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庆本就生在10月1日,因此便顺势给他取了“国庆”这个名字。
生日与举国同庆的日子撞个正着,每年此时,阖家欢腾的气氛里总多了层专属的纪念意义,倒也成了亲友间聚会的一个契机。
但杨晓帆心里明镜似的,张青山这声邀请绝不简单——尤其特意点明要请上他父亲杨腾飞。
这场生日宴,来的多半是张、王两家亲戚,再加上一些过从甚密的世交好友。
特别张国庆在银行系统,杨父杨腾飞恰好也在同个系统任职。
这般场合把人叫来,明摆着是认可了他,更有意把家里积攒的人脉资源匀些给杨家,这可是非常好的机会。
杨晓帆指尖在裤缝上轻轻敲了敲,但也没把话说满:“张爷爷,我爸那边肯定没问题,一定到。至于我,现在还不好打包票,只能说尽量。科研攻关的事您也知道,工期说赶就赶,真忙起来怕是真抽不开身。”
两人正说着,杨晓帆的手机突然“嗡嗡”震动起来,屏幕上跳着一串北京的陌生号码。
张青山瞥了眼屏幕,不禁失笑:“你这孩子,真是个停不下来的陀螺,片刻不得闲。”
杨晓帆没迟疑,也没避讳张青山,当即接起:“你好?”
“是杨晓帆同学吗?”电话那头传来中年男子洪亮的嗓音,带着点说不出的熟悉感,像是在哪听过。
“我是杨晓帆,请问您是?”
“我是黄有为啊,华清物理系的。”对方笑起来,“前阵子刚给你做过专业考核,还有印象没?”
杨晓帆这才恍然,连忙道:“黄老师!您好您好!刚才没听出您的声音,实在抱歉!”
正是考核会上那位眼神锐利如鹰、提问刁钻犀利,最后还非常较真的海归物理副教授。
“哈哈,没事没事。”黄有为的语气透着随和,全是商量的口吻,“听说你最近不在学校?有个事想跟你聊聊,你看什么时候方便回校一趟?”
杨晓帆本就打算第二天回华清,也没多问详情,当即便应下了,并约好了时间。
这次回石市太过仓促,杨晓帆没待上多久,也没来得及见其他熟人,在张青山安排的宾馆歇了一夜,第二天一早就开车回了京城。
再次踏入华清校门,感觉已和上次截然不同。
如今学期正常推进,大一新生也已全部入学,校园里到处是朝气蓬勃的身影,路上三三两两的学生说说笑笑,连空气里都飘着青春的躁动,热闹得不像话。
杨晓帆走在人群里,都觉得沾了几分青春气,心态仿佛都年轻了好几岁。
回到宿舍,舍友博士方志远并不在。
他最近忙得脚不沾地,已经去网管中心上班进行研究了。
最终他还是听了杨晓帆的建议,决定先把博士论文啃下来,再琢磨出国深造的事。
这次他还特意邀请杨晓帆帮忙看看论文——他选的题目是个全新方向,研究网站如何变现。
这正是受了杨晓帆之前那番话的启发,才敢往这个目前没人涉足的领域进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