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 >  沉浮录! >  第245章 家宴温馨议前路

夕阳的余晖将县城染成一片温暖的金色,江春生和朱文沁并排骑着各自的自行车,穿行在逐渐稀疏的车流人潮中。

半个小时不到,两人的自行车已稳稳地驶入交通局家属院北门。

江春生和朱文沁亲密的手牵手三楼,和正要下楼去的对面邻居——已退休的陈副局长热情的打过招呼,在陈副局长乐呵呵的注视中,江春生掏出钥匙打开门。

人还未进门,一股诱人的饭菜香已经飘了出来。

“爸,妈,我们回来了。”江春生推开门就扬声喊道。

母亲徐彩珠系着围裙,正从厨房端出一盘热气腾腾的红烧鱼,见到他们,脸上立刻笑开了花:“哎哟,文沁来啦!快进来,快进来喝杯凉茶。”

江春生正准备关门,见陈副局长凑了过来,立刻停住了手,热情的邀请:“陈伯伯,请进来坐坐。”

“不啦不啦,我就看看徐会计给儿子媳妇准备了什么好吃的。红烧鱼!不错不错,走了!”说着,陈副局长笑呵呵的转身下楼去了。

父亲江永健难得地这么早回来,他坐在客厅的单人沙发上,正在看报纸,听见门口有对面陈副局长的说话声,急忙起身,准备到门口和他打声招呼,却听见他又离开了,便站在了原地,目光依然停在门口,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文沁来了!快进来坐吧。”

“叔叔阿姨好。”朱文沁落落大方地打招呼,将手里提着的一网兜时令水果走向客厅,“来的路上看见新上市的桃子,挺新鲜的。就买了点。”

“哎呀,你这孩子,又多花钱。”徐彩珠嘴上埋怨,眼里的笑意却更深了,连忙招呼,“到客厅坐一下,菜马上就齐了。”

朱文沁将红彤彤的桃子放在茶几上,却没有立刻坐下,而是转身跟着徐彩珠进了厨房:“阿姨,我帮您吧。”

“不用不用,你是客人,哪能让你动手……”徐彩珠连连摆手。

“阿姨,您就别跟我客气了,我在家也常帮我妈打下手的。”朱文沁说着,已经自然地拿起抹布,擦拭起灶台上溅出的油点,动作熟练而自然。

徐彩珠看着未来儿媳这般勤快懂事,心里像喝了蜜一样甜,也不再阻拦,只是乐呵呵地指挥着:“那……那你把那边洗好的青菜端过来就好。”

江春生看着母亲和朱文沁在厨房里和谐忙碌的背影,听着她们轻声的交谈,嘴角不自觉地上扬。他走到沙发前坐下,江永健已经坐回沙发,放下报纸,看了江春生一眼,低声说:“文沁这孩子,不错。”

简单的几个字,却包含了十足的认可。江春生心里涌起一股骄傲,重重地点了点头。

不一会儿,饭菜上桌。徐彩珠显然是使出了浑身解数,红烧黑鱼块、糖醋排骨、清炒空心菜、香干肉丝、老母鸡汤,还有一盘金灿灿的葱花炒蛋,色香味俱全,充满了家的温暖气息。

“文沁,多吃点。”徐彩珠不停地给朱文沁夹菜,很快她的碗里就堆成了小山。

“谢谢阿姨,太多了,您也吃。”朱文沁有些不好意思,但心里暖融融的。

“文沁啊,你们银行上半年的储蓄任务完成的怎么样了?”江永健也难得地在饭桌上打开了话匣子,语气温和。

“已经提前完成了。叔叔,春哥他们工程队在我们网点开了三个户,还有他的朋友也在我们网点开户,我现在的业绩在行里最好了。”朱文沁认真作答,态度恭谨又不失亲切。

席间气氛温馨而融洽。徐彩珠和江永健的关怀备至,毫不掩饰地透露出他们对这位未来儿媳的满意和期待。朱文沁的得体大方和主动融入,也让江春生倍感幸福与骄傲。他看着灯光下言笑晏晏的一家人,只觉得这便是生活最好的模样。

饭后,朱文沁又抢着帮徐彩珠收拾碗筷,两人在厨房里边洗碗边聊天,传出阵阵低语和轻笑。江春生和父亲移步到客厅。

江春生给父亲江永健续上茶水,想起下周即将到318国道开始的新工作,便顺势问道:“爸,咱们这207国道临江段东线3.2公里完成以后,后面还有差不多15公里呢。这段路,上级有没有规划什么时候接着施工?”

江永健端起茶杯,吹了吹浮沫,轻轻啜了一口,缓缓摇头道:“难啊。春生,你要知道,现在国家和咱们县政府,资金都非常困难。这次能完成这3.2公里的一期工程,已经是很不容易了。”

他放下茶杯,语气带着一丝凝重:“这次工程的资金来源,是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地方财政配套为辅,再加上一部分养路费等专项费用。就为了这短短一段路,县政府开展的拆迁安置工作,就已经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些费用,基本都是县政府通过财政预算承担的。咱们县财政底子薄,压力很大啊。”

江春生若有所思:“我看拆迁安置,好像是以分公房、划宅基地为主?”

“对,主要是实物安置。”江永健点点头,“再结合行政组织,动员单位和群众参与义务拆迁、投工投劳,这样才能把直接费用和补偿标准降下来。能把东线这3.2公里的拆迁搞下来,县政府已经是尽了最大的努力,勒紧了裤腰带在搞建设。”

他顿了顿,继续给儿子分析:“整个207国道临江段,全长18公里。总指挥部是分了四个区段的。从东南到北,第一个区段就是你们刚完成路基,正在施工面层的东线这3.2公里。第二个区段,是207国道和318国道的重合段,这段全长2.5公里,其中从酒厂到襄松桥那1.9公里,基本上都在国营四新渔场的地界上。”

江永健用手指蘸了点茶水,在茶几面上简单画了个示意图:“这一段如果要动,路两边的鱼塘几乎全部要被占用。这就不是简单的修路了,而是涉及到四新渔场要不要撤销的重大问题。先不说渔场那几十号正式职工怎么安置,光是渔场所属的两千多亩水面,就需要重新规划。是填水造地,还是另作他用?这关系到整个临江县城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布局,需要县里统一规划,通盘考虑,不是交通部门一家能决定的。文沁他爸爸今年以来,都在做‘七五’计划的总规划。”

“第三段,”他的手指向北移动,“是从和318国道的交汇点开始,向北一直到解放战争时期牺牲的那三位解放军战士的烈士墓,全长4.5公里。最后一段,就是从烈士墓再到与楚北市交界处,剩下的7.8公里。后面这两段的动工,更需要等待国家和上级部门的统一计划和资金支持了。”

江春生认真地听着,眉头微微蹙起。父亲这一番深入浅出的剖析,让他豁然开朗。他原本只觉得是资金问题,现在才明白,这路修到哪里,背后牵扯的是整个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布局、机构调整、资源分配等一系列复杂因素。

“我明白了,爸。”江春生轻叹一声,“看来,关键还是钱。而且不光是修路的钱,还有这些连带产生的规划、安置的成本。看来207国道临江段剩下的工程,短期内是很难再有大动静了。”

“是啊,”江永健颔首,“能把东线这段路升级,改善县城东边的交通,已经算是现阶段一个不小的成绩了。后面的,只能一步步来,急不得。”

这时,朱文沁和徐彩珠也收拾好了厨房,笑着走了出来。

江永健一人开始看报纸,江春生则拉着朱文沁到阳台外面看他种的那盆红玫瑰。枝头开出了十几朵花。漂亮非常。

江永健独自一人坐在沙发上,开始认真地看起了报纸。而江春生则热情地拉着朱文沁来到宽大的阳台外面,陪她欣赏夜空中的一轮凸月。

在阳台栏板边的花架上,江春生精心种植的那盆红玫瑰,枝头绽放着十几朵绚丽的花朵,在月光下显得格外娇艳欲滴。花瓣如同被鲜血浸染一般,散发着迷人的香气。月光如水,洒在玫瑰上,仿佛给它披上了一层银纱,使其更加神秘而美丽。微风拂过,花瓣轻轻摇曳,宛如一群美丽的舞者在微风中翩翩起舞。

朱文沁被眼前的美景所吸引,不禁走近那盆红玫瑰,仔细地端详着每一朵花。她轻轻地抚摸着花瓣,感受着它们的柔软和细腻,仿佛能听到花儿们在低声诉说着它们的故事。

“春哥,这玫瑰花的花期好长啊!都开十多天了,越开越漂亮了。”朱文沁不由得赞叹。

江春生站在一旁,静静地看着朱文沁,眼中流露出一丝温柔和满足。他知道,自从上个月朱文沁看见这盆茁壮的玫瑰花长出了十几个花蕾,就开始无比喜爱的期待着它们的盛开。

在这宁静的阳台上,江春生和朱文沁两人沉浸在甜美的世界里。江永健和徐彩珠则在客厅里,一个看着电视,一个在这里摸摸那里碰碰的,除了中途徐彩珠给阳台上的两人送去了一次水果外,再没有去打扰这对坐在阳台上的小情侣,一边欣赏夜景,一边低声细语的雅兴。

夜渐渐深沉,江春生看看手表,时间已不早,两人起身走进客厅。

“爸,妈,时间不早了,我送文沁回去。”江春生的声音压过电视机微弱的声音,在客厅里显得格外清晰,仿佛打破了某种宁静。江春生的父母对视一眼,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

“叔叔!阿姨!我就回去了,改天再来看您们。”文沁微微红了脸, 她轻轻告辞,江春生一同向门口走去。

“好,路上小心点。”徐彩珠连忙嘱咐,又起身拉着朱文沁的手,“文沁啊,有空常来家里吃饭。”

“好的,阿姨,今天谢谢您的款待,饭菜特别好吃。”朱文沁甜甜地笑道。

江春生和朱文沁两人各自推着自己的自行车,并肩走在月色朦胧的街道上。夏夜的风带着一丝凉爽,吹散了白日的燥热。两人步行了片刻,对视了一眼后,在默契中不约而同的跨上了自行车。

将朱文沁安全送到楼下,一番亲密的吻别,最后看着她的身影消失在楼道里,江春生才骑着车,心满意足地返回。

第二天是星期天,天空湛蓝,阳光明媚。江春生比平时晚起床一个小时,在家吃好早餐,和母亲徐彩珠打好招呼,便按照约定来到了朱文沁家。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开门的是朱文沁的母亲李玉茹,见到江春生,脸上堆满了热情的笑容:“春生来啦,快进来!文沁在屋里呢。”

“阿姨早上好。”江春生礼貌地问候,将带来的两袋水果递了过去。

“哎呀,来就来,不是叫你平时来别再花钱买东西。”李玉茹接过点心,嘴上说着,眼里却是掩不住的欢喜。

走进客厅,发现朱文沁的姐姐朱文馨、姐夫季昌杰和他们的儿子小军已经回来了,家里十分热闹。小军正趴在地上玩小火车,嘴里呜呜地学着汽笛声。

“春哥。”朱文沁笑逐颜开的上前挽起江春生的手臂,把他拽到沙发上坐下,“今天老爸不在家,一大早就加班去了,家家里现在是我们的天下。”

江春生刚坐下来,小军就冲上来抱着他的手臂 缠着他,让他用纸把他折小船。

李玉茹和朱文馨在厨房准备午饭,朱文沁打下手。江春生则一边给小军折小船,一边和季昌杰聊天,话题从国家大事、改革开放、学校教育聊到沿海城市的经济发展与新兴工厂,聊得十分投机。

午饭丰盛而温馨。席间,李玉茹不停给江春生夹菜,询问他家里的情况,工作累不累,关怀备至,气氛轻松愉快。

下午,朱文沁的父亲朱一智从规划局加班回来,见到江春生,也只是简单询问了一下他新工程的准备情况,勉励了几句“年轻人要踏实肯干”,“多吃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便不再多言。

傍晚时分,朱文馨一家要回去了。小军依依不舍地抱着江春生的腿,喊着“叔叔下次还要来陪我玩”。送走朱文馨一家,江春生又陪朱文沁和李玉茹说了一会儿话,看着夜色渐深,才起身告辞。

这一天,沉浸在朱家其乐融融的氛围中,江春生感到前所未有的放松和愉悦。他与朱文沁的感情,在这种家常的、细水长流的相处与磨合中,似乎又加深了一层。