丝‘被外人利用和算计’的不快,以及对我们这支力量未来走向的隐忧。
他震怒,或许也是在无声地警告我们
——江东之事,由我周瑜做主,你们休想喧宾夺主,更别想在我这里玩弄太多心机。”
鲁肃听得额头微微冒汗,他看着我,眼神中充满了敬佩:
“子明……若非你点醒,肃险些误判了形势!
公瑾此人,心思之深沉,手段之高明,实乃……实乃……”
“实乃一时之杰。”
我接口道,心中对周瑜的评价又高了几分。
这个人,不仅懂得利用时势,更懂得利用人心,甚至懂得利用自己的情绪作为武器。
与这样的人博弈,既危险,又令人兴奋。
鲁肃长舒了一口气,之前的焦虑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坚定的神色:
“如此说来,公瑾将军主战之心,已然坚如磐石!联盟之事,大有可为!”
“正是如此。”
我点头道,
“公瑾将军的这场‘震怒’,无论其中有多少层含义,最终都指向了一个结果
——他需要一场对曹操的胜利,来洗刷耻辱,来巩固权位,来证明江东的实力!
而这,恰恰是我们促成联盟,并从中获益的最好时机!”
鲁肃兴奋地站起身:“那……那我们现在该如何?是否应该立刻再去求见公瑾,表明心迹?”
“不。”
我摇了摇头,眼中闪过一丝精光,
“现在还不是时候。公瑾将军刚刚‘表演’完,需要时间让这场‘震怒’的效果发酵。
我们现在去,反而显得急切,落了下乘。”
我顿了顿,继续说道:
“而且,孔明先生已经完成了他的使命
——点燃了导火索。
接下来,该轮到我,用另一种方式,来接近这位大都督了。”
鲁肃不解地看着我:“子明的意思是?”
“孔明先生用的是‘势’与‘情’,直击要害,如同惊雷。”
我缓缓道,
“而我,准备用‘实’与‘利’,润物无声,如同细雨。
我要让他看到,与我们联合,不仅仅是迫于形势的情感选择,更是实实在在的,能够提升他获胜几率的明智之举。”
我的目光投向窗外,仿佛已经看到了那烟波浩渺的长江,看到了即将到来的连天烽火。
“子敬兄,”
我转过头,看着鲁肃,语气沉稳而坚定,
“时机,已经成熟。我需要你,帮我一个忙。
找个合适的机会,向公瑾将军引荐我。
不必多言其他,只说我陆昭,在水军操练、军械改良、以及……
战场情报方面,或许有些浅见,愿为都督效劳一二。”
鲁肃眼中精光一闪,立刻明白了我的意图。
他用力点头道:
“子明放心!此事包在肃身上!
公瑾此刻正为水军之事烦忧,子明若能献上良策,必能获得他的重视!”
看着鲁肃匆匆离去的背影,我的嘴角,再次勾起一丝自信的弧度。
周瑜,你的“震怒”表演,我看懂了。
现在,轮到我登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