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 >  奋斗在嘉靖年间 >  第二百二十九章 请柬

随即崔元起身,跟徐孝先确认道:“那就是月俸二两银子,战时五两银子,而后还有布匹与粮食,外加免整个一家人的赋税?”

“不错。”

徐孝先点头,而后笑着道:“但你要记住,这免赋税只是只田地,并不包括商税。

别到时候你给我招募好几千商贾子弟,那咱们可就赔大了。”

崔元、吴仲二人也跟着笑。

“我明白,总之这几样我都会提前知会给他们。”

崔元说道。

但心里头还是没多少底,也不知道徐孝先这样的办法行不行。

更不知道徐孝先如此大张旗鼓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而对于徐孝先而言,这些都是迫在眉睫的改革。

且是自上任北镇抚司掌印镇抚的第一天起,他就最想做的事情。

但奈何朝中无人、又没有什么背景给他撑腰。

所以他即便是想要做这些,也必须得等到自己在北镇抚司站稳了脚跟,以及有了一些威望之后才能放手去做。

所以如今于他而言便是双管齐下了。

一手要抱紧嘉靖这个最粗的大腿,让嘉靖能够打心底给他多几分信任。

一手自然是现在即将开始的彻底革新。

不止是北镇抚司需要革新,乃至整个大明都需要革新。

可他不是嘉靖,没办法去管别人的事情。

而且即便是嘉靖,就算是想要彻底革新,徐孝先也知道,最初必然是会遇到层层阻力的。

哪怕是皇上与官员之间,同样也要经过一番拉扯较量,而后在皇上压倒群臣后,才能开始彻底革新。

至于另外一种可能,那自然就是群臣胜过皇上。

最终皇上只能选择无奈放弃革新,由群臣继续“打理”着这个行将就木的大明朝。

在徐孝先的设想中,北镇抚司往后将分成三个系统。

刺探、暗杀算是一个系统。

不可避免的,这一切就需要吴仲来承担。

而陈不胜,徐孝先便是打算让他来统率往后招募的三个千户所。

至于崔元,往后便是需要负责北镇抚司的后勤这一大类了。

随着崔元离开,吴仲看着乐观轻松的徐孝先,皱了皱眉头。

“三个千户所的招募不是小事儿,先不说其他人会不会因为此事儿在皇上面前弹劾你。

我在想,原有的五个千户所,你打算怎么安置?

真打算让他们一直在良乡种地去?”

“要不然呢?”

徐孝先嘴角带着笑。

北镇抚司原有的五个千户所,在他看来,能够在彻底打乱重组后,满编两个千户所就不错了。

至于其他人,自然是要被新组建的三个千户所替代。

而且在徐孝先看来,尤其是在这个时代,那些被剔除的也并不能完全算是北镇抚司的累赘。

就如同后世一个单位一样,不也一样有离退休的干部么?

何况被剔除的都还具备自食其力、耕种农田的本事。

“其余你就不用操心了,我不在的这些时日,北镇抚司就看你跟崔元了。”

徐孝先伸了个懒腰,而后想了想道:“眼下我们能做的,就是在自己这一亩三分地折腾、革新。

其他地方咱们管不了,也没资格管。

但只要咱们能够把北镇抚司的革新做到彻底与成功,那么就不怕任何人弹劾。

所以你明白了吧?

只要你、陈不胜、崔元三人能够做好,那么即便是我出了事儿。

你们只要在,那么我最起码可保性命无忧。”

“我明白。”

吴仲郑重的点着头。

“程娘子那里你放心,我会时刻派人照应着。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

徐孝先点了点头。

这是必要的。

而且因为裕王、景王不日大婚的事情,杨增也不见得有空像上一次那般陪着程兰。

加上之前就有过陆炳府邸被行窃的前车之鉴,虽然是仇鸾背后指使,但徐孝先跟吴仲也不得不防。

毕竟他这个北镇抚司自从上任到现在,即结识了一些人,但同样也不知不觉的得罪了不少人。

外面天色渐暗,徐孝先跟吴仲又喝了几杯茶后这才一个人离开。

吴仲送徐孝先至门口,直到徐孝先的马车彻底看不见,依然还是站在门口留意着街道上来来往往的行人。

确定没有人跟踪徐孝先的马车后,这才转身回到了茶铺了。

二十名女子可能太少了,按照三十名来招募吧。

明玉楼没有合适的了,明月阁也不是不可以不是么?

吴仲想了想,反正明月阁的花魁也对徐孝先倾心了,而且往后还得暗中照应着裴南亭。

那么找她帮个忙想来她会答应的吧?

想到这里,吴仲不由笑了起来。

当下跟茶铺的伙计、茶娘吩咐了几句,自己便腿着往明月阁所在的城隍庙方向走去。

……

多尔衮在食物与欢迎徐孝先回家之间只犹豫了一秒钟,而后那狗脑袋就扎进饭盆里狂吃起来。

徐孝先没好气的轻踹了一脚多尔衮的屁股。

多尔衮还没有什么意见,倒是端着热气腾腾饭菜的程兰,没好气地啧了一声。

餐厅里,两人相对而坐。

程兰美眸流转,道:“怎么?你那徒弟没留你在明月阁吃饭?”

“中午过去时备了一些小菜,陪我喝了两盅。”

徐孝先把郭守谦、胡守中的事情略过,而后说道:“没多久我就去了茶铺看吴二哥了,我是从吴二哥那里回来的。”

程兰嘴里吃着饭,咽下去后便岔开话题道:“对了,听说草原上要比京城还要冷,要不要多帮你备几套厚实的衣裳?”

“不用,既然是行商,还是短打扮就行。之前我的旧衣裳没扔吧?”

徐孝先问道。

程兰摇了摇头,道:“没扔,棉衣裳拆洗后都放进柜子里,以为往后你不会再穿了。”

“粗布衣裳有粗布衣裳的好处,最起码结实耐磨。”

徐孝先笑着说道。

程兰认同的点着头。

别说是徐孝先以前的粗布衣裳了,就是她自己的粗布衣裳也留着呢。

甚至平日里也会拿出来穿的。

两人虽不至于因为前些年的日子穷怕了,所以才节俭。

但在这件事情上两人倒是颇有默契。

甚至两人都从来没有认为,如今这样的好日子会一直持续下去。

饭后依旧是徐孝先洗碗刷盘子,程兰在旁帮着给打下手。

原本元日时杨增所赠的那一套来自宫里的名贵餐具,如今已经被程兰收了起来。

两人再次用回了以前的普通餐具。

而这对两人而言好像觉得才是适合他们二人的。

最起码用起来心里头很是踏实。

收拾完厨房餐厅后,带着多尔衮回到厅堂。

程兰指了指桌面上的十数个请柬、名刺。

“都是今日收到的,还有一些带了礼物的,不过我都给退了回去,没收。”

说话的时候程兰的情绪显得不是很好。

徐孝先皱了皱眉头,顺手拿起桌面上的请柬、名刺看了起来。

跟往常一样,有之前就递过名刺请柬的,也有是第一次递过来的。

不过在其中,倒是有一份独特的请柬。

程福海敬上。

徐孝先笑了笑,显然程兰的情绪是受程福海请柬所影响的。

上面定的日期是三日后,不过还附带了一句话,那就是要是三日后他徐孝先没时间,那么可以根据他的时间调整。

总之就是哪日都行,只要他徐孝先有空就可以。

“三日后?”

徐孝先想了想,道:“三日后可能我已经离开京城了吧?

看吧,要是还没有走,我就自己一个人过去赴宴。

要是走了,我就派人去给他传个话,告诉他这些时日我都没空,要忙北关仓的事情。”

程兰那白如雪的额头微皱,眼神里多了几分不舍:“这么快么?你昨日不是还说得准备些时日呢吗?”

“品类就两样,茶铺那边都已经准备好了。

想来布匹也快,其他再收拾准备一番,三日的时间足够了。”

程兰闻言,不由下意识的开始嘟嘴。

心中即便有万分不舍,但也知道孰轻孰重。

有些苦涩的开口道:“那好吧,这两天我帮你把换洗的衣裳都准备好。”

……

苏州

陆治出神的望着面前的烛火,不一会儿的功夫便有些重影的错觉。

于是连忙摇了摇头,用手擦了擦眼睛。

半老徐娘的妻子在旁看的好笑,不由道:“你这些时日怎么了?怎么一到了晚上就心不在焉、魂不守舍的,这是又动春心了?看上谁家的小娘子了?

还是又是哪个青楼的女子?”

“胡说八道,我岂是那种附庸风雅的俗人?”

陆治不悦的反驳道。

“那你这是怎么了?整天唉声叹气的,让谁看见了不以为是为情所困?”

“你啊,你们这些女子,脑子里整天都是一些情情爱爱的,没有一点家国志向,以后少出去看戏,没事儿多看看书。

但也别看那些情情爱爱的书……。”

“我大半辈子都过去了,往后该怎么活,用不着你来教训我。”

苏氏白了一眼陆治没好气说道。

陆治也不生气,夫妻两人大半辈子,到了这个年纪,对于彼此已经熟悉到不能再熟悉了。

“我是为那幅画忧心,我是怕那小子会不会暴殄天物,把那瑰宝当柴给烧了。

这几日经常做噩梦,梦见那幅画被那小子当柴烧了,要么就是保管不妥当,给画弄伤了。

昨晚上还梦见那小子写字,墨汁唰一下子浸染了小半幅画……。”

“那么长的画,多大砚台的墨汁能把那么长的画毁了一半?”

苏氏淡淡道:“我看你啊,就是舍不得,又想要回来了。或者是……想那幅画了?”

“要不去京城转转?趁着元日也无事儿,到京城看看上元节的热闹?”

陆治终于把憋在肚子里好几天的真心话说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