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 >  暖暖而生 >  第53章 望北地

那场多年不遇的大雪终于渐渐停息,可严寒并未退去。残雪如同破碎的云絮,斑驳地覆盖着越州城的黛瓦粉墙。

陈行宁独自站在县衙廊下,望着院中尚未融尽的积雪出神,寒气顺着青石地缝丝丝上涌,他却浑然不觉。

这个素来温和谦逊的知县,因着年轻时在北地经历的磨砺,眉宇间总比江南官员多几分坚毅。妻子林暖那日推心置腹的一席话,这些日子在他心中反复思量,终于化作清晰的方略。

“以工代赈”这四个字,在雪灾后期成了越州的风景,越州组织起一支支修缮房屋、疏通道路的工队。县衙的赈灾粮与工钱并行,既保全了百姓的生计,更让这座城池在灾后迅速恢复了元气。

待到春寒料峭时,林氏铺子里的棉衣已名声大噪。这一日,县衙议事厅内炉火燃得正旺,陈行宁请来了张家掌事、吴家家主,以及各村镇的吏员乡绅。

“今日请诸位来,是为两件事。”陈行宁声音平稳,却自有千钧之力,“一为棉花种植,二为梯田开垦。”

林暖适时接过话头,将棉花的习性娓娓道来。她今日穿着月白袄子,领口细细滚着银边,素净中透着一股不容小觑的干练。

“此物宜种在排水便利、日照充足之地,”她特意顿了顿,环视众人,“万不可占用良田。”

几年的试种让林氏积累了足够的种子,她给出了两个选择:百姓自种自用,或交由林氏统一加工成衣。越州这门生意,她是决心要拿下的。

说到种子来源时,她唇角微扬:“自然,若有人能在野外寻得,也是各自的缘分。”座中几个知情的都心照不宣——城北城西的山地,早被林家的人细细“搜刮”过一遍了。

当城北几个村长说起梯田时,激动得语无伦次,颤抖的手比划着:“那山坡,一层层的,都成了良田!”尽管言语零碎,却让在座众人听得眼睛发亮,当即议论纷纷。

张家掌事与吴家家主交换了个眼神,都在对方眼中看到了同样的震惊。更让人不解的是,林氏竟愿将这等生财之道公之于众,不由得让人佩服林暖这个女子的胸襟。

待议事散罢,已是日影西斜。夫妻二人回到宅邸,远远便看见林二虎抱着钰夏站在廊庑下。老人一手稳稳托着孙儿,一手指向北方:

“大孙儿啊,那是我们的家,你曾爷曾奶还有你阿奶都在……还有你大爷爷、四爷爷他们呢,等你再大些,阿爷带你回去。”

钰夏口齿不清地朝着北方挥舞小手:“阿奶奶……爷爷……”

“阿爷的乖孙儿哦!”林二虎转头看见女儿女婿,满脸笑意,“回来了,向全他媳妇可以安排吃饭了。”

“好的,林二叔!”杨婶子连忙应声下去准备。

“爹爹,天冷,当心腿疼。”林暖上前接过儿子,亲了亲那红扑扑的小脸。

“不打紧,雪化了,腿就不疼了!”林二虎笑呵呵地摆手,眼角的皱纹都舒展开来。

“岳父,还是进屋暖和。”陈行宁温声劝道,伸手虚扶着林二虎。

……

是夜,寝宅内烛火摇曳。陈行宁从身后轻轻环住林暖,下巴抵在她发间,声音里带着少有的犹疑:“阿暖,我也不知道以后会不会后悔这般做?”

林暖将手覆在他的手背上,声音轻柔却坚定:“知远,越州好,我们才能更好。从长远看,这对林氏也是有利的。我们的田亩有限,若要扩大规模,必须要有更多原料。要原料,就得有更多的田地。所以,公开是对的。”

陈行宁微微颔首,目光越过窗棂,投向北方深沉的夜空:“待功绩足够,我们终是要回去的。”

江南的温山软水,不过是他们积蓄力量的根基;而那片遥远的北地,才是魂牵梦萦的故土,就像林二虎始终记得那片埋了他的父母、妻子和兄弟的地方。

这个共同的念想,让夫妇二人在越州的每一个日夜,都过得格外清醒而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