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昱在一片唾骂声中被拖走。

片刻后,悲嚎声戛然而止。

程昱人头落地。

首级由水军送往北岸,插在河北的土地上。

其尸骨,则抛之于黄河去喂王八。

刘备强压下怒火,则照萧和所说,即刻派人入濮阳查看各处水井。

果然如萧和所料,各处水井之中,先后发现了魏卒的尸体。

满城的水源,皆为程昱以腐尸所污染。

所幸的是程昱抛尸不过数天,污染程度有限,还不足以引起瘟病爆发。

而刘备尚未入城,数十万楚军将士也没入城,并没有饮用城中污水,更是莫大的幸事。

于是刘备当即下令,封闭城中所有井水,禁止百姓汲水。

而为防万一,他在萧和的提议下,干脆下令将城中上万百姓,暂时都迁出濮阳城。

先就近于附近乡县安置,待清除了濮阳城中腐尸,确保水源无毒后,方才准他们返乡。

至于三十万楚军将士,只派小部份人马入城,主力皆不入濮阳。

诸事安排已毕,已是天光大亮。

刘备在萧和,关羽等众臣陪同下,来到了濮阳渡。

朝阳东升,黄河上是水势滔滔,波光鳞鳞。

刘备驻马栈桥,遥望对岸。

身后的濮阳城上空,已升起了楚字旗。

黄河以南之地,自今日起,已尽数归楚!

这意味着,他已完成了对传统意义上的中原之地的收复。

此时此刻,望着眼前这滚滚黄河,刘备恍惚间有种身在梦中的错觉。

遥想数载之前,自己还只蜗居于樊城一隅,兵不满万,将不过关张赵。

那时心中所虑,只是如何能生存下去,怎敢去幻想有朝一日,竟能取荆州下江东攻淮南收下邳…

直到今日,收复中原,饮马黄河!

这一切,当真是如梦如幻啊。

直到身边响起将士们振天的欢呼声时,刘备方才从恍惚中回到了现实。

嗅着扑面而来,夹杂着黄河泥沙味的河风,刘备方才确信,这一切都是真实的。

“若无伯温,孤今日焉能饮马黄河呀…”

刘备马鞭指着滔滔河,感激欣慰的目光,却笑看向了萧和。

他又岂会忘记,自己能走到今日这般高度,谁才是最大的功臣。

萧和淡淡一笑,拱手道:

“大王能有今日之盛势,乃大王神武雄略,众将士用命之功,非是臣一人之功也。”

刘备知道萧和是不愿据功,遂是哈哈一笑:

“濮阳已下,中原已复,此次北伐可称全胜,传孤之命,今晚大摆庆功宴,孤要与尔等及众将士痛饮千杯,不醉不休!”

众将皆是豪猎大笑。

“这庆功酒,自然是要喝个尽兴。”

萧和点头一笑,话锋却一转:

“不过兴汉尚未成功,我等仍需努力,中原已克,下一步,我们就该谋划跨过眼前这道大河,将大王的王旗,插上河北大地上了。”

萧和的目光,再次转向了黄河对岸,那一望无垠的河北平原。

刘备笑声渐收,遥望北岸,重重点头:

“伯温言之有理,孤虽已饮马黄河,然河北尚为曹贼所有,关中凉州也还未收复,再兴大汉之业还任重道远。”

“喝完了庆功酒,便班师南归,让将士们好好养精蓄锐吧。”

“待回许都之后,孤与尔等再好好商议商议北渡黄河,收复河北,伐灭伪魏之计!”

于是,刘备便在这黄河岸边,下令大摆酒宴,犒赏三军,共贺收复中原之功。

三天后,刘备留一万精锐镇守濮阳,率三十万大军班师南归。

南岸楚军退走,屯扎于北岸的魏军,终于是长松一口气。

一道濮阳陷落,程昱陨命的急报,立时飞马送往了邺城。

邺城,王宫。

“儿臣没能护得天子周全,有负父王所托,儿臣愿领受父王责罚…”

大殿内,曹丕跪伏在曹操面前,满面愧疚的请罪。

在留程昱死守濮阳,自己北渡黄河后,曹操料定刘备大军会被拖在濮阳城下,短时间内无力过河入侵河北。

曹操遂留曹仁等诸将,率重兵驻守黎阳等北岸重镇,自己则先一步回邺城养伤。

曹丕在得知曹操归来后,当即拖着未愈的伤躯,入宫前来请罪。

“洛阳失守,归根结底乃程昱御敌战略失策,未能预料到大耳贼竟会走黄河水道,直接奔袭孟津袭取洛阳。”

“你及时护送天子出洛阳,算是应对得当,可惜天子气运不济,终究为楚寇所害,非是你之罪责也。”

曹操倒也算客观,并未治曹丕的罪。

曹丕这才暗松了一口气。

就在他刚刚要起身时,曹操忽然脸色一沉,问道:

“子桓,你跟为父说句实话,天子到底是被楚寇所害,还是为你所弑?”

曹丕打了个寒战,心下顿时慌了神。

曹操突然间这么问,莫非司马懿安排的不够缜密,走漏了他弑杀天子的风声?

眼珠急是转了几转,曹丕一咬牙,抬头正色道:

“儿臣可对我曹家列祖列宗起誓,天子绝非儿臣所弑,儿臣若有半字谎话,便叫儿臣不得好死!”

曹操本来只是怀疑,又见他发出这样的毒誓,眼中疑色自然随之打消。

“行啦,你也不必发这样的重誓,孤只是随口问问而已。”

曹操松了口气,面色庆幸的慨叹道:

“其实你也知道,那刘奂并非他汉家天子,乃是一伪帝而已,你若怕他落入大耳贼之手,不得已杀之,倒也不能算错。”

“孤担心的是,你若真杀了他,手上就沾了我曹家人的鲜血,背负上了杀侄的罪孽!”

曹丕懵了。

那个刘奂,他不是你随便找来的一个放牛娃么?

我杀了他,怎么就沾上了曹家人的鲜血?

还背上了杀侄的罪孽?

曹丕愣了半晌,方才结结巴巴道:

“父…父王,儿不太明白父王的意思?”

曹操深吸了一口气,缓缓道:

“其实,那刘奂可能是你大哥的遗子,是你的亲侄儿!”

曹丕又懵了。

一时间,他神情错愕,眼神迷茫,仿若思维被卡在了某个地方。

曹操眼睛微微眯起,将前因后果道了出来。

当年曹昂陨命于宛城时,虽已成婚,膝下却并无子嗣。

然这位曹家嫡长子,显然是遗传了曹操的风流,闲时也没少流连于烟街柳巷。

数年前便有一倡家女子,带着一男童登门,宣称是当年曹昂一夜留情,留下了他曹家的种。

对于突然间冒出的大孙子,曹操既不能认,又不能不认。

若认了,这孩子就是曹昂唯一的血脉,便是他曹家的嫡长孙。

彼时卞氏已被立为正室,曹丕几兄弟已升为了嫡子,若突然间冒出这么个嫡长子,岂不是自找麻烦。

况且,谁又能保证,那倡家女没有说谎?

这孙子曹操自然不能认。

可要是不认吧,万一那倡家女没说谎,那孩子确实是曹昂之子,自己这个做祖父的,又岂能让自己的亲孙子流落民间,跟着他母亲受苦?

曹操思虑再三,虽然没有认这个孙子,却授意心腹,在老家谯县置办了宅院,锦衣玉食养着他们母子,并为那孩子取名为曹奂。

这也算是半认不认吧。

再到后来议立天子时,曹操一时心血来潮,便将这曹奂接到了许都,为其改名为刘奂,立为了伪帝。

为什么这么干呢?

为了报复刘协的背叛,报复其出逃许都,投靠刘备。

你不是背叛我吗,那好,我就让我的孙子做你汉朝天子。

将来我若代汉称帝,天子姓曹。

若我不废汉称帝,则天子名为姓刘,实则流着是我曹家的血。

无论如何,我总归都不会吃亏吧。

曹操的如意算盘是打的叮铛响,却万万没料到,他这个孙子曹奂,竟然也选择在关键时刻背叛了他,要投奔刘备。

曹操心中有恨啊。

所幸那忘恩负义,背祖忘宗的小子,死在了逃亡的路上。

曹奂之死,曹操不心痛。

他唯一害怕的,就是曹奂是死在了儿子曹丕手下。

曹家人可以死在外人手上,却绝不能死在自己人手上!

叔杀侄,一家人自相残杀,那就是往他心窝子里捅刀啊…

“我竟然杀了自己的侄子,我杀了大哥的儿子,我手上竟沾了曹家人的血?”

曹丕却已是心惊胆战,后背浸出了一层冷汗,眼前不断浮现出当日马车之上,他一剑击杀曹奂的画面。

“子桓,你现在明白了吗?”

曹操讲述完其中秘密,意味深长的看向了曹丕。

曹丕打了个哆嗦,暗吸几口气,强压下了心中滔天巨浪。

稍稍定了定神后,曹丕叹道:

“不想父王竟有这般苦心,若父王早将此事告知儿臣,儿臣当时便可告知他真正身份,他必不会背叛我们,也就不必死在楚军手中了。”

曹丕加重语气,刻意强调“死在楚军手中”这件事。

曹操叹了一声,摆手道:

“罢了,反正孤也无法断定,他到底是不是你大哥的遗子。”

“就算他是咱们曹家子孙,这等忘恩负义之徒,死不足惜,子桓你也无需遗憾。”

曹丕心下暗松一口气,面上却佯作万分遗憾惋惜的样子。

曹奂之事,就此翻篇。

曹操感慨收起,脸上换上了一副慈父的关爱,询问道:

“子桓,孤听仲达说,你被那曹奂刺伤了,伤口在哪里,给孤瞧瞧。”

曹丕心头咯噔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