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 >  余生,再不弄丢你 >  第527章 百岁寿诞

冬至大婚后的第三天,适逢年家老太太百岁寿诞。

全家人憋足了劲,要给老太太过这百岁寿诞。

年家从没像现在这样齐,三个孩子一个不落的都在。

除夕和父母、弟弟、妹妹商议,这太奶奶的寿辰,就在这新建的疗养院给老人家举办。

届时,把全村的百岁老人都请来,举行一个小年庄的百岁宴。

为纪念操劳一生奶奶的突然离世,除夕决定把这家疗养院,取名砚宁疗养院。

而砚宁,曾经是深爱她的奶奶的闺名。

除夕特意让他的老师,刘洪刘大师亲自书写这养老院的大名。

如今的疗养院在试营业期间,不过何叔第一个住了进来,路家老太太第二个住了进来。

三年来,路家老太太就待在这年家民宿,从来没有人来看过她,康馨像女儿般尽心尽力的照顾她,她的眼中只有馨儿,再无他人。

这样挺好,忘记了那些痛苦的过往,不用再受煎熬,像一片白纸般活着,倒也逍遥快活。

太奶奶生日这一天终于到了,汇仁腾飞集团的董事长年除夕早早站在疗养院宴会厅门口,鞋子踩在红地毯上,看着院子里枝桠上挂着的红灯笼,青砖灰瓦的院落里飘着松枝与寿桃的香气,廊下挂着的百寿图红绸被风掀起一角,露出底下年家几代人亲手写的贺寿字。

如此的喜庆,这一切,只为太奶奶的百岁寿诞。

太奶奶被晚辈搀扶着来到了宴会大厅,坐在主位,银白的头发梳得整整齐齐,藏蓝色寿衣上绣着的松鹤在暖光下泛着柔和的光。

小年庄,不仅百岁老人来了,年支书竟带着小年庄几乎全村的人,呼啦啦全来了,挤满了宴会大厅,也挤满了疗养院的院子,这是个什么情况?

年支书深情道:“是咱们小年庄人自发来的的,知道老太太今天寿辰,都要来庆祝这位德高望重的年老太太百岁寿诞。”

寿宴开始前,年支书带着几乎全村人呼啦啦的跪在老人身后,祝贺她百岁寿诞生日快乐,并感谢她,培养出了如此优秀的年家后代,年除夕。

是呀,如果不是年除夕,这个贫穷的落后的村庄,一些家庭连买袋盐的钱都没有,如今,家家户户都富起来了。

往日里十里八乡的女孩子一听媒人介绍对象,说男方是小年庄的,都唯恐避之不及。

如今,小年庄的年轻人,一部分跟着端午在外做工程,其他在家的年轻人,不是在康乃馨农家院上班,就是在温泉度假村上班,有的在这疗养院上班,有一些脑子活络的,在七仙山上摆摊卖东西,每个年轻人都有了自己喜欢的工作,日日有收入,月月有收入。

如今,十里八乡的女孩子,都以能嫁到小年庄为荣。

刘红刘教授,被人称为刘疯子的这位炙手可热的书法大师,也扑通一声跪在老人面前,祝贺老人百岁寿辰,同时,他感谢年家老太太百年沧桑,替年家守住了这些文化的瑰宝,这些福山的真迹,真的是无价之宝,他恳请老太太,能把这年家的宝贝,打开后院的大门,供世人参观学习。

刘老师抛砖引玉的话,除夕怎么能意会不了?

她忙走到老太太的身边,把头靠在太奶奶腿上,极是亲热道:“太奶奶,你看咱们的小年庄,曾经活在世外桃源中,杜绝外来客人,如今咱们伸开手,欢迎外来的客人,咱们小年庄如今多么的富裕!太奶奶,咱们年家的这些宝贝,总不能一直尘封,它们也想看看外面的世界,我想把年家后院改造成中都第一家乡村博物馆,让书法爱好者前来参观学习,您看好不好?”

刘老师和除夕的话,老太太并没有立即回应。

这些宝贝,是年家祖辈留下来的,她年老太太只是代为保管,她能做主吗?

聪明的除夕马上道:“好了好了,时间到了,寿宴开始了。”

寿宴过了三巡,端午起身端起酒杯,先给太奶奶敬了酒,又对着满座乡邻深深鞠了一躬。“各位乡亲,今天回来,一是给我太奶奶贺百岁寿辰,二是想跟大伙说件掏心窝子的事。”

这个年家唯一的男丁,真是长大了。

“爸妈,太奶奶,所有到场的嘉宾,我年端午当年离家出走,去到深圳,并没有在深圳读书,而是一直在深圳打工,姐姐为了我,成立了深圳腾飞建筑工地公司,把我的名字写在三个股东之中,她鼓励我工作之余,去夜校学习,同时尽心尽力经营腾飞建筑安装公司,只是希望我将来能接手项目,不因为弃学而让全家人失望,不因为学历低而被人看不起,如今,我的一切,都是姐姐给的。”

原来,事情的真相竟然是这样!

“姐姐喜欢书法,创办了文创文旅公司,她和刘老师一直有个心愿,希望有朝一日能建个乡村博物馆,把年家后院宝藏展示给世人,太奶奶,我求你,答应姐姐吧,这些宝贝,我都送给姐姐了,让姐姐做主吧。”

除夕也端起酒杯,走到太奶奶身边,她的目光落在太奶奶脸上,语气比刚才郑重了几分:“太奶奶,咱家后院,藏着的福山先生的字,是您当年从太爷爷手里接过来的念想,也是咱小年庄的宝贝。”

太奶奶的手顿了顿,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清明。

那些福山的书法是年家传了三代的物件,纸页都泛黄了,她平时连亲孙子都不让碰,只说那是老祖宗留下的根。

“除夕知道,那是您的心尖子。”除夕的声音放柔了些,“可您想想,当年太爷爷藏着这些字,是怕战乱毁了它,现在太平了,咱村建了新疗养院、温泉度假村,路也修宽了,是不是该让这宝贝见见光?”

“太奶奶,咱把这年家后院建成个博物馆,就用福山先生的字当镇馆之宝,让村里的娃娃们知道老祖宗的笔墨有多金贵,让外乡来的人看看咱小年庄不光有好山好水,还有压箱底的文化根脉。”

太奶奶没说话,只是定定地看着她,忽然笑了,眼角的皱纹挤成一朵菊花。

“你这娃,跟你太爷爷一个性子,总想着给村里办点事。”她颤巍巍地从怀里摸出一把黄铜钥匙,塞进除夕手里,“那后院的锁,太奶奶交给你了。”

钥匙上的铜锈蹭在除夕手心里,带着沉甸甸的温度。

院外的鞭炮声忽然炸响,红纸屑飘进敞开的窗户,落在太奶奶的寿衣上,像撒了一把星星。

经历了这么多,年家老太太终于想通了,“丫头,这些宝贝,既然端午作为礼物送给了你,你做主。”

是呀,年家的宝贝始终是年家的宝贝,只不过它现在不再尘封,而是以另外一种方式存在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