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 >  快穿局女员工 >  第334章 女先生

初冬的清晨,霜花爬满了"耕读堂"的窗棂。林乔站在新落成的学堂前,看着门楣上自己亲手书写的"耕读传家"四个大字,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成就感。短短半年多,从一无所有的流民到拥有自己的学堂,这条路走得艰难却踏实。

"爹,什么时候开始上课啊?"小树拽着他的衣角,小脸因为兴奋而泛红。孩子今天特意穿上了新做的棉袄,头发也梳得整整齐齐。

林乔看了看天色:"快了,等太阳再高些。"

今天是"耕读堂"开学的第一天。除了林家自己的七个适龄孩子,还有附近李家村、王村的十多个农家子弟报名。在这个年代,农家孩子能读书认字是难得的福分,因此家长们天不亮就带着孩子等在学堂外了。

"乔哥儿,都准备好了。"林萱走过来,手里拿着一摞崭新的本子——这是用林家自产的纸张装订的识字本,"就是...咱们还缺个正经先生啊。"

这是目前最大的难题。林乔虽然能教基础识字和算术,但要系统教学,他的学识还远远不够。张教谕推荐的两个县学士子,一听说是去农家学堂教书,纷纷婉拒。无奈之下,林乔只能暂时自己顶上。

"先凑合着教吧,慢慢找合适的先生。"林乔叹了口气,转身走向学堂大门,"时辰到了,开门吧。"

当厚重的木门吱呀一声打开时,外面的景象让林乔吃了一惊——不仅报名的学生全来了,还有许多看热闹的村民,黑压压一片挤在学堂前的空地上。

"林先生,我家小子就拜托您了!"

"林相公,娃要是不听话,您尽管打!"

"..."

家长们像炸开了锅一样,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声音此起彼伏,交织在一起,仿佛一场激烈的辩论赛。他们一边说着,一边将自己的孩子们推到了前面,好像这些孩子们是他们最珍贵的宝贝,需要展示给大家看。

这些农家孩子们站在那里,显得有些局促不安。他们身上的衣服虽然简单朴素,但都洗得干干净净,没有一点污渍。有的孩子低着头,双手紧紧地攥着衣角,似乎有些紧张;有的孩子则好奇地东张西望,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新鲜感。

林乔清了清嗓子:"多谢各位乡亲信任。'耕读堂'今日开课,先收十五名学生,年龄六岁至十二岁。课程以识字、算数为主,兼授农事常识..."

简单的开学仪式后,学生们被领进教室。宽敞的房间里,十五张小木桌整齐排列,每张桌上都放着一本识字册和一块小石板。最前面是一张大书案和一块漆成黑色的木板——这是林乔发明的"黑板",用石灰石当粉笔在上面写字,可以反复擦写。

"今天我们先学《千字文》。"林乔站在黑板前,写下"天地玄黄"四个大字,"跟我读:天—地—玄—黄—"

稚嫩的童声在教室里回荡,穿过新装的窗棂,飘向远处的田野。林乔看着这些专注的小脸,心中涌起一股暖流。无论多困难,他都要把这个学堂办好。

上午的课程结束后,林乔正收拾教具,林小河急匆匆地跑来:"乔哥儿,外面来了个书生模样的人,说要见你!"

"书生?"林乔疑惑地走出学堂,只见院中立着一个身材瘦小的年轻人,一袭青色长衫,背着书箱,看起来风尘仆仆。

那人见林乔出来,拱手行礼:"这位可是林劝农?在下苏晚,游学至此,听闻林家的改良农法,特来请教。"

声音清亮却略显尖细,林乔不由多看了两眼。这一看,他心头一跳——这"书生"眉清目秀,脖颈纤细,没有喉结,分明是个女子!

"007,面部扫描。"

"确认:女性,年龄约22-25岁,面部有刻意涂抹灰尘掩饰。"系统迅速回应。

林乔不动声色地还礼:"正是在下。苏...公子远道而来,请进屋用茶。"

进了书房,那"苏公子"刚坐下就迫不及待地问起水渠设计和土壤改良之法。林乔一边斟茶一边观察,越发确定这是位女扮男装的姑娘,而且从谈吐看,绝非普通人家出身。

"苏公子对农事如此感兴趣,实在少见。"林乔试探道。

对方神色一黯:"家父曾任地方官,因重视农事得罪权贵,被贬途中...病故。临终嘱咐我要学习实用之学,造福百姓。"

林乔心中了然。这解释了她为何女扮男装——孤身女子行走在外太危险。更难得的是,她身为女子却胸怀天下,在这个时代实属异类。

正交谈间,学堂的钟声响起,下午课要开始了。苏晚(林乔决定在心里这么称呼她)好奇地问:"这是学堂的钟声?可否容在下一观?"

林乔欣然应允,带她来到教室。下午是算术课,林乔正在教最简单的加减法。苏晚坐在最后一排,安静地旁听。

课至中途,林乔在黑板上写下一题:"七加八等于多少?"然后叫起一个小学生回答。

那孩子支支吾吾答不上来。林乔正要引导,忽听后排传来清朗的声音:"可用凑十法。七缺三成十,八取三余五,故为十五。"

全班齐刷刷回头。林乔惊讶地看着苏晚——"凑十法"是他从现代数学带来的教学方法,这姑娘竟能脱口而出?

"苏公子高见。"林乔顺势讲解起凑十法的原理,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

课后,林乔忍不住问:"苏公子似乎精通算学?"

苏晚略显尴尬:"家父曾请西席教授九章算术,略知一二。"

林乔眼前一亮:"不知苏公子接下来有何打算?若暂无去处,不如暂留敝学堂任教?包食宿,月俸一两。"

苏晚瞪大眼睛:"这...这不妥吧?"

林乔知道她在顾虑什么——女扮男装的身份一旦暴露,恐生事端。但他看重的是真才实学,而非性别。

"苏公子学识过人,正是学堂急需之才。"林乔真诚地说,"至于其他...不必多虑。"

话中暗示让苏晚脸色微变。沉默良久,她深深一揖:"既蒙林劝农不弃,苏晚愿效犬马之劳。"

就这样,"耕读堂"有了第二位先生。苏晚不仅精通算学,还熟读诗书,甚至懂些医术。她教学严谨又不失生动,很快赢得了学生们的喜爱。

然而,纸终究包不住火。一个月后,林乔正在田里查看冬小麦长势,林萱慌慌张张地跑来:"哥!不好了!苏先生...苏先生她..."

林乔心头一紧,扔下农具就往学堂跑。远远就看见学堂外围了一群人,中间传来激烈的争吵声。

挤进人群,只见赵大锤和王大山正与几个陌生男子对峙,苏晚则站在学堂台阶上,脸色苍白——她的头巾不知怎么掉了,长发披散,女儿身暴露无遗。

"伤风败俗!女子岂可混迹学堂!"

"定是娼妓之流,勾引良家子弟!"

"..."

那几个陌生男子大声叫嚷着,引来更多围观者。林乔认出其中一个是周家的管家,顿时明白这是有人故意找茬。

"住口!"林乔厉声喝道,大步走到苏晚身前挡住,"苏先生是我请来的教师,学识过人,何来伤风败俗之说?"

"林劝农,你让女子教书,成何体统?"周管家阴阳怪气地说,"传出去,谁还敢送孩子来这学堂?"

围观人群中响起窃窃私语。这个时代,女子抛头露面已属罕见,更别说当先生教书了。林乔感到背后苏晚微微发抖,但她的声音却异常平静:

"在下苏婉,家父原为济南府通判苏明远,因直言进谏被贬。我随父流放,途中父丧,不得已扮男装自保。蒙林劝农收留,以学识谋生,无愧天地。"

这番话让现场安静下来。通判之女,虽已落魄,但身份仍比普通农妇高出许多。林乔趁机说道:

"苏小姐家学渊源,教学有方,学堂孩子们受益匪浅。若因她是女子就否定其才学,岂非因噎废食?"

"就是!苏先生教得可好了!"一个小学生突然喊道,是他的侄子石头。

"苏先生从不打人!"

"苏先生讲的算术易懂!"

"..."

其他孩子也纷纷声援。看到这一幕,一些家长的态度也软化了。周管家见势不妙,丢下一句"你们等着瞧",就带着人灰溜溜地走了。

风波暂时平息,但更大的麻烦还在后头。当晚的族会上,林老四等长辈坚决要求辞退苏婉。

"乔哥儿,女子教书确实不合礼法。"

"周家肯定会借此生事,不如趁早..."

"..."

林乔耐心听完所有人的意见,才缓缓开口:"四叔,各位长辈,我们林家能有今日,靠的是什么?"

不等回答,他继续道:"是靠不拘一格的胆识!当初若因循守旧,不敢改良农具、不敢引水开荒,哪有今天的丰收?苏先生虽为女子,但学识胜过许多男先生。孩子们喜欢她,学业也有进步,为何因世俗眼光就放弃良师?"

"可是周家..."林老四忧心忡忡。

"周家与我们早已势同水火,没有苏先生这事,他们也会找其他借口。"林乔冷静分析,"不如反其道而行,公开为苏先生正名。"

"如何正名?"林萱好奇地问。

林乔微微一笑:"举办讲学大会,请苏先生公开授课,让乡亲们亲眼见识她的才学。同时,我准备邀请知县夫人和县里几位乡绅夫人到场。"

这个计划大胆而巧妙。若能请到知县夫人这样有地位的女性支持,周家再想借题发挥就难了。

三天后,一场别开生面的"讲学大会"在耕读堂前举行。林乔特意搭建了高台,台下整齐摆放着数十把椅子。不仅学生们全员出席,还来了许多好奇的村民。

当苏婉一袭素雅女装出现在高台上时,人群中响起一阵骚动。但她不慌不忙,先是向众人行了一个标准的仕女礼,然后开始讲解《论语》中的"学而时习之"。

苏婉的声音清亮悦耳,讲解深入浅出,引经据典却又不失趣味。渐渐地,窃窃私语停止了,人们开始专注听讲。就连特意来挑刺的周家人,也不得不承认她确实学识渊博。

讲学中途,知县夫人的轿子到了。这位出身书香门第的夫人安静地坐在特意准备的首席,听得频频点头。讲学结束后,她甚至公开称赞苏婉"才学出众,讲解精辟"。

有了知县夫人的背书,关于女先生的非议顿时少了大半。林乔趁热打铁,宣布耕读堂将开设"女红班",由苏婉教授女孩子识字、算术和刺绣,这下连最保守的家长也无话可说了——毕竟,女孩子学女红是天经地义的事。

"林劝农,多谢你。"事后,苏婉向林乔深深一福,眼中闪着泪光,"自父亲去世后,你是第一个不以性别论我才学的人。"

林乔摇摇头:"苏小姐言重了。学堂能有你这样的先生,是孩子们的福气。"

他犹豫了一下,还是问道:"不过,你今后有何打算?总不能一直女扮男装..."

苏婉苦笑:"走一步看一步吧。如今朝廷严禁女子参加科举,我纵有满腹经纶,也无用武之地。"

林乔心中一动:"若苏小姐不嫌弃,不如长留耕读堂?我可为你建造单独院落,保你安全无虞。"

苏婉怔怔地看着他,突然红了眼眶:"林劝农如此厚待,苏婉...苏婉不知如何报答..."

"教书育人就是最好的报答。"林乔微笑道。

就这样,苏婉正式成为耕读堂的女先生。她的到来,不仅解决了师资问题,还意外地为学堂带来了更多学生——不少农家听说有女先生专门教女孩子,纷纷把女儿也送来读书。

然而,林乔清楚,周家不会善罢甘休。果然,几天后的傍晚,林小河慌慌张张地跑来:"乔哥儿!不好了!县衙来人说,新知府要查办学堂,说我们...我们窝藏罪臣之女!"

林乔手中的毛笔啪嗒掉在桌上。苏婉的身份,终究还是被人挖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