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2日,潇湘省政府办公厅,夜灯未熄。
距离李一凡正式履任潇湘省省长已满两个月,潇湘政坛逐渐稳定,但李一凡的动作却丝毫没有放缓。他深知,稳定不是终点,而是进攻的起点。科技改革、财政重塑之后,文化成为他战略版图中最重要的一块拼图。
此刻,他正与省委组织部部长许宏志、省教育厅厅长林子诚以及省委宣传部顾世安三人密谈。
桌面上,摊开一份厚厚的资料册,封面标题醒目:《群星文化引擎人才计划(草案)》,简称“群星计划”。
“不是培养,是抢人。”李一凡手指敲击文件,“我们要在三年内,集聚至少100名具备一线制作能力的文化创意核心人才,尤其是动画编剧、游戏策划、影像总监、美术设计、AI辅助内容工程师——这些,才是文化产业的核心驱动力。”
林子诚皱眉:“省内高校目前的动画和传媒教育体系落后,短期内很难解决人才供给。”
李一凡看向许宏志:“我们省委组织部是否可以突破条框,设立‘文化引擎专项人才引进机制’,用政府专项补贴对接民营平台?”
许宏志沉思片刻:“需要省委常委会特批,算破例。但我可以起草建议提案,挂靠省委改革办。”
顾世安点头:“宣传部可以配合设立文化内容风险预审机制,凡星愿意作为样板,那我们可以放行。”
李一凡顿时裁示:“好,群星计划即刻推进。我不要会议室的拍板,我要三个月后能签下人。”
—
三天后,《潇湘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一条引人注目的短讯:
【潇湘省政府发布“群星文化引擎人才计划”,以财政专项、政企联动方式支持高端文化创意人才集聚,目标建设中部文化创意高地。】
短讯字数不多,却引爆文创圈。
一时间,潇湘成了国内所有自由编剧、导演、动画人、独立开发者眼中的“北上广深”之外第一个“创梦之地”。
而在李一凡亲自推动下,“群星计划”的顶级“猎头顾问”不是别人,正是李晓薇。
—
2020年8月10日,四九城,897艺术区。
李晓薇一身黑色连衣裙,坐在一家隐秘的私董俱乐部包间内,对面是曾参与《大圣归来》《风语咒》制作的知名动画导演马立新。
“你们潇湘不是做硬科技的地方吗?现在要挖我们这些搞动画的?”马立新半是嘲讽半是好奇。
李晓薇语气坚定:“我们不仅要做硬科技,还要做硬文化。我们要建立自己的‘PIXAR MARVEL’工作体系,而不是简单请你去做外包。”
她打开一份策划案:《山海元纪·神话宇宙第二阶段》。
其中每一部作品,都写明主创署名空间、IP分成、票房共享、剧本联合决策机制。
马立新沉默许久:“……我可以带上我的团队一起去星城。但我要资源调配权。”
“没问题。”李晓薇起身,“我们不是请你打工,是请你筑梦。”
—
与此同时,凡星文化与星城市政府联合挂牌设立“中部文化产业研究中心”。
中心由潇湘大学数字媒体学院、潇湘工学院设计学部、B站产业研究院、凡星文化研究组共同筹建,目标是建立一个既能理论建模又能输出产业模型的智库平台。
在开幕仪式上,李明杰直言不讳:“我们不怕犯错,我们只怕不开始。中部文化崛起,需要第一代人扛起风雨,打下地基。”
—
而李一凡,更进一步。
他亲自赴四九城,拜会政务院副总林建国。
两人在中南海小楼密谈三小时。
林建国看着李一凡手中的项目规划书,沉吟良久:“你这是要在文化领域搞一次中部破局?”
李一凡点头:“我们过去十年太依赖硬经济,而文化建设始终边缘化。但现在,全国上下都在讲‘文化自信’、‘价值输出’,可落地机制在哪里?干部培训体系有没有?产业扶持怎么统筹?”
“中央说得对,但地方还在空转。我想做第一个把文化作为‘主职政绩’来推的省。”
林建国缓缓笑了。
“你要做,就做到底。”
他按响桌边红色座机:“让姜承远来我办公室。”
十五分钟后,现任大夏发改委主任姜承远抵达。
林建国淡淡地道:“承远,李一凡这边要做一件文化上的大事,你发改委能不能给他提供一条文化产业政策扶持线?”
姜承远微微点头:“可以列入国家特色文化产业园试点机制,由我们文化司对接试运行,年底前出第一笔政策性资金。”
李一凡起身郑重鞠躬。
这不是一场普通的文化投资争取会,而是一次来自中枢的确认:“你潇湘,不再只是硬制造的代表,而是文化国家战略的落点。”
—
2020年8月18日,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潇湘“中部文化国家试点平台”立项通知。
李一凡在省委常委会上缓缓开口:“从今天起,我们要用文化,把潇湘的山河点亮,把大夏的价值写进每一个青年的梦里。”
“群星计划,不只是招人,是造未来。”
窗外星城夜色如洗,群星初上,正映照着这片新文化疆域的崛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