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 >  大唐极品帝婿 >  第872章 好你个狼心狗肺的东西

太极殿内檀香袅袅,却掩不住此时剑拔弩张的气氛。

见侯君集如此诋毁自己的贤侄,程咬金顿时怒目圆瞪,跨步上前,抬手指着他鼻子,张嘴就骂。

“侯君集,好你个狼心狗肺的东西!”

“就算你没出钱出力,几家合伙开的精盐等生意,分红也没少了你家半个铜子。”

“甚至彪子临走前,还特意帮你查清了军器监的遗失案,拿钱时你笑得比谁都欢,结果这时候倒反咬一口!”

侯君集却不为所动,只是青衣纁裳的官袍,随着深吸动作微微起伏。

朗声而道:“还请陛下明鉴。”

“吐蕃铁骑纵横西域,军威强盛,远非凉州疲军可比。以守待攻又如何五日三捷,歼敌数万?”

“此等战绩,不合常理,若非谎报,难不成是天兵下凡?”

如果说红旗信使上奏的捷报,写的是‘两万将士舍生忘死,艰难抵挡住吐蕃大军攻城,’那侯君集还不至于如此。

毕竟撕破脸皮,精盐等暴利生意的分红可就不好拿了。

但以守待攻的战术自保有余,反攻无力,只凭凉州的两万疲军,又怎么可能斩获颇丰。

吐蕃军势如何,他又不是没有亲自领教过。

只稍稍逊于大唐十六卫,但无论是士气还是战斗力,都要远胜凉州守军。

区区毛头小子,怎么可能抵住十万吐蕃的进攻,简直是天方夜谭!

更别提,若今日真让李斯文拿下此等战功,虎父虎子的名声一传出去,那李绩必然名声大噪。

那他还怎么博取军方话事人的地位!

闻言,李二陛下不作回应,只是不停摩挲着案上捷报,目光在群臣间来回逡巡。

殿内气氛愈发紧张,程咬金更是气得满脸通红,一口好牙咬得嘎吱作响。

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精力却愈发衰退。

而官场人心算计复杂,他们这些大老粗,逐渐觉得有些力不从心,心生请辞之心,已经逐步开始为晚辈铺路。

而瓦岗下一代的领军人物,自是二代子弟中,最为出色的李斯文无疑。

唯独侯君集这等货色,年纪越大,心胸就越是狭隘。

甚至今日,还将晚辈牵扯进他们这一代人的恩怨,属实是不当人子!

大唐如今尚在的各势力武将中,唯独侯君集的出身最次,性格最为骄横。

如今一朝得势,贵为当朝国公,却尤其痛恨当年,哥几个一起在瓦岗落草为寇的曾经。

而在一众老兄弟里,侯君集又与李绩最为不对付,说是相看两厌都算委婉。

只是之前关陇势大,几家聚众取暖,这才艰难维持着当年的情谊。

但自从侯君集的老师,也就是卫公李靖称病,几次乞骸骨无果,最后被李二陛下挽留,出将入相担任右仆射,并推荐李绩上位后。

侯君集便单方面的割袍断义,与李绩断了往来。

甚至还时常与旁人抱怨,说李绩恃功自傲,自诩文雅,不愿再折尊与他们这些大老粗往来。

但其实,朝廷中的明眼人都清楚。

是侯君集的心眼太小,记恨李绩取代李靖,成为继他之后的第二位军方话事人,这才屡屡出言污蔑。

至于李绩,对此也早有耳闻,只是将其当做跳梁小丑,不放在心上——

不过一出身贫寒,眼界浅薄又骄纵自大的庸才,不用管,没几年就把自己给玩死了!

殊不知,侯君集就算功勋再高,再怎么蒙受皇帝恩宠...

但因为他的出身、他的骄纵自大,陛下是绝不可能放任他,取代李靖地位的。

更别提,此人心性狭隘至极,睚眦必报的性格,更广为人知。

曾几次秘密上奏弹劾李靖,诬陷他有谋反之嫌。

可若追究原因,是因为李靖奉命教导他兵法,每到精妙之处,李靖就会避而不谈,私藏一手。

如此一介白眼狼,若任他取代李靖,成为军方武将的话事人,那才会引起朝廷动荡。

甚至拥兵自重,揭竿造反也不是不可能。

本来心里一咯噔,暗恨李斯文走了狗屎运的诸多关陇、前朝老臣,在听闻侯君集的谏言后,纷纷从情绪低落中惊醒,再也按捺不住心中悸动。

不容易啊,总算逮到李斯文犯错的时候了!

谏议大夫裴矩整了整进贤冠,出列朗声道:“臣附议!”

“吐蕃狼子野心,我军与之交锋十数载,可从未有过如此辉煌战果,还请陛下彻查,以免助长欺君之风!”

他身后,关陇或遗老派别的官员们纷纷颔首,一口咬定是李斯文伙同段、王两位将军,妄图欺君!

多年来,大唐与吐蕃、吐谷浑两国接连交战,他们自是知晓两方兵力如何。

就算凉州以守待攻,天然占据一定优势,可吐蕃毕竟有十万大军,还有吐谷浑在旁策应。

双方交战一旬,结果凉州才折损不到千人,斩获吐蕃兵卒数万。

按照常理,这实在是天方夜谭,八成是李斯文妄图欺君,谎报军情!

没错,就是这样!

一众官员渐渐说服自己,按下心中悸动,势必要打压这种不正之风。

“简直荒谬!”

程咬金突然跺脚大喝一声,震得脚下金砖发出断裂脆响。

“二郎改良马镫,发明马蹄铁时,你们说‘奇技淫巧不足为道’。”

“那家琉璃坊赚得盆满钵满时,你们又讥笑‘商贾末流,难登大雅之堂’。”

“怎么如今见他立下战功,加官进爵时,却是一口一个‘谎报军情’?真当老子不知道你们这群混账的心里算盘么!”

声声句吼,震得太极殿顶上大梁都微微晃动,殿中文臣更是脸色惊变。

如今秦琼不在,没了桎梏的程混账,不会真敢在御前动手吧?

李二陛下更是看热闹不嫌事大,时常撺掇大臣们上演全武行...

念及至此,不少官员悄摸后退半步,将同僚拥至身前。

见程咬金如此反应,侯君集反而心中大定。

这混账不学无术,现在却开始咬文嚼字用上脑子了,还敢说你没有偏袒李斯文!

又道:“陛下,臣曾随卫公研习兵法,深知用兵之道,贵在务实。”

“而那李斯文不过束发之年,论行军布阵,又如何比得上久经沙场的段、王二位将军?此战捞得首功,必有蹊跷!”

此言一出,心生退缩之意的官员纷纷挺直腰杆。

和李斯文一伙的潞国公,都不相信如此战绩,那肯定是假的。

大伙并肩子上,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将欺君大罪扣死在李斯文头上!

见百官声讨,薛国公兼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猛地拍案而起:

“魏征,你怎么不说话,平时不是最喜欢直言直谏,眼里容不得沙子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