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 >  大明:都是皇帝了,谁还当木匠 >  第846章 陈年旧案

"朕听说,这次西南将士所需的粮草辎重,蜀王朱奉铨出力不小?"

不知过了多久,年轻天子清冷的声音方才重新于幽静的暖阁中响起。

三年前,永宁宣抚使奢崇明叛乱时,他便曾以"中旨"的形式密令成都蜀王府,准备以"垫付"的方式由在四川传承了两百余年的蜀王府先行垫付京营将士所需的粮草辎重,如此不仅能够减少粮草辎重在途中的消耗,而且还能极大提高转运的效率。

但彼时的他才刚刚登基,对于朝中百官尚且没有太强的约束力,遑论是这些在地方上嚣张跋扈惯了的宗室藩王,故此蜀王朱奉铨及其世子全然没有将他的"中旨"放在心上。

及至自号为"梁王"的永宁宣抚使奢崇明败亡,那蜀王朱奉铨方才后知后觉的想要"烧冷灶",却依旧难以熄灭他心中的怒火,被他力排众议的予以了降爵惩罚。

时隔三年有余,这位蹉跎半生才好不容易熬到袭爵的蜀王朱奉铨明显是"精明"了许多,不仅主动自掏腰包,为京营将士筹措赶赴云南所需的粮草辎重,并且还拿出了一大笔钱粮,用于帮助"五省总督"朱燮元招募各府精锐兵丁。

另外,湖广卫所官兵缺少的兵刃甲胄,也是蜀王朱奉铨"慷慨解囊",帮助朱燮元采购的。

"回陛下,"王安一边小心斟酌着言辞,一遍仔细观察着朱由校的表情变化,声音很是谨慎:"朱总督在奏本上确实曾提及蜀王爷的功绩.."

虽说眼前的天子眼下已是大权在握,但作为"天子家奴"的王安仍是打心眼里不想朱由校与地方上的宗室藩王们把关系闹得太僵,毕竟这些藩王们虽是没有半点政治权利,但其身份确实实打实的摆在那里,影响力更是少有人能够比拟。

遥想万历初年的首辅张居正,曾亲手主导了荆州辽王家族被废的始末,尽管因为年代久远的缘故,关于彼时的辽王朱宪?与张居正之间的矛盾和间隙早已无从考证,但张居正却是在死后受到了接二连三的"清算",其亲眷家属可是没少受到辽藩一脉的报复。

不仅如此,就连下令将朱宪?贬为庶人,废黜辽藩的隆庆皇帝在史书上都遭受了诸多"骂名",由此可见这些宗室藩王们的"小肚鸡肠"以及影响力。

而且越是像成都楚王府,大同代王府这等"底蕴"深厚的老牌王府,其影响力便越深远,像那前些年同样被天子除爵的洛阳福王府,不就没有在朝野间掀起半点风浪吗。

"王公公所言甚是,"许是瞧见朱由校的神情有所缓和,锦衣卫指挥使李若涟也连忙拱手道:"臣的锦衣卫也收到消息,蜀王爷一心为国,并且在得知川南土司叛乱之后,亲自召集四川文武官员,主持军议。"

虽说在成祖朱棣靖难成功之后,大明朝的藩王们便渐渐达成了心照不宣的共识:无论何时何地,轻易不能与当地官员结交,更不准涉及军事。

故此若是严格追究起来,蜀王朱奉铨的所作所为其实是有些犯忌讳的,但瞧朱由校的反应,明摆着是不打算追究此事,他也不会自讨没趣。

"宗室藩王乃我大明柱石,本就有护持地方之责任,"沉闷的点了点头,朱由校在老太监王安欣喜的眼神中吩咐道:"让礼部和宗人府拟个条陈,替朕嘉奖蜀王朱奉铨。"

"将其爵位重新恢复为亲王,并准其自由行走之权。"

"四川省内,蜀王朱奉铨可自由行走,不必提前奏请朝廷。"

早在洪武年间,太祖朱元璋便在皇明祖训中对于宗室藩王们的出行问题做出了严格规定,各地藩王们只能待在自己的封地上,不准随意与其余藩王结交。

等到成祖朱棣靖难之后,更是苛刻到宗室藩王们只能待在王府所在的府城,每年只有过年祭祖的时候,方才可以在得到朝廷的允许下,临时出城一次。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这些生来便能享受锦衣玉食的宗室藩王们,与那笼中的金丝雀没有半点区别。

"陛下英明!"

听闻朱由校不仅恢复了蜀王朱奉铨心心念念数年之久的亲王爵位,更是赐予他在旁人看来平平无奇,一文不值,但是对于宗室藩王们却求之不得的"自由"的时候,老太监王安先是瞪大双眼,随即便语无伦次的叩首道。

实话实说,经过两百余年的"削弱"与"监管",如今的宗室藩王们早就变成了有名无实的"吉祥物",完全不像国朝初年那般的藩王们,直接拥有足以威胁到朝廷中枢的能力。

而朝廷之所以依旧将这些藩王们牢牢锁死在封地上,其实还是怕"麻烦"。

毕竟藩王们的身份不比寻常,若是能够"自由行走",哪怕仅仅是在省内活动,也会导致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包括但不限于商业活动,血脉传承,政治影响等。

与此同时,老太监王安心中又十分清楚,眼前的天子绝不会"无的放矢",每一个抉择都是其深思熟虑之后的结果。

"宗室们死气沉沉,该想办法整饬改革一下了.."轻叹了口气,朱由校便意有所指的低喃道,炽热的眸子中泛起一抹阴沉和凝重。

今年户部和东厂共同核对的"预算清单"他已经是从头到尾的仔细瞧过了,没有任何一项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但让他没有料到的是,即便他在即位之初,便以福王朱常洵为突破口,着手修改了一次宗室条例,但去年宗室们的俸禄仍是要占据太仓库岁收的两成以上。

这个夸张的比例,足以让任何一位相关从业人员瞠目结舌。

"对了,曹化淳应该快到湖广了吧?"像是突然想到了什么似的,朱由校又猛然将话题带回到了千里之外,嘴角也勾勒出一抹若有若无的讥笑。

"怕是就在这几天了.."闻言,老太监王安心中便是咯噔一声,随后小心翼翼的回应道。

他虽然不知晓天子为何突然要将在宫中地位仅次于他的御马监提督派往湖广,但也能敏锐察觉到一丝不安。

天子要搞事!

"一个曹化淳怕是查不明白,"就在王安思绪有些恍惚的时候,朱由校又将目光对准了锦衣卫指挥使李若涟,并以不容拒绝的口吻说道:"事关重大,李卿家也走一趟吧。"

"务必要给朕,将当年的那桩旧案,查的水落石出.."

"臣遵旨!"见朱由校面容严肃,李若涟也是赶忙一个头磕在地上,眼神坚毅的保证道。

直至此时,司礼监掌印太监王安方才自脑海中的记忆碎片中寻找到了一丝端倪,眼神也是猛然变得呆滞起来。

什么样的陈年旧案,需要同时惊动御马监提督太监和锦衣卫指挥使?而且案发地还是在湖广?

硬要说的话,也只有在当年闹得沸沸扬扬的那桩"伪楚王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